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对外依赖严重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需提速
字号: +-
563
国外已产业化的7个特种工程塑料品种,我国已全部掌握制造技术,而且均为自主创新研发并拥有专利,但国内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弊端一直没有解决,特种工程塑料仍需花大价钱从国外市场进口
日前,长春吉大特塑工程研究有限公司两条均为百吨级的聚醚砜和聚醚醚酮树脂生产线在长春高新区建成投产。高兴之余,该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忠文教授又忧心忡忡:近十多年来,英国Victrex公司的聚醚醚酮以平均15%的年销量增幅在连续发展,已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目前,其聚醚醚酮树脂生产线经几次扩产已达2300吨/年,去年又新建一套千吨/年生产规模的聚醚醚酮树脂生产装置,预计建成后产能将达4000吨/年。
由于聚醚醚酮具有耐热等级高、耐辐照、耐腐蚀、耐疲劳、高强度、耐磨、电性能好等特性,已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电子信息、医疗卫生、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目前,在国际市场,聚醚醚酮每吨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上,一汽大众的奥迪A6轿车里44个用聚醚醚酮树脂制造的零部件均由英国Victrex公司制造,进价极高。
聚醚砜和聚醚醚酮是特种工程塑料的主要品种之一。从1960年问世的聚酰亚胺到80年代初问世的聚醚醚酮,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欧美各大公司先后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特种工程塑料进行研究开发。本世纪以来,国际大石化公司纷纷寻求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尖端技术,竞相进入该领域,并将其视为提升竞争力的法宝,所以业界又将特种工程塑料称为塑料工业的“金字塔尖”。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几乎与国际上同时起步,并相继被列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863”计划。吉大化学系高分子实验室的吴忠文教授即成为早期涉足这一领域的特种工程塑料研究专家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吴忠文教授为首的吉大科技人员先后完成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和聚醚醚酮酮树脂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生产,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使我国成为该领域继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之后,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吉大建立了以张万金教授为主任的国家“863”计划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开发中心;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以姜振华教授为主任的吉大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这也是国内仅有的两个以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和开发为主的国家级研发中心。至今,已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中国的成就震动了西方,很快,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用户和厂商都先后前往长春。除购买样品试用外,更多的是洽谈合资合作事宜。但据了解,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外商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并非不能生产该类产品,而是担心中国人利用价格优势动摇他们的垄断地位,因此合资合作的条件均为绝对控股。由此不难看出,国外生产特种工程塑料的巨头纷纷与中国合资合作,其真正目的就是想垄断全球市场。
目前,中科院、化工系统的研究院所和主要高校都有一大批高分子学科方面的研究力量,实验室研究的进展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和产业化的进程则与国外相差很大。国外每个品种从研制成功到实现产业化只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即先后完成了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砜、聚芳酯、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醚醚酮共7个品种的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的历程。而我国从60年代末开始,上述7个品种虽然都早已完成实验室研究,但至今除聚苯硫醚可以称得上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外,其他品种都相距甚远。
日前,长春吉大特塑工程研究有限公司两条均为百吨级的聚醚砜和聚醚醚酮树脂生产线在长春高新区建成投产。高兴之余,该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忠文教授又忧心忡忡:近十多年来,英国Victrex公司的聚醚醚酮以平均15%的年销量增幅在连续发展,已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目前,其聚醚醚酮树脂生产线经几次扩产已达2300吨/年,去年又新建一套千吨/年生产规模的聚醚醚酮树脂生产装置,预计建成后产能将达4000吨/年。
由于聚醚醚酮具有耐热等级高、耐辐照、耐腐蚀、耐疲劳、高强度、耐磨、电性能好等特性,已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电子信息、医疗卫生、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目前,在国际市场,聚醚醚酮每吨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上,一汽大众的奥迪A6轿车里44个用聚醚醚酮树脂制造的零部件均由英国Victrex公司制造,进价极高。
聚醚砜和聚醚醚酮是特种工程塑料的主要品种之一。从1960年问世的聚酰亚胺到80年代初问世的聚醚醚酮,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欧美各大公司先后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特种工程塑料进行研究开发。本世纪以来,国际大石化公司纷纷寻求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尖端技术,竞相进入该领域,并将其视为提升竞争力的法宝,所以业界又将特种工程塑料称为塑料工业的“金字塔尖”。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几乎与国际上同时起步,并相继被列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863”计划。吉大化学系高分子实验室的吴忠文教授即成为早期涉足这一领域的特种工程塑料研究专家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吴忠文教授为首的吉大科技人员先后完成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和聚醚醚酮酮树脂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生产,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使我国成为该领域继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之后,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吉大建立了以张万金教授为主任的国家“863”计划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开发中心;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以姜振华教授为主任的吉大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这也是国内仅有的两个以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和开发为主的国家级研发中心。至今,已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中国的成就震动了西方,很快,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用户和厂商都先后前往长春。除购买样品试用外,更多的是洽谈合资合作事宜。但据了解,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外商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并非不能生产该类产品,而是担心中国人利用价格优势动摇他们的垄断地位,因此合资合作的条件均为绝对控股。由此不难看出,国外生产特种工程塑料的巨头纷纷与中国合资合作,其真正目的就是想垄断全球市场。
目前,中科院、化工系统的研究院所和主要高校都有一大批高分子学科方面的研究力量,实验室研究的进展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和产业化的进程则与国外相差很大。国外每个品种从研制成功到实现产业化只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即先后完成了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砜、聚芳酯、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醚醚酮共7个品种的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的历程。而我国从60年代末开始,上述7个品种虽然都早已完成实验室研究,但至今除聚苯硫醚可以称得上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外,其他品种都相距甚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