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剽窃式跳槽”危及企业生存 商业秘密如何保护?(图)
当前市场上,人才流动加快,各企业一方面相尽方法留住现有人才,另一方面也火眼金睛地盯住同行企业里的精英,而同样被盯住的还有这些精英所掌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这些握着金刚钻的行家里手一有风吹草动,各公司的人事部门或者猎头公司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尽浑身解数将其收至麾下。而那些别炒的公司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人才的流失,更是商业秘密泄露的危险。
据公开资料,我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60%与人才跳槽有关。而在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案件中,90%与人才流动有关。在接受新的员工时,大多数企业并不考虑到这个员工是否有“卖身投靠嫌疑”,甚至有些企业还干脆以能拿到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作为招收条件,对那些怀揣别人商业秘密者张开了双臂。
尽管接收新进雇员的公司应尽注意义务,不得使用属于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但是在巨大商业利益面前,这一违法举动所要付出的代价根本算不得什么。因此寄希望与接收企业尽注意义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法制条件下没有太大的意义,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还需企业自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竞业禁止条款为商业秘密上保险锁
所谓竞业禁止是指为避免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员工依法定或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兼职或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人才流动、各尽其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不可能抑制。在人才流动中,“竞业禁止”条款仿佛为商业秘密上了一道保险锁。中国的相关法律中没有对竞业禁止的对象做出明确限定,因此,雇佣双方自愿签订的竞业禁止条款,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当然,企业必须对员工的竞业禁止行为做出经济补偿,竞业禁止协议中必须同时写明补偿金的数额和发放办法,否则就是无效协议。企业应合理运用这一有利条款,在不损害劳动者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好自己的商业机密。
防止秘密被泄 企业要提高重视
从知识产权部负责人,一直做到深圳华为公司副总裁的宋柳平对保护商业秘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商业秘密往往就像一层纱,这层纱很容易被揭开,一旦被揭开了,开发企业就什么都没有了。而这是开发企业,可能投资十几个亿、二十几个亿之后最后得到的东西。为此,华为专门成立了一个有200人的信息安全部,精心制订《信息安全白皮书》。在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时候,采取专利和商业秘密交叉保护的方式,将比较容易看到的内容,采用专利技术加以保护,而将很难通过外部形式看到的内容,采用商业秘密方式加以保护。这样即使有人通过公开的专利了解了一项技术,因为不清楚商业秘密,知道了也没用。
不要过分信赖制度和合同的约束力
这种片面的思想仅存在于少数较为规范的民营企业。然而,任何企业都难以保证没有不忠诚的员工,也不能忽略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合作伙伴、谈判对手、重要客户、服务提供单位有不守信用的可能。对这些不忠诚的员工和不守信用的涉密单位,保密制度和保密合同的约束常常显得乏力,他们会利用法规、制度的空当或心怀侥幸,为了一己之利对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实施侵害。因此,企业在制订保密制度、签订保密合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保守商业秘密的技巧,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要将每一重要的商业秘密分割成多个部分,不同的部分安排不同的人员从事开发、操作、管理,使得企业中尽可能少的员工掌握该商业秘密的整体部分;要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检查,及时发现泄密隐患,堵塞泄密漏洞;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出外巡查,以免商业秘密被侵犯后仍一无所知,错过最佳的补救、反击机会,使企业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企业在商业秘密还没有丢失的情况下,应当用各种手段强化保护自己的利益,其中包括:
一、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分类并划分等级。
具体包括四个环节:①确定商业秘密的具体范围,②对各项商业秘密划分为核心秘密、重要秘密、一般秘密三个等级,使商业秘密能够有重点地加以保护,确保安全。③明确各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④对商业秘密事项做好标志工作,以便一目了然知道是哪一级秘密、保密期限多长,有利于管理和使用。
二、建立商业秘密的保护规章制度。
民营企业可参照国家保密部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保守国家秘密的制度,结合商业秘密的不同特点,针对企业自身各种可能的泄密途径,一整套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
三、建立专职商业秘密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责任。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专职情报管理机构,并吸收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承担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管理的总体协调及全局性管理工作,直接对企业法人负责。
四、保密协议:先说后不乱。
企业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一般应着重规定职工的如下几项义务:①保守秘密的义务;②正确使用商业秘密的义务;③获得商业秘密职务成果及时汇报的义务;④不得利用单位的商业秘密成立自己企业的义务;⑤不得利用商业秘密为竞争企业工作的义务;⑥妥善保管商业秘密文件的义务。
五、竞业禁止协议:双赢的选择。
所谓竞业禁止,是指禁止从事竞争性行为,即规定掌握单位商业秘密的职工,在任职期间或离职后的一定期间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六、重视证据:抓住救命稻草!
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举证的一般原则,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主要的举证责任应当由提起商业秘密保护请求的原告方来承担。以人才流动导致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诉讼为例,作为原告起诉的民营企业指示应当证明:①自己拥有的该项信息构成商业秘密,依法受到法律保护;②被告所使用或披露的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具有一致性或相同性;③被告有获取商业秘密的条件并且存在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通过上述途径取得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主要应提供和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等证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