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从“温州制造”走向“世界品牌”
字号: +-
563
回望刚刚过去的2007年,一家来自中国温州的民营企业在电气产业的竞技台上新措施频出、好戏连台,令人目不暇接:
12月3日,在西班牙宣布建立欧洲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基地;
11月6日,自主研发的500kV电力变压器亮相200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一高105米、重253吨的庞然大物,表明企业已从传统的低压电器领域进入高压输配电行业,并掌握了关键制造技术;
10月30日,在上海投资兴建的输配电工业园二期工程主体建筑全部完成,至此,这一投资35亿元,占地1300多亩,2003年开始兴建的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年底将实现产值26亿元;
10月26日,在杭州投资10亿元的太阳能产业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奠基,加上5月份已顺利投产的一期工程,预计3年后其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00兆瓦,年产值约120亿元;
这是哪家企业?这就是从上千家浙江温州低压电器企业中脱颖而出,规模已做到亚洲第一、居于世界前列的正泰集团。这个23年前以5万元起家的民营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总资产60亿元、销售总额近200亿元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的力量
正泰集团的发展史,既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创业史,更是一个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史。
2007年5月25日,正泰集团第二届国际营销大会上,希腊分销商塞米动情地回忆起15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一次,塞米收到的正泰产品竟是坐着飞机来的!他纳闷,空运比海运贵得多,这批货正泰必亏无疑,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批出口产品即将出厂时,质检员在复检时发现有一台产品与整批产品在外观色泽上有明显差异,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责令全部开箱重检。但如此一来这批产品将无法按期送到用户手中。为了保证交货日期,南存辉当机立断:将产品由海运改为空运。就这样,这批产品多花了80万元运费按期抵达希腊。塞米被深深感动,从此与正泰展开了长达15年的合作,使正泰成为希腊国家电力公司的供应商。15年来,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都没有动摇过,因为他深信“正泰是最好的”。
“正泰的品牌和信誉不只值这80万。我们损失了80万,但我们保住了正泰的品牌和信誉。有了正泰的品牌和信誉,我们能赚回10个80万,100个80万,1000个80万!”这是南存辉当时对自己决策的解释。
“修鞋匠”出身的南存辉,深知信誉乃做人立业之本。创业之初经历的一场风波,更使他感受到品牌和信誉的重要性。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各地纷纷抵制温州低压电器产品,“温州电器推销员免进”的牌子被高高挂起,国家六部委直接派出工作组进驻温州乐清,专查假冒伪劣,上千家低压电器厂一夜之间几乎要销声匿迹。而正泰集团的前身——求精开关厂却因为重视产品质量,坚持打自己的品牌,在乐清县率先获得生产许可证,成为幸存者之一,并被乐清市、柳市镇两级政府视为重点扶持对象。
不久后,正泰再次感受到品牌的力量。它运用自己的品牌实现了企业的第一次扩张。从1990年开始,乐清的一些电器企业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而无法生产,面临破产,它们纷纷汇聚在正泰品牌的旗下,4年间有40多家企业加入正泰集团,正泰的净资产从不足400万元上升至5000万元。
1993年,在正泰大厦的落成典礼上,正泰集团提出“重塑温州电器新形象”,表明了正泰员工的雄心壮志。当时正是温州低压电器因为假冒伪劣多次被整顿,整个行业形象急需重塑的关键时刻,正泰的这一举动被4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一时声名鹊起。社会各界的肯定让正泰员工明白,赚钱并不是办企业的惟一目的,民营企业同样应该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
在“捍卫温州制造”的过程中,正泰的产业越做越大,正泰员工的眼界越来越宽广。正泰的企业理念不断完善,最终被南存辉总结为一句响亮的口号:“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不懈的追求
被赋予更加丰富内涵的正泰品牌,成为正泰员工驰骋国内外市场的强大动力。经过23年的不懈追求,如今的正泰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正泰牌低压开关柜等四大系列产品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高低压电器产品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牌产品”。
质量创牌、科技立牌、文化塑牌,这是正泰打造品牌的“三大法宝”。
“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品出厂”。正是这种质量意识,使正泰从有着“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柳市镇众多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5月是正泰的“质量月”。从2002年开始,正泰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正泰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数百人的质量检测队伍,有总裁质量巡视制度,还有“董事长专线”;陆续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国际CB安全认证、美国UL认证、德国VFE认证等,领取了低压电器行业首张国家强制性认证(CCC)证书。2004年,正泰成为全国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荣获全国质量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的民营企业,这是对其质量管理水平最权威的认可。
“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己创新。”正泰员工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创世界品牌才有可能。为此,正泰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至5%用于科技开发。斥巨资引进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设备,建起了国际一流的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高低压电气科研开发基地;精心构建了一个三级研发机构———在上海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在各专业公司设立研发公司、在所有持股企业成立研发部,并在北京、美国硅谷和德国设立研发站点,与部分国内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形成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开发体系。
与此同时,正泰从全国各地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多名,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大会,对有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重奖,还将一批贡献突出者吸纳为股东,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正泰先后开发了包括高低压电器、成套设备、光纤配线设备、智能型仪表等在内的40多个系列100多个基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系列新产品,其中通过省级鉴定的新产品241项,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200多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0项。
正泰员工清醒地看到,企业发展的活力,企业内外部的和谐,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正泰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这就是:“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正泰使命;“诚信守法,注重绩效,不断变革”的正泰价值观;“和谐、谦学、务实、创新”的正泰精神;“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正泰经营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电气制造企业”的正泰目标。从这种理念和追求出发,他们坚持“烧好自己的那壶水”,相信“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好,做好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久”,视“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上帝”,强调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
坚守的勇气
“创牌难,守牌更难!”南存辉感叹。面对诸多诱惑,坚守不仅需要定力,更需要勇气。
坚守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要发展。如何加快发展?正泰也曾走过弯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界涌起了一股经营多元化的浪潮,许多企业纷纷涉足新的行业,正泰也受到影响。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正泰这块牌子可以用来整合温州40多家电器企业,就一定能兼并其他行业企业。两年间,正泰先后进入过服饰、物流、饮用水、IT软件等多个行业,打的都是正泰这块牌子,但是在这些行业正泰品牌却不太灵验。市场的无情告诉正泰员工,在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和人才来应对经营多元化挑战之前,坚持“烧好自己的那壶水”才是最佳选择。
南存辉从挫折中确立了专业化经营策略:用加法把产业做大,就是把电气产业里的相关产品放进来,不断扩大规模;用减法把企业做强,就是要减掉和主业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业务,把精力集中到主业上来。此后,即使是面对利润丰厚的房地产热潮,正泰集团也不为所动,专心致志地“烧好自己的那壶水”。在确立了在低压电器产业的优势地位之后,扬长避短延长产业链,进军高附加值的中高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电器、汽车电器、工业自动化、光伏电池及组件系统等领域。
迅速成长起来的正泰集团逐渐进入竞争对手的视野。“如果不能打败它,就收购它吧。”这句话已经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竞争策略。跨国公司总想将残酷的市场竞争消解在无声的收购兼并之中,对整个行业形成垄断,最终掌控市场。正泰自然也受到跨国巨头的“青睐”。
从1992年起,不断有跨国巨头向正泰提出合作意向。2003年,南存辉和一家跨国公司谈合作。谈着谈着,对方提出收购正泰。当时正泰的资产是20多亿元,对方愿意以5倍总价100多亿元来收购。“我算了一下,这些钱可能我几辈子都赚不来,当时确实有点犹豫。”短暂的犹豫之后,南存辉很快意识到,他是来谈合作的,而不是来卖正泰的。企业都没有了,产业报国从何谈起,正泰决不能卖!当对方出价升至资产的7倍甚至10倍的时候,南存辉仍然不为所动。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李水清告诉记者,有人曾问他,“正泰的坚守意义何在?”他没有正面回答,只陈述了一个事实。有一种22kV断路器市场过去一直为外国产品所垄断,因为所有国产产品都有一个重要参数不达标。2006年正泰开发成功这种22kV断路器,所有技术参数都达标了,产品一投放国内市场后,售价为每台70万元至80万元的外国产品立即大幅降价,最多降价50%。“我们的坚守是值得的。”李水清说。
今天的正泰仍然在坚守。从地地道道的“草根企业”到搏击国际市场的“世界品牌”,正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南存辉说,正泰将努力实现4个跨越:一是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跨越;二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跨越;三是积极转变运营模式,推进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跨越;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世界品牌”跨越。
“中国企业用了大约25年的时间,使全世界接受了‘中国制造’,下一步就是要使各国消费者接受来自中国的世界品牌,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溢价。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多年,我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决不要轻言放弃。”展望“中国制造”的未来,44岁的南存辉豪情满怀,信心十足。
12月3日,在西班牙宣布建立欧洲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基地;
11月6日,自主研发的500kV电力变压器亮相200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一高105米、重253吨的庞然大物,表明企业已从传统的低压电器领域进入高压输配电行业,并掌握了关键制造技术;
10月30日,在上海投资兴建的输配电工业园二期工程主体建筑全部完成,至此,这一投资35亿元,占地1300多亩,2003年开始兴建的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年底将实现产值26亿元;
10月26日,在杭州投资10亿元的太阳能产业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奠基,加上5月份已顺利投产的一期工程,预计3年后其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00兆瓦,年产值约120亿元;
这是哪家企业?这就是从上千家浙江温州低压电器企业中脱颖而出,规模已做到亚洲第一、居于世界前列的正泰集团。这个23年前以5万元起家的民营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总资产60亿元、销售总额近200亿元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的力量
正泰集团的发展史,既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创业史,更是一个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史。
2007年5月25日,正泰集团第二届国际营销大会上,希腊分销商塞米动情地回忆起15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一次,塞米收到的正泰产品竟是坐着飞机来的!他纳闷,空运比海运贵得多,这批货正泰必亏无疑,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批出口产品即将出厂时,质检员在复检时发现有一台产品与整批产品在外观色泽上有明显差异,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责令全部开箱重检。但如此一来这批产品将无法按期送到用户手中。为了保证交货日期,南存辉当机立断:将产品由海运改为空运。就这样,这批产品多花了80万元运费按期抵达希腊。塞米被深深感动,从此与正泰展开了长达15年的合作,使正泰成为希腊国家电力公司的供应商。15年来,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都没有动摇过,因为他深信“正泰是最好的”。
“正泰的品牌和信誉不只值这80万。我们损失了80万,但我们保住了正泰的品牌和信誉。有了正泰的品牌和信誉,我们能赚回10个80万,100个80万,1000个80万!”这是南存辉当时对自己决策的解释。
“修鞋匠”出身的南存辉,深知信誉乃做人立业之本。创业之初经历的一场风波,更使他感受到品牌和信誉的重要性。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各地纷纷抵制温州低压电器产品,“温州电器推销员免进”的牌子被高高挂起,国家六部委直接派出工作组进驻温州乐清,专查假冒伪劣,上千家低压电器厂一夜之间几乎要销声匿迹。而正泰集团的前身——求精开关厂却因为重视产品质量,坚持打自己的品牌,在乐清县率先获得生产许可证,成为幸存者之一,并被乐清市、柳市镇两级政府视为重点扶持对象。
不久后,正泰再次感受到品牌的力量。它运用自己的品牌实现了企业的第一次扩张。从1990年开始,乐清的一些电器企业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而无法生产,面临破产,它们纷纷汇聚在正泰品牌的旗下,4年间有40多家企业加入正泰集团,正泰的净资产从不足400万元上升至5000万元。
1993年,在正泰大厦的落成典礼上,正泰集团提出“重塑温州电器新形象”,表明了正泰员工的雄心壮志。当时正是温州低压电器因为假冒伪劣多次被整顿,整个行业形象急需重塑的关键时刻,正泰的这一举动被4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一时声名鹊起。社会各界的肯定让正泰员工明白,赚钱并不是办企业的惟一目的,民营企业同样应该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
在“捍卫温州制造”的过程中,正泰的产业越做越大,正泰员工的眼界越来越宽广。正泰的企业理念不断完善,最终被南存辉总结为一句响亮的口号:“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不懈的追求
被赋予更加丰富内涵的正泰品牌,成为正泰员工驰骋国内外市场的强大动力。经过23年的不懈追求,如今的正泰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正泰牌低压开关柜等四大系列产品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高低压电器产品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牌产品”。
质量创牌、科技立牌、文化塑牌,这是正泰打造品牌的“三大法宝”。
“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品出厂”。正是这种质量意识,使正泰从有着“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柳市镇众多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5月是正泰的“质量月”。从2002年开始,正泰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正泰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数百人的质量检测队伍,有总裁质量巡视制度,还有“董事长专线”;陆续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国际CB安全认证、美国UL认证、德国VFE认证等,领取了低压电器行业首张国家强制性认证(CCC)证书。2004年,正泰成为全国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荣获全国质量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的民营企业,这是对其质量管理水平最权威的认可。
“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己创新。”正泰员工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创世界品牌才有可能。为此,正泰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至5%用于科技开发。斥巨资引进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设备,建起了国际一流的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高低压电气科研开发基地;精心构建了一个三级研发机构———在上海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在各专业公司设立研发公司、在所有持股企业成立研发部,并在北京、美国硅谷和德国设立研发站点,与部分国内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形成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开发体系。
与此同时,正泰从全国各地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多名,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大会,对有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重奖,还将一批贡献突出者吸纳为股东,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正泰先后开发了包括高低压电器、成套设备、光纤配线设备、智能型仪表等在内的40多个系列100多个基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系列新产品,其中通过省级鉴定的新产品241项,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200多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0项。
正泰员工清醒地看到,企业发展的活力,企业内外部的和谐,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正泰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这就是:“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正泰使命;“诚信守法,注重绩效,不断变革”的正泰价值观;“和谐、谦学、务实、创新”的正泰精神;“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正泰经营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电气制造企业”的正泰目标。从这种理念和追求出发,他们坚持“烧好自己的那壶水”,相信“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好,做好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久”,视“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上帝”,强调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
坚守的勇气
“创牌难,守牌更难!”南存辉感叹。面对诸多诱惑,坚守不仅需要定力,更需要勇气。
坚守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要发展。如何加快发展?正泰也曾走过弯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界涌起了一股经营多元化的浪潮,许多企业纷纷涉足新的行业,正泰也受到影响。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正泰这块牌子可以用来整合温州40多家电器企业,就一定能兼并其他行业企业。两年间,正泰先后进入过服饰、物流、饮用水、IT软件等多个行业,打的都是正泰这块牌子,但是在这些行业正泰品牌却不太灵验。市场的无情告诉正泰员工,在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和人才来应对经营多元化挑战之前,坚持“烧好自己的那壶水”才是最佳选择。
南存辉从挫折中确立了专业化经营策略:用加法把产业做大,就是把电气产业里的相关产品放进来,不断扩大规模;用减法把企业做强,就是要减掉和主业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业务,把精力集中到主业上来。此后,即使是面对利润丰厚的房地产热潮,正泰集团也不为所动,专心致志地“烧好自己的那壶水”。在确立了在低压电器产业的优势地位之后,扬长避短延长产业链,进军高附加值的中高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电器、汽车电器、工业自动化、光伏电池及组件系统等领域。
迅速成长起来的正泰集团逐渐进入竞争对手的视野。“如果不能打败它,就收购它吧。”这句话已经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竞争策略。跨国公司总想将残酷的市场竞争消解在无声的收购兼并之中,对整个行业形成垄断,最终掌控市场。正泰自然也受到跨国巨头的“青睐”。
从1992年起,不断有跨国巨头向正泰提出合作意向。2003年,南存辉和一家跨国公司谈合作。谈着谈着,对方提出收购正泰。当时正泰的资产是20多亿元,对方愿意以5倍总价100多亿元来收购。“我算了一下,这些钱可能我几辈子都赚不来,当时确实有点犹豫。”短暂的犹豫之后,南存辉很快意识到,他是来谈合作的,而不是来卖正泰的。企业都没有了,产业报国从何谈起,正泰决不能卖!当对方出价升至资产的7倍甚至10倍的时候,南存辉仍然不为所动。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李水清告诉记者,有人曾问他,“正泰的坚守意义何在?”他没有正面回答,只陈述了一个事实。有一种22kV断路器市场过去一直为外国产品所垄断,因为所有国产产品都有一个重要参数不达标。2006年正泰开发成功这种22kV断路器,所有技术参数都达标了,产品一投放国内市场后,售价为每台70万元至80万元的外国产品立即大幅降价,最多降价50%。“我们的坚守是值得的。”李水清说。
今天的正泰仍然在坚守。从地地道道的“草根企业”到搏击国际市场的“世界品牌”,正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南存辉说,正泰将努力实现4个跨越:一是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跨越;二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跨越;三是积极转变运营模式,推进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跨越;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世界品牌”跨越。
“中国企业用了大约25年的时间,使全世界接受了‘中国制造’,下一步就是要使各国消费者接受来自中国的世界品牌,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溢价。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多年,我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决不要轻言放弃。”展望“中国制造”的未来,44岁的南存辉豪情满怀,信心十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