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解决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不均衡问题

发布时间:2016-11-1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胡姝阳
字号: +-
563

  “为了挂上号,我一大早就去医院排队了!”“交费的队伍真叫一个长!”“带着化验结果换了一家医院问诊,结果却要求我重新进行化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认为,采用“互联网+医疗”的智慧医疗是缓解“看病难”问题最具可行性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创新主体积极在智慧医疗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但是较之美国、日本等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有专家指出,数据共享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前提,我国应当采取措施,走出信息“孤岛”,只有互联互通,才能进行数据挖掘、加工,才能研发出真正实现“智慧”医疗的专利技术。

  智慧医疗 发展空间广阔

  据了解,“智慧医疗”是随着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而出现的,具体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并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等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曾在医务岗位工作多年、现为北京集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孔繁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智慧医疗实际上是一种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医疗系统,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数据共享、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甚至在将来还可能代替医生作出临床决策等,可以解决看病难、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在发达国家,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卫生信息体系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开始,美国、日本等国家陆续启动卫生信息体系建设。相比而言,我国近几年才将目光投向智慧医疗领域,但是发展势头强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是缘于政策推动,比如2015年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6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与此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医疗信息等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使医疗物资管理实现可视化,从而实现医疗智能化。”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智库(下称i智库)高级专利分析师杨青表示。

  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医疗服务需求,智慧医疗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IBM、西门子、飞利浦等国外巨头纷纷涌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医疗行业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专利布局地区。

  进步虽快 专利仍有差距

  i智库数据显示,全球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发展起步于1960年,自1985年进入低速发展时期,2000年以后开始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4月,全球在智慧医疗领域的专利族超过6万项。

  总体来看,美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研发成果最为突出。i智库高级专利分析师肖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在智慧医疗系统架构的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家庭健康3个细分领域,还是智慧医疗涉及的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技术,美国均具有领先优势。”另外,日本的专利积累也不容小觑。肖丽介绍,日本自1980年开始在智慧医疗领域发力,东芝、日立等多家日本公司连年占据全球智慧医疗领域专利申请量前十名,但近年专利申请量呈现下滑趋势。另外,由于老龄化问题突出,日本试图从家庭层面分散医疗服务需求的压力,因此在家庭健康这一细分领域的研发投入较大。

  i智库前不久发布的《全球智慧医疗行业专利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创新主体也开始在智慧医疗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专利申请量一度超越日本、美国。但是,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专利实力突出的创新主体仍然较少,且在智慧医疗涉及的较难技术领域缺乏专利布局。

  据介绍,在智慧医疗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全球前20名的专利申请人中,日本公司12家,美国公司5家,荷兰、德国和韩国各有1家公司,而我国创新主体专利实力仍然偏弱,无一上榜。

  从我国该领域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前三甲被飞利浦、西门子和通用电气这3家外国公司占据。易特科集团的2家关联公司——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位。该集团知识产权部副部长潘琼向记者介绍:“易特科集团提交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具体包括O2O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处方、生物检测等6大领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专利布局,主要涉及电子病历共享、全科医生辅助诊疗系统等。”另据记者了解,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进入我国智慧医疗行业专利申请量前20名。

  肖丽表示,相比于区域卫生、家庭健康,智慧医院是目前各国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在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等方面,我国专利申请量与美国和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对于研发难度较高的临床决策和智慧处方技术,我国更是缺少相应的专利布局。“智慧医疗领域技术角逐日益激烈,面对美国、日本的夹击,我国创新主体的专利实力仍需大幅提升。”肖丽说。

  弥补短板 加强数据积累

  在“互联网+”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不少城市开始探索如何运用“互联网+医疗”的方式破解“看病难”问题。杭州市率先推出“智慧医疗”项目,杭州市属医院实现了电子病历系统与杭州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对接,同时,杭州市属医院之间、市属医院与下城区、余杭区之间的影像数据等也已实现共享。

  由于医疗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和公共信息安全,因此我国一直对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杭州市实现医疗信息对接,打破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是实现智慧医疗的一次有益探索。”一位不愿具名的医务工作者表示。

  我国目前处于智慧医疗的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及应用推广与真正实现“智慧”治疗还相差较远。杨青表示,只有互联互通,积累足够多的医疗信息样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加工,才能研发出智慧处方、临床决策等真正实现“智慧”医疗的技术。

  “在这方面,不妨借鉴IBM的思路。”杨青介绍,IBM在初级阶段主要研发数据存储等基础技术,随后专注于数据库的开发和电子病历技术的发展,目前开始利用数据库辅助进行临床决策的研发,基于电子病历等医疗数据的分析获得个性化治疗方案是IBM在智慧医疗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2015年以来,IBM完成了4次大型收购,迅速弥补了缺乏数据的短板,同时加强了其在医疗数据分析相关技术的专利布局。”杨青表示。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