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汽车反垄东风日产被罚1.23亿

发布时间:2015-09-11 来源:央广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
标签: 东风日产
字号: +-
563
       奥迪、克莱斯勒、奔驰,去年以来汽车领域的反垄断罚单频频开出,甩向的都是这些一般所称的豪华车品牌。但垄断,真的只是豪华车的专利吗?昨天广东省发改委向东风日产开出1.233亿元的罚单,算是开了经济型轿车品牌的先例。 

       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某些垄断行为普遍到如同汽车行业“行规”,一贯如此却不知违法,成为部分从业人员的困扰。对此,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或许将为汽车领域更加合规的经营,划出红线。 

       垄断情节“纵横”交加 

       昨天,广东省发改委披露,自2014年8月起依法对东风日产开展反垄断调查发现,东风日产与其广东省内经销商达成并实施了固定汽车转售价格的垄断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的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其中,东风日产在2012年至2014年7月间通过下发商务规定、价格管理办法、考核制度等方式,严格限定广东省内经销商整车销售的网上、电话和营业厅报价以及最终成交价,并于2013年对违反价格管控措施的广州经销商进行处罚。为此,广东发改委对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罚款1.23亿元,约为东风日产上一年度相关市场销售额的3%的罚款。 

       从调查获取的数据来看,东风日产对经销商的销售价格管控十分严格,每一台车都必须按照厂家指定的区域销售价格进行销售,否则将被批评、警告甚至停止供货。但在此环节似乎有点委屈的经销商们,转过头来却又相互联合起来制定更多的价格协议。作为消费者,你是否也困惑各4S店打出的促销方式千奇百怪,算来算去便宜的价格居然是一样的?没错,这背后或许就有猫腻。此次领罚的17家东风日产广东地区销售门店,就为此制定了价格协议,并且几乎每月都会协商一次。 

       广东省发改委价监局反垄断调查处副处长孙文孙文:区域经销商之间,他们会通过协力会这个组织,约定价格以及折扣幅度。他们基本上是通过区域价格协议这样一个表,来约定广东区域里面同城之间每个点,销售某种车型,送什么精品,不能超过什么样的折扣范围,大家约定一个比较一致的方案,直接违反了反垄断法13条,关于禁止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和变更商品价格这样一个规定。 

       经销商罚款1912万元 

       此外,东风日产旗下广州区域经销商之间也同样涉及横向垄断行为。自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广州区域经销商在东风日产广州地区协力会组织下,多次召开会议,达成并实施了相关车型价格的垄断协议。为此,广东发改委对东风日产广州地区17家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经销商罚款1912万元,约为经销商处上一年度相关市场销售额2%至4%的罚款。 

       昨天,东风日产发表声明,表示“诚恳接受广东省发改委行政处罚”。东风日产在声明中称,近期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发改委对东风日产及广州市经销商进行了反垄断相关调查,并于日前做出了相应的处罚决定。对此,东风日产表示诚恳接受,并立即全力遵照执行。东风日产公司目前已经开展全面自查,今后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垄断,宁有种乎? 

       奥迪、克莱斯勒、奔驰,去年以来汽车领域的反垄断罚单频频开出,在这第一张经济型轿车品牌的反垄断罚单开出之前,甚至有观点质疑,反垄断只打豪车。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处长徐新宇表示,反垄断执法一视同仁,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也并不会是一阵风,对汽车行业监管的常态都是反垄断执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来说,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如果你曾经关注过此前开出的几张汽车行业反垄断罚单,就可以发现不同的厂商的垄断情节却如此相似——同样是厂家耳提面命的控制整车价格,同样是经销商抱起团来把价格的铁板一块做的更家严密。某品牌汽车经销商区域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从业人员对于这些做法早已习以为常。 

       直接从事反垄断调查的孙文也对这种现状深有感触:这个现象是非常非常普遍的,特别是去年开始对这个行业进行整治初期,基本上,包括厂商和经销商,对于很多行为他们就认为是行业的规则和通行做法。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反垄断法》是相违背的。 

       制度过渡期的迷惑 

       对此,长期专注反垄断领域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华表示,这种几乎成为“行规”的行为之所以长期存在,与制度间的过渡过程有关,有一些涉嫌垄断行为具有普遍性,是在原来的一些法规框架下逐渐形成并且走到了今天。 

       苏华所指的,是包括《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在内的规章,这些诞生与上世纪,诞生背景是避免走私泛滥、维修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的规章制度,使得汽车厂商得以对经销商严格控制。管控严格到什么程度?答案是哪怕一块地砖都得厂家说了算。正是由于厂商相对于经销商长期处于强势地位,《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等规章已经存在被滥用的现象。 

       但相关条文的修订需要时间,并不能成为反垄断暂顿的理由。一面是厂商经销商“不知者无罪”的辩解,一面是消费者权益需要保护、市场秩序需要维护的现状,如何解决?正在制定的《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正是答案。这个指南包含整车、售后市场、包括平行进口和电商灯,给出业界指引,让他们按照这个法律法规要求,正常经营,减少违法行违法行为的发生。 

       售后环节反垄断——下一个重点? 

       据了解,《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草案)将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编写。苏华表示,《指南》将有望对售后环节的垄断行为作出界定。这意味着,被车主们诟病已久的“买得起修不起”的局面或许将有所改变: 

       苏华: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滥用支配地位来启动反垄断执法的难度要高于价格横向纵向垄断。为什么呢,就是你要先证明他有支配地位,才能证明他滥用了支配地位。可售后环节就是有可能有支配地位的,而且你买的车越贵,你越有可能只能去4S店,别的地方你没办法获得原厂配件和很复杂的那些技术。在《指南》里,对于售后配件也好,售后维修信息可获得性也好,都会做解释,当这些都很清晰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不排除以后基于第十七条做出处罚决定。 

       事实上,从2012年国家发改委开始对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作出提示警告,到去年第一张反垄断罚单正式开出,汽车行业发生的变化已经发生: 

       某品牌汽车经销商区域负责人:也就这两年,比较合理了,从14年开始,我觉得。就是以前基本上厂家是很强势的,它会有很多招数对付你,现在越来越透明,从进货渠道到批发到零售都相对透明。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