中文

科技,引领生活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广州本田:“自主开发”与“自主品牌”

发布时间:2007-12-2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号: +-
563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李安定)今年7月,一贯低调、务实的广州本田宣布,成立“由合资公司独立投资的研发机构”,推出“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

  其实,“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不是一回事。在合资企业作自主品牌,是个尴尬的命题。

  按照广本中日双方50:50的投资比例,即使就叫“广州”牌,也有日本人的一半权益,因此只能叫“半主品牌”。而广本的中方婆婆——广汽集团此次在广州车展上推出的一批清洁能源概念车,因为独享知识产权和品牌权益,那才算得上广汽的自主品牌。

  说到合资企业的研发机构,稍稍关注汽车业的人们都知道,早在1997年,上汽和美国通用合资,在建立上海通用的同时,就同步建立了泛亚汽车研发中心;同年,上海大众开始投资22亿元,历时5年,建立起研发中心和中国最大的汽车试验场;并花费一亿元,派出40名年轻工程师赴德国大众进行为期3年的汽车研发的高级培训。桑塔纳3000、帕萨特领域、POLO劲情、劲取的造型和内饰,都是本土自主研发的成果。

  把合资企业中形成的技术和人才积累用于打造货真价实的自主品牌,形成中国本土汽车业核心竞争力,是改革开放,引进合资的初衷。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双龙的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90%以上都有在大众和通用两个合资企业工作培训的经历。

  在合资企业中打造一个新品牌并非易事。品牌是要投入大把金钱、时间,还要开发出一个完整的车型系列来支撑。广本的“自主品牌”如果作为个案,不妨进行尝试。但是如果跟风,“搞运动”般地在所有汽车合资企业强行推广,似不能代表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方向。

  奇瑞的奠基人詹夏来曾这样描述中国“自主品牌”现状:在中国,自主品牌成了香饽饽。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还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还处在八年抗战初期“敌强我弱”的严酷局面。因此把中央的扶植政策落实到真正自主品牌身上,帮助他们做大做强才是当务之急。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