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专利是企业用来遏制竞争对手、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武器,关系到企业当前及预期市场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机会。
市值7000亿的大立光,硕博士员工只占不到 5%,专利部队都是毕业不到10年的职场新人,它是如何完成让苹果、三星都忌惮三分的知识产权布局?
从苹果,到三星,再到舜宇光学,都想要它手上的技术,为何这个第一名的团队,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刻?
我们看到,台中大立光总部戒备森严,连供货商想送货进大立光,不只司机要拍照存证,还要登记盘查约 10 分钟才能放行。即使是大立光员工,也禁止用手机联络,所有通讯都必须经过总机转接。
为什么这么严格?
因为这里是大立光最重要的研发基地,这家公司握有一千多项专利,2016 年,这家台湾公司在美国提告比自己营收大 117 倍的三星电子,双方和解收场。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对玉晶光还是日本富士旗下的 Fujinon 公司发动专利诉讼,大立光都还没尝过败绩。
但是,大立光的这群专利研发部队,却从未曝光。根据大立光年报,大立光 4,300 名员工里,硕博士员工只占不到 5%,约 200人。大立光历年专利发现,所有曾替大立光申请过专利的研发人才,人数也只有 61人。
硕博士员工不到5%,专利研发人才成主力战将
这群人为什么重要?因为,光学是高度依赖整合的行业,每发现一种新的塑料材料,大立光就抢先依据材料的光学特性,设计出更薄、性能更好的镜头。
一位光学厂总经理观察,镜头设计就影响生产、组装的难度。当最容易生产的设计都被大立光抢占,其他人只能用良率较低的设计生产。大立光手上的一千多个专利就像一千多个路障,卡住竞争对手的前进之路。
特别的是,整理大立光的专利档案发现,大立光的专利部队,很多都是毕业不到 10 年的硕、博士。
以 6P 专利为例,6P 指的是 6 片比米粒稍大一点的塑料镜片迭合在一起,在极薄的空间内,制造出高良率的摄影镜头,从苹果、华为到 OPPO,高阶镜头都采用大立光的设计。
我们分析大立光专利文件发现,许多大立光的 6P 专利,竟出自一位2012 年交大光电所毕业的土博士廖凌峣,过去 5 年,他一个人就参与大立光 51 种专利技术设计。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人是陈纬彧,当外界还在追赶大立光的 6P 专利时,他已经替大立光研发出 8P(指 8 片镜片)的新设计。
他是 2007 年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先进材料系(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Advanced Materials)的毕业生,过去 10 年,他帮大立光设计出 212项镜片专利。
一名高材生,设计212 项镜片专利
大立光执行长林恩平如何把刚毕业的菜鸟,变成技术先锋?经过采访其中几位研发人员的朋友,发现大立光这几年已经建立起一套训练研发人员的流程。
他观察,过去林耀英当董事长的时代,大立光是靠一群老师傅,靠多年摸索累积的经验设计新镜头,「这些人很厉害!」他说,但林恩平这几年开始引入新血。
他的朋友进入大立光之后,刚开始很不习惯,因为,跟其他公司仿照硅谷打造的研发环境相比,大立光对研发人员是实行军事化管理,「他说,有点像当兵」。
中午吃饭时间,只有被叫到号码的人,一组一组去用餐;员工在大立光内部,手机讯号都被阻绝,所有对外通讯都要透过总机;每个人的行动都要按照公司的规律,「第一年他一度想走」。
但是,大立光也给他机会,「公司让他每一站都去历练」,他观察。这是从德商 BOSCH 在台湾设立保胜光学以来,光学产业训练人才的方式。让老师傅带着新手实作,然后,放手让新人犯错、尝试。
林恩平就曾说,「大立光是很能够容忍犯错的公司」,让新人设计一个造价昂贵的精密模具,即使一上线生产就撞烂,大立光还是会再给机会。
林恩平自己就经历这个过程,他脱下小儿科医师的白袍,进入大立光的第一年,就是这样站在每一站历练,「第一年特别辛苦」,他回忆,他特别喜欢跟最基层的工程师问问题,「学了 3、4 年才有结果」。
就连专利这一关,林恩平也自己下手尝试,在大立光的专利数据库里,还找得到林恩平参与申请的两项专利。
林恩平的用人哲学,给新人机会,容忍犯错
大立光敢要,也敢给。这群人是林恩平眼中的重要资产。「没几年,他就开一辆奔驰回学校」,他羡慕地说。
大立光要求严厉,还会要求跟员工签 2 年一约的久任合约,但如果在大立光持续发展,刚毕业几年的学生,「收入会比他的指导教授还好」。
今年,林恩平在交大的演讲中却透露,大立光对人才的需求变了,大立光最需要的就是电机和信息的人才。
这是大立光另一波人才升级的开始,大立光过去在专利布局上,全围绕塑料镜片设计和制造布局,最爱用的是光电和材料科学的人才。但交大光电系黄乙白教授观察,光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在改变。
「未来会往系统方向走」,他解释,以医疗领域为例,会有很多新的影像需求,要拿到这些订单,不只是靠设计、生产最好的镜头,更需要电机的人才,设计出能让镜头发挥到极致的硬件,也需要软件的人才,把搜集进来的数据,变成对医护人员有意义的信息。
但林恩平自己也承认,大立光员工里竟连一个交大电机的毕业生都没有!更重要的是,对手舜宇光学已经抢先加码投资人才。
2016 年,舜宇在杭州设立舜宇中央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舜宇光学在技术上的总管理处,外界只看到舜宇在手机镜头上技术还不如大立光,却忽视舜宇不只在车用镜头出货量站上世界第一,也已经布局 AR、VR、智慧家居领域,但大立光的专利库里,除了少数智能医疗的专利,在这些领域里,几乎全都是空白。
今年,将是大立光发展的关键年。当众人为大立光今年双镜头的成功喝采时,林恩平能否跳出原有的格局,铺开未来 10 年的蓝图,吸引一流好手共成大事,将决定大立光 10 年后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还是苹果!
市值7000亿的大立光,硕博士员工只占不到 5%,专利部队都是毕业不到10年的职场新人,它是如何完成让苹果、三星都忌惮三分的知识产权布局?
从苹果,到三星,再到舜宇光学,都想要它手上的技术,为何这个第一名的团队,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刻?
我们看到,台中大立光总部戒备森严,连供货商想送货进大立光,不只司机要拍照存证,还要登记盘查约 10 分钟才能放行。即使是大立光员工,也禁止用手机联络,所有通讯都必须经过总机转接。
为什么这么严格?
因为这里是大立光最重要的研发基地,这家公司握有一千多项专利,2016 年,这家台湾公司在美国提告比自己营收大 117 倍的三星电子,双方和解收场。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对玉晶光还是日本富士旗下的 Fujinon 公司发动专利诉讼,大立光都还没尝过败绩。
但是,大立光的这群专利研发部队,却从未曝光。根据大立光年报,大立光 4,300 名员工里,硕博士员工只占不到 5%,约 200人。大立光历年专利发现,所有曾替大立光申请过专利的研发人才,人数也只有 61人。
硕博士员工不到5%,专利研发人才成主力战将
这群人为什么重要?因为,光学是高度依赖整合的行业,每发现一种新的塑料材料,大立光就抢先依据材料的光学特性,设计出更薄、性能更好的镜头。
一位光学厂总经理观察,镜头设计就影响生产、组装的难度。当最容易生产的设计都被大立光抢占,其他人只能用良率较低的设计生产。大立光手上的一千多个专利就像一千多个路障,卡住竞争对手的前进之路。
特别的是,整理大立光的专利档案发现,大立光的专利部队,很多都是毕业不到 10 年的硕、博士。
以 6P 专利为例,6P 指的是 6 片比米粒稍大一点的塑料镜片迭合在一起,在极薄的空间内,制造出高良率的摄影镜头,从苹果、华为到 OPPO,高阶镜头都采用大立光的设计。
我们分析大立光专利文件发现,许多大立光的 6P 专利,竟出自一位2012 年交大光电所毕业的土博士廖凌峣,过去 5 年,他一个人就参与大立光 51 种专利技术设计。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人是陈纬彧,当外界还在追赶大立光的 6P 专利时,他已经替大立光研发出 8P(指 8 片镜片)的新设计。
他是 2007 年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先进材料系(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Advanced Materials)的毕业生,过去 10 年,他帮大立光设计出 212项镜片专利。
一名高材生,设计212 项镜片专利
大立光执行长林恩平如何把刚毕业的菜鸟,变成技术先锋?经过采访其中几位研发人员的朋友,发现大立光这几年已经建立起一套训练研发人员的流程。
他观察,过去林耀英当董事长的时代,大立光是靠一群老师傅,靠多年摸索累积的经验设计新镜头,「这些人很厉害!」他说,但林恩平这几年开始引入新血。
他的朋友进入大立光之后,刚开始很不习惯,因为,跟其他公司仿照硅谷打造的研发环境相比,大立光对研发人员是实行军事化管理,「他说,有点像当兵」。
中午吃饭时间,只有被叫到号码的人,一组一组去用餐;员工在大立光内部,手机讯号都被阻绝,所有对外通讯都要透过总机;每个人的行动都要按照公司的规律,「第一年他一度想走」。
但是,大立光也给他机会,「公司让他每一站都去历练」,他观察。这是从德商 BOSCH 在台湾设立保胜光学以来,光学产业训练人才的方式。让老师傅带着新手实作,然后,放手让新人犯错、尝试。
林恩平就曾说,「大立光是很能够容忍犯错的公司」,让新人设计一个造价昂贵的精密模具,即使一上线生产就撞烂,大立光还是会再给机会。
林恩平自己就经历这个过程,他脱下小儿科医师的白袍,进入大立光的第一年,就是这样站在每一站历练,「第一年特别辛苦」,他回忆,他特别喜欢跟最基层的工程师问问题,「学了 3、4 年才有结果」。
就连专利这一关,林恩平也自己下手尝试,在大立光的专利数据库里,还找得到林恩平参与申请的两项专利。
林恩平的用人哲学,给新人机会,容忍犯错
大立光敢要,也敢给。这群人是林恩平眼中的重要资产。「没几年,他就开一辆奔驰回学校」,他羡慕地说。
大立光要求严厉,还会要求跟员工签 2 年一约的久任合约,但如果在大立光持续发展,刚毕业几年的学生,「收入会比他的指导教授还好」。
今年,林恩平在交大的演讲中却透露,大立光对人才的需求变了,大立光最需要的就是电机和信息的人才。
这是大立光另一波人才升级的开始,大立光过去在专利布局上,全围绕塑料镜片设计和制造布局,最爱用的是光电和材料科学的人才。但交大光电系黄乙白教授观察,光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在改变。
「未来会往系统方向走」,他解释,以医疗领域为例,会有很多新的影像需求,要拿到这些订单,不只是靠设计、生产最好的镜头,更需要电机的人才,设计出能让镜头发挥到极致的硬件,也需要软件的人才,把搜集进来的数据,变成对医护人员有意义的信息。
但林恩平自己也承认,大立光员工里竟连一个交大电机的毕业生都没有!更重要的是,对手舜宇光学已经抢先加码投资人才。
2016 年,舜宇在杭州设立舜宇中央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舜宇光学在技术上的总管理处,外界只看到舜宇在手机镜头上技术还不如大立光,却忽视舜宇不只在车用镜头出货量站上世界第一,也已经布局 AR、VR、智慧家居领域,但大立光的专利库里,除了少数智能医疗的专利,在这些领域里,几乎全都是空白。
今年,将是大立光发展的关键年。当众人为大立光今年双镜头的成功喝采时,林恩平能否跳出原有的格局,铺开未来 10 年的蓝图,吸引一流好手共成大事,将决定大立光 10 年后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还是苹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