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山猫”跃出国门

发布时间:2014-04-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标签: 山猫
字号: +-
563
  “要不两个形象都用,男孩用脚长的,高大一点,女孩用脚短的,显得可爱。”4月14日下午,在长沙高新区湖南山猫卡通有限公司制作室里,总裁、总导演吴晖和设计人员正在讨论新的动漫形象。

  另辟蹊径,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产业路线

  山猫卡通成立于2003年。这只生长在湖南的“山猫”,从一诞生起,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如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动漫品牌公司。作为全国首批18家“国家重点动漫企业”之一,山猫连续8年来被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山猫吉咪”品牌系列节目版权和衍生产品出口创汇累计超4500万美元。

  山猫在文化出口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吴晖说,这是因为山猫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化的动漫企业。公司成立之时,国内动漫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但产业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吴晖认识到,仅仅做动漫节目,公司将很难持续。于是,山猫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国外包围国内”、“先衍生品后动画片”的产业路线。

  这种运作模式一反传统的动漫产业链顺序,将利润回报最大的衍生品开发前置,看似与行业发展模式相悖,现实中却促进了山猫快速发展。不过,这样的道路也伴随着高风险。吴晖坦言,选择这样的路子,是因为自己是做市场出身,坚信能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

  多次交“学费”,学会有针对性地开发市场

  产品出来后,由于国外的经销商对山猫的形象不熟悉,对产品也不了解,山猫的每一步都迈得非常艰难。为了推广衍生产品,吴晖带头起早贪黑,花巨资去国际知名的大型专业博览会参展。如去法国参展,平均一天的成本就需10万元人民币。此外,多次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每次都制订详细的参展方案。交了多次“学费”后,山猫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发现欧洲、中东、印度等各个市场需求不一样,开发的产品必须有针对性。

  推广衍生产品的同时,“山猫吉咪”系列动画节目也陆续出炉,在美国、乌克兰、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映,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2009年,《山猫吉咪字母世界历险记》获得美国纽约独立电影电视节“最佳动画影片奖”,2010年,《山猫和吉咪之嘉年华》荣获洛杉矶首届美国国际电影节“优秀动画片奖”,是少数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原创动画节目。

  动画片带火衍生品,衍生品助卖动画片。动画节目的连续热播,提升了“山猫吉咪”的品牌吸引力,来自美国、东欧、中东地区的采购商纷纷上门求购“山猫吉咪”品牌动漫衍生产品。

  如今,山猫已开发出图书音像、箱包玩具、服饰鞋帽、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电器产品等3000余种动漫衍生产品,其中有近2000种成功推销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创汇超过4500万美元,成为中国原创动漫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注册3大品牌,为拓展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作为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吴晖深知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山猫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及美国、欧盟、印度、巴西、香港等地注册有“山猫吉咪”、“山猫兄弟”、“山猫功夫”三大品牌,共包含45大类3万余种商品类别,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各类版权1518件,为公司以自主原创动漫品牌为核心拓展国际市场,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去年,中东地区的一位经销商,在一次展会上拿了山猫的样品,到福建一家工厂下订单,工厂负责人一看东西是山猫的,立即拒绝了。后来,中东的经销商只得和山猫签约,双方签订了100多万美元的合同。吴晖感慨,这就是知识产权的效应。

  目前,山猫品牌已授权到德国、俄罗斯、法国、乌克兰等国家的销售商。4月底,科威特的一家公司将来到长沙签约,独家代理科威特的“山猫吉咪”品牌经销,此外,山猫与印度一家公司的品牌授权也已谈妥,将于近期签约。品牌授权成功,使山猫逐步从单一的文化产品出口转型升级为品牌境外联合开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输出、文化输出。

  2013年,山猫出口近600万美元。“今年的形势比去年还要好。”吴晖介绍,今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安排到6月份。

  ■意见摘要

  扩大文化对外开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增强湖南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运作方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加强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

  ——摘自《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专家评说

  塑造“湘”字文化品牌

  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欧阳友权

  湖南文化底蕴深厚,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近年来,湖南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湖南文化现象”, 涌现出“出版湘军”、“电视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文化品牌。以“湘”字品牌为驱动引擎,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南产值过千亿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2006年起,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每年选编和发布《中国文化品牌报告》,8年来,已借助深圳文博会连续发布中国文化品牌282个,其中推介发布湖南文化品牌38个,包括湖南卫视、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等。

  这些响当当的湖南文化品牌,为湖南赢得“文化大省”的美誉,在国内创造了巨大价值,也具备诸多可以“走出去”的优势。优势之一,湖南传媒品牌的可传播性,如汉语桥;优势之二,湖南地域品牌的非同质性,如浏阳花炮;优势之三,湖南新技术品牌的高成长性,如青苹果数据中心。这些优势的存在,让湖南文化品牌商机无限,但要实现无限商机,离不开全媒体经营、产业链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三把利剑,再加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和以核心资源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湖南文化品牌“走出去”就将无往而不胜。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