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激发企业无穷的知识产权创造活力
武汉的鸭脖子远近闻名,最有名的当属精武鸭脖子了。可能,很多人在品尝美味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小小的鸭脖子里竟有20多件专利!
这只是武汉众多成功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一个案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武汉,无论是烟草、饮食、钢铁、造船等传统产业,还是汽车、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都对知识产权有着一种渴求,而且很多企业已经学会了运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促企业创新频频出招
今年6月,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与权威媒体联合开办了《创新武汉专利行》专栏,介绍了25个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创新的典型事例。报道刊出后,在武汉企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只是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的一种举措。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介绍说,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武汉市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
对于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与市经委等部门联合推出了一个“双十”计划,即全力扶持1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与10家民营大中型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
在重点行业上,武汉对全市6个重点项目实行加大专利资助资金支持力度,指导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建设专利数据库、做好专利维权咨询、帮助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等项服务。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维权难这两大难题,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联手银行、担保公司、中介服务机构制定武汉地区专利质押有关规范操作办法,共同搭建武汉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平台,切实解决武汉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06年5月,武汉中新化工有限公司通过一件发明专利质押担保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2007年6月已按期还款,成为全市首例专利质押贷款的成功案例。
同时,武汉市还将知识产权援助中心更名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集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教学科研机构之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维权法律援助,尤其是企业涉外知识产权诉讼法律援助。
2001年,武汉东湖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在全国首次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新区日常工作,并在高新区设置知识产权派出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东湖开发区的先进经验吸引了全国近20家园区前来参观学习。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再上新台阶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武汉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9户,约有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管理部门。其中,95%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能是设在科技或者研发中心等部门,由专人管理。5%的企业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处、科),有2到4人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专利科,现为知识产权处。
记者在武汉钢铁公司采访时欣喜地看到,这个2005年底才成立知识产权部的企业,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渗透于公司上上下下,各个环节,与公司的研发、经营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2006年公司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3位数,达到105件,是2005年的3倍多。2007年公司计划要再翻一番,突破200件。
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的相关人员多次深入武钢,为他们带去了知识产权知识、管理经验和优秀的中介机构人才。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1月至9月,武汉市企业专利申请量分别为711件、1557件、3209件、2139件。有5家企业新增驰名商标6件,23家企业新增著名商标27件。2005年、2006年、2007年(1月至9月)驰名商标品牌的销售额分别为830亿、993亿、837亿元。
1件驰名商标、13件专利支撑1种名烟
2004年,国内高档香烟市场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那就是“黄鹤楼1916”。一经上市,“黄鹤楼1916”便迅速成为国内市场的新锐高端品牌,当年就为企业带来了300万元的利润,甚至一度出现“一烟难求”的紧俏局面。
在竞争激烈的高档香烟市场,“黄鹤楼1916”为何能脱颖而出?答案就是知识产权。
2003年以来,武汉烟草集团公司突破烟草垄断行业科技含量低、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传统思维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大打知识产权牌。小小一支“黄鹤楼1916”烟就拥有13件专利。在“黄鹤楼1916”的激励下,武烟当年的销量、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等单项经济指标,全部步入国内烟草工业企业前10名,且均高于行业及重点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尝到了知识产权的甜头,武烟技术创新的步伐更加坚定。现在,武烟每年用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费用高达数百万元,还专门建成了技术中心。公司董事长彭明权亲自担任技术中心主任,对诸多技术攻关难题都亲自过问,参与攻关。公司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不断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瞄准国内外技术创新最新发展态势,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并及时将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其建立的高档原料化学成分数据库和卷烟配方管理系统,申请了21件专利。
2006年,武烟自主研发的“黄鹤楼漫天游”博得了“11件专利铸就20支好烟”的美称,极大地提高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也就是这一年,武烟申请了46件专利,专利产品直接为企业创造了4.5亿元的产值。2007年,武烟又申请了63件专利,其中60%为发明专利,数量超过该企业历年来发明专利的总和。2005年和2006年,武烟的红金龙和黄鹤楼陆续获得驰名商标,成为中国烟草行业唯一一家拥有2个驰名商标的工业企业。
东风汽车打造自主品牌
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道。
现在,在国际商用车市场上,东风商用车的产销量居世界第二,其自主品牌产品的销售已占产品销售收入的75%以上。在中国市场上,超过9成的载货车品牌为东风的自主品牌。
东风汽车公司科技开发部知识产权处处长韩为友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切都与东风公司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密不可分。
东风汽车公司构建了3个层次的研发体系,即科技决策(公司技术委员会)、科技管理(公司科技开发部)、研发(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包括各合资公司、子公司的研发中心或开发中心及专业研究所)。全集团共有科技人员1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
在多年的知识产权管理中,东风公司还建立了独具“东风”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公司总部的科技开发部专门设有知识产权处,负责集团的知识产权规划、管理。各子公司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建立企业内部上下结合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体系。而重点子公司则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如东风与日产整体合资成立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科,主抓合资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
不仅如此,东风公司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公司先后制定了《东风汽车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对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利归属,到专利权转让、许可、奖励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将知识产权渗透到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个流程当中。
强大的研发能力,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公司带来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截止到2006年,东风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00多件。例如,在混合动力公交车和混合动力轿车的整个项目研发进程中,东风汽车就申请了40余件专利。
盛佳拿知识产权当法宝
“2003年销售收入450万元,上缴税收30万元;2004年销售收入1170万元,上缴税收107万元;2005年销售收入1800万元,上缴税收168万元。”在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江北民营科技园的湖北盛佳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家盛向记者回顾着自己的创业历史。这位年过半百才下海创业的老总,讲起话来斩钉截铁:“我们的法宝就是知识产权。”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盛佳递交了9件专利申请,其中4件是发明专利,5件是实用新型。截至2006年6月底,盛佳共申请专利134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实用新型专利63件,外观设计专利44件,还有3件外国专利申请。
1997年,万家盛从工作了30余载的天门市供电局下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在实践中认识到,在市场中每发现一个问题,每找到一个需求点,就等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研发方向。公司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产品越来越高端,公司的研发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当1999年通过3件专利产品轻易获利10万元时,万家盛信心倍增,对创新有了新的认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只有不断更新产品,研发并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
在市场上跑得久了,万家盛发现市场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但自己的产品太容易被人模仿,必须想办法来保护,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我们对产品的保护甚至延伸到了发明这个产品之前,做到研发与专利申请同步进行,每个环节的运作上都不能忽略专利保护。”万家盛反复强调说,专利不是为了申请而申请,而是要真正起到保护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武汉,像武烟、东风、盛佳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武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来主持3项国际标准、35项国内标准的编写,改写了世界光通信领域无中国人编写标准的历史;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6年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居同行业之首;精武鸭脖子依靠知识产权从最初的作坊式企业,发展成现在武汉人人皆知的大品牌……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创造活力旺盛,知识产权意识浓厚,武汉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成为现实。(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启章 裴 宏 汪玮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