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专利大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没有硝烟的战争

发布时间:2017-01-09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
字号: +-
563
近日,苹果和诺基亚两大巨头的专利大战在美国、亚洲和欧洲等11个国家和地区全面爆发,“知识产权纠纷”再一次成为全球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近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通信企业也屡次陷入此类纠纷之中,有的遭到重创,有的却大获全胜。为什么同是民族企业,当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结局却截然不同?面对日益频繁的专利大战,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

避不开,国际化路上挥舞的“专利大棒”

近年来,加快了“走出去”步伐的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屡遭人为的“专利”障碍,一些专利公司和行业巨头挥舞着“专利大棒”试图抑制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崛起。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国外市场有所作为的中国创新企业而言,他们必须勇敢面对并且逾越阻碍他们前行的“专利墙”。

知识产权的积累是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基础,尤其是在开拓欧美高端市场时,强大的知识产权实力就是入场的门票。随着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逐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知识产权为企业‘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积累,企业很难在海外市场卖产品,更不用说做大做强了。” 中兴通讯是我国实施国际化战略较早的中国企业之一,目前中兴通讯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最领先的通信企业之一,业务广泛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新兴国家企业走向世界的代表,中兴通讯的全球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兴通讯副总裁、首席知识产权官申楠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通讯在海外市场征战多年,打赢了许多知识产权诉讼大仗、硬仗,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有很深的体会。”

“专利大棒”的杀伤力极大。申楠解释道,一是禁令、排除令风险大,一旦禁令发出,企业的研发、制造、宣传、渠道和营销等随时可能被“叫停”,声誉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二是赔偿额度极高,一旦一场诉讼失利,数千人一年创造的利润就将付之东流。“我们遇到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与阻碍。其中,在美国不断发起针对我们的‘337调查’最为典型。”自2011年以来,中兴通讯连续6年应诉了7起“337调查”,也是唯一获得美国“337调查”5连胜的中国企业。

美国“337调查”号称是世界上“最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是美国发挥知识产权储备和制度竞争优势,实施强势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政策体现。“337调查”比反倾销、反补贴更具威慑力。一旦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可以发布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不仅涉诉产品会被排出美国市场,而且可能波及涉诉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产品。

翻查美国“337调查”案件的历史档案,全球的涉诉企业平均胜诉率仅为26%,中国企业在“337调查”中的胜诉率远低于此水平,是“337调查”的最大受害者。而中兴通讯应对“337调查”从首胜、再胜到三连胜,再到五连胜,不仅捍卫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彰显了中国创新企业强大的知识产权实力,为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榜样。

正是由于在拓展国外市场的初期就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定位为公司的核心资产。“认识得早、早做工作,中兴通讯才形成了今天全球化的知识产权团队,创造了全球化一流的知识产权业绩。”申楠如是说。

存误区,知识产权不等于法务工作

“经常有客户问我,为什么一天都找不到你,打电话你也不接。我说在开战略会。他说你一个搞法务工作的,为什么要参与。我会告诉他,我不是搞法务工作的,我是搞知识产权工作的,我之所以要参与其中,是因为要确保知识产权能够匹配公司的商业诉求和战略发展。”申楠指出,只是重视知识产权还远远不够,企业还必须对知识产权有科学而深刻的认识,推出并落实适合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而且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投入。

他表示,现在很多人对于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其就是法务工作,其实不然,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和企业的经营、产品、市场和战略等“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规避发展风险。为此,中兴通讯设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其中,战略委员会由公司总裁担任主席,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部门都有代表参与其中,共同作出知识产权相关的战略决策;专家委员会则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邀请公司内外的专家参与知识产权的相关评议审议工作,共同分析讨论知识产权相关的实际问题。

申楠介绍说,中兴通讯还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且始终坚定地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结合信息通信业的竞争态势以及自身实力,中兴通讯规划制定了知识产权三步走战略,即经过知识产权防御、攻守兼备和开放式竞争三大阶段,分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在公司的落实及优化,支撑公司“商务-技术-知识产权”三位一体的竞争模式,助力公司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同时,中兴通讯还建立了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执行层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

目前,中兴通讯知识产权业务模块覆盖了知识产权储备、运营、风控和竞争4大业务方向。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业务已经实现了向企业采购、物流、市场、研发和销售等主要经营业务流程的全面嵌入,形成了覆盖公司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制定并有效地实施了完备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和相关考核奖励机制。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增强知识产权实力的根本性举措。中兴通讯每年坚持将10%的营收用于研发创新,2015年甚至拿出了15%的营收用于高端产业研发,2015年以122亿元的研发投入居国内上市公司首位,2016年以19亿美元的研发投入闯入全球创新企业70强及全球ICT企业50强。近六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已超过了500亿元。

在持续大投入的基础上,中兴通讯在美国、法国、瑞典、印度和中国等地共设立了20个全球研发中心,在全球有107个分支机构,3万余名国内外研发人员在从事着自主创新工作,为公司知识产权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2016年,中兴通讯又推出了M-ICT 2.0战略,面向未来聚焦“VOICE”5大热门领域(V代表虚拟Virtuality ,O代表开放Openness,I代表智能Intelligence,C代表云化Cloudification,而E则代表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为新一轮的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积累指明了方向。

新角色,从“被动挨打”到“制定规则”

在战略、资金等配套资源的支持下,中兴通讯在知识产权领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6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公报显示,中兴通讯居2015年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量的第三位,总数达2155件。这是中兴通讯连续第6年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2010年、2013年居第二,2011年、2012年蝉联第一,2014年第三),是中国唯一连续6年获此成绩的企业。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7金31优,位居ICT行业榜首。

申楠表示,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兴通讯走过了知识产权防御阶段(2009年之前)和知识产权攻守兼备阶段(2009年~2013年),已经步入了知识产权开放式竞争阶段(2014年以后)。“现在我们不仅重视专利的数量,更重视专利的质量。以前我们是‘被动挨打’,现在我们开始引导规则的制定。”

中兴通讯正不断优化全球化专利布局,加强专利申请、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形成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在增强公司抵抗知识产权风险能力的同时,促进公司专利商业价值的实现。

那么,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变现”呢?申楠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中兴通讯就开始探索如何进一步有效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竞争属性及资产属性为公司获取直接或者间接的经营收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效果。目前,中兴通讯对知识产权资产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标准嵌入。例如,中兴通讯从早期的GOTA数字集群系统标准的全球成功商用中获得了许可收益。目前,中兴通讯是3GPP SAE/LTE相关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在全球30多个标准组织中居于领导地位,是全球70多个标准组织的成员,相关标准正在或将为中兴通讯带来可观的收益。

二是运营收益。以庞大的知识产权资产族群为支撑,中兴通讯率先开发出目前业界领先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和知识产权良性运营机制,同时与国内外主要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是交叉许可。遵循产业互利的原则,致力于与产业参与者一起推动创造合理、公平的市场和知识产权环境,促进行业内专利资源的共享。

此外,中兴通讯还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知识产权的运营获得了财务收入。

申楠透露,中兴通讯正与产业链各方积极合作,制定顺应新时代新时期新的“游戏规则”。“我们希望在新的规则下,各方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杜绝滥用知识产权,促进全球业界的合作与创新。”目前,中兴通讯已经与高通、西门子、爱立信、微软、杜比等业界主要专利持有者达成了广泛共识与合作,签署了全球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中兴通讯还与谷歌合作倡导了“100天计划”,希望借此减少恶性专利纠纷的发生。“在中兴通讯最近获胜的一次‘337调查’中,该计划已经发挥了作用。”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从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在专利领域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现阶段中国企业应该“抱团”共同应对专利挑战。在经历了美国“337调查”、国家安全调查、欧洲“双反”调查、多家大型NPE及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后,中兴通讯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企业应当坚持开放、共赢的态度,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建立产业联盟,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来应对国际化过程中国际巨头对中国企业的打压。

“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相对比较弱势,对于国际竞争规则的理解、运用与国际巨头之间还有差距,相互之间无序的市场及知识产权竞争,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冲击。”申楠指出,“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同时,只有求同存异开展合作及合理竞争,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在全球市场的健康及高速发展。”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