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从专利布局看百度与Google发展路线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6-09-12 来源:知产力 作者:孙芳
标签: 百度 Google
字号: +-
563
百度和Google分别成立于2000年和1998年,均以提供互联网搜索服务起家,发展至今,前者已成为国内搜索服务的龙头老大,后者则是国际搜索服务的巨擘。

然而,百度与Google虽均起于搜索,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两者在业务衍变趋势上却出现趋势差异。笔者尝试从专利布局的角度,对百度与Google的业务发展进行比较,探寻两者在发展路线上的区别。

考虑到专利具有地域性,百度和Google的主要市场区域亦有明显区别,因此,为更好地反映两家公司的专利技术情况,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数据均选取百度在中国大陆、Google在美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据,作为统计、抽样和分析对象。

一 专利申请数量


从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Google在美国积累的专利数量达16708件,而百度在中国的专利数量为4883件。在各自的本土市场专利申请数量上,Google明显高于百度。

因此,可以合理推测,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Google的专利投入显著高于百度;这也进一步反映出,Google在技术创新、专利储备和专利布局等综合方面,可能比百度更为成熟和有谋略,但这并不排除百度在个别技术领域更具优势的可能性。

二 专利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上看,Google自成立后的第五年,即2002年起,其专利数量开始规模性的逐年递增,特别是2010~2013年的专利申请量同比显著增加。不过,在2013年之后,虽然Google的专利申请仍保持较高的数量,但开始呈下降趋势。

而百度则自成立后的第十一年,即2010年起,才在专利申请方面开始有规模地发展,但目前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很显然,Google对于专利的规模化积累,相对时间比百度早六年,绝对时间比百度早八年,这在互联网领域是个不短的时间。

根据目前统计结果,百度和Google在 2016年公布的专利申请数据均偏少,且Google在2015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少于百度,但鉴于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与公布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尚不能据此得出百度开始超过Google的结论。

三 技术领域衍变

笔者选取以下11个技术领域:“搜索技术”、“地图导航”、“网络社区”、“交易与支付”、“翻译”、“视频播放”、“人机交互”、 “智能穿戴”、“移动终端”、“电子书”和“无人驾驶”,对百度在中国、Google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抽样统计和分析。

仅就所选取的11个技术领域而言,百度与Google在各技术领域中的专利申请分布及占比情况如下: 



由上可以看出,在选定的11个技术领域中,百度有82%的专利申请集中分布在搜索技术、人机交互、移动终端和地图导航四个领域,分别占据34%、18%、17%和13%;另,百度在网络社区、电子书、交易与支付和无人驾驶四个领域的占比分别为1%。

Google则是81%的专利申请集中分布在搜索技术、人机交互、地图导航、视频播放与移动终端五个领域,分别占据28%、15%、14%、12%与12%;另,Google在电子书和无人驾驶两个领域的占比分别为1%。

由上述可见,对于百度和Google,搜索技术、人机交互、移动终端和地图导航都是各自的重点领域,而视频播放领域则也是谷歌的重点领域。

以下将按所选取的技术领域逐一进行比较:

1.搜索技术


百度的第一份专利申请,是于2000年提交的专利申请,涉及搜索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号为00124352.7,名称为“中文姓名的计算机识别及检索方法”。

Google的第一份专利申请,是于1997年提交的专利申请,也涉及搜索技术领域,专利号为US7031954B1,名称是“Documentretrieval system with access control”(带有访问控制的文件检索系统)。

虽然百度与Google均以搜索服务起家,但由上图可知,从相关专利分布上来看,Google自第一份专利申请起,便持续地重视该领域的专利储备与布局工作,其中2011~2013年期间的专利申请数量尤其猛增;百度则是在2010年之后,关于搜索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才明显增多。

2.地图导航


百度从2010年开始提交关于地图导航领域的专利申请,而Google是在2005年之前开始提交相关专利申请。

由上图可知,类似于搜索技术,Google自首份专利申请起,便较为持续地重视该领域的专利储备与布局,尤其在2011~2014年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增多;相比之下,百度的相关专利申请则略显滞后。

3. 网络社区


百度从2006年开始提交与网络社区相关的专利申请,Google是在2005年之前开始提交该领域的专利申请。

虽然近十多年中,百度著名的网络社区之一即百度贴吧在国内发展迅速,但由上图可知,百度与网络社区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却相对偏少,显示百度在该领域没有明显的技术研发愿望。相比之下,Google可能因受到Twitter、Facebook的竞争,在网络社区方面的专利储备与布局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些。 

4.交易与支付


百度自2011年开始提交网络交易与支付方面的专利申请,而Google是在2005年之前开始提交该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网络交易与支付方面,百度的专利申请总量并不是很多,不过,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百度似乎开始加强该领域的专利储备工作。

5.翻译


百度从2010年开始提交翻译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而Google在2005年之前开始提交该领域的专利申请。

由上图可知,在与翻译相关的专利申请方面,Google的总量依然多于百度,具体到相关产品上,Google的在线翻译支持104种语言互译,而百度在线翻译仅支持27种。当然,专利申请的多少,并不说明Google的在线翻译质量必然优于百度,毕竟两家公司的天然语言优势是不同的。

6.视频播放


百度自2008年开始提交与视频播放相关的专利申请,而Google在2005年之前开始提交该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并在2011~2014年期间高速发展。

由上图可知,在视频播放领域的专利申请发展方面,Google依然在数量上领先于百度,而百度在该领域专利数量偏少,似乎并无很大的发展愿望。

7.人机交互


百度从2007年开始提交人机交互领域的专利申请,例如涉及手势识别、面部识别等方面的专利申请;而Google是在2005年之前开始提交相关专利申请。

由上图可知,Google在相关专利申请提交和储备数量方面,多于百度。但两者均是自2011年开始加强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工作,至2015年,百度的年申请量似乎有超过Google的趋势。

实践中,两家公司也均有推出相应的人工交互智能产品,例如百度的“度秘”,和Google的“AlphaGo”。

8.智能穿戴


百度与Google分别从2012年和2011年开始提交智能穿戴领域的专利申请,两者起点时间非常接近。

由上图可知,百度与Google均是近六年才开始申请与智能穿戴相关的专利,从图示专利申请数据上来看,相比Google,百度在该领域的发展,似乎呈现出“争先恐后”的拼搏与创新之势。

9.移动终端


百度从2010年开始提交移动终端领域的专利申请,而Google是在2005年之前开始积累该领域的专利申请。

由上图可知,Google在近十多年期间,关于移动终端的专利申请比较连续,只是在近六年明显增多;而百度自2010年,才开始有关移动终端的专利申请,并在2012~2013年有显著的增加,此后又开始减少。虽然移动终端是百度和Google这种网络巨头的必争之地,但相比之下,百度专利申请量呈现脉冲式态势,而Google则更为持续平稳,似乎表明百度在移动终端方面的研发和发展后劲不足。

10.电子书


百度从2010年开始提交电子书领域的专利申请,而Google是在2005年之前开始积累该领域的专利申请。

由上图可知,在电子书阅读服务方面,Google的专利申请数量多于百度。不过,双方专利数量都很少,显示出百度与Google都无意着力经营该领域。

11.无人驾驶

百度从2011年开始提交无人驾驶领域的专利申请,而Google是从2012年开始提交相关专利申请。

由上图可知,仅从专利申请数据上看,在无人驾驶方面,百度略多于Google。实践中,Google已经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配送快递等相关产品或服务,百度目前则尚未发布相关产品。

Google无人驾驶方面的专利是否持有在其他关联公司手中,笔者对此未作进一步调查。

四 结语

从以上抽样统计数据可以看出,Google自成立时便比较持续地注重专利的储备和布局,而百度则是在近六年才开始规模性的申请专利,且在有些领域呈现脉冲式发展,持续性不足。值得一提的是,Google在近六年的专利申请相较之前,也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或许与智能移动终端在近几年的崛起和高速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笔者认为,专利数据的高低,并不必然意味着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但就创新性而言,有着较多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在相关产品或服务中,由于更容易引入区别技术方案,因而相对会更能带给用户多样的体验,从而受到用户的欢迎和追捧,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与维持;就发展后劲而言,持续平稳进行的专利储备,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持续动力,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企业在相应领域所展示的商业活跃程度和决心。 


注 释:
【1】本文专利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库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信息库,检索时间(专利公布时间)截止为2016年8月26日。
【2】本文所称“抽样”,是指本文检索的专利数据,并未穷尽所有关键词,而是以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的检索数据作为抽样检索结果。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