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众多举动,着实令业界刮目相看。去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向美国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公司许可专利98件。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这组数据,也许在海外看来极为寻常,却让国内同行为之精神振奋。
“这说明,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也在逐渐增强。虽然说专利的价值并不是以数量来决定的,但毕竟这是中国企业向国际化迈进中的一个标志。”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利许可体现实力
业界有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而华为公司,就是这样逐步由“三流”向“一流”发展的。
“当初,华为公司在知识产权工作上是交了昂贵学费的。”据华为公司副总裁宋柳平介绍,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公司,于1995年成立知识产权部。但直到2000年,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仍然屈指可数。促使华为公司改变观念的是两件事:一是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有一些国外公司开始向华为公司索取专利使用费,费率最高竟然达到产品销售收入的7%,长此以往,企业将难以生存。另一件事是当时华为公司的产品最初卖到国外,发现缺乏知识产权的支撑,前途堪忧,于是就主动联系一些掌握通信产品核心技术专利的大型跨国公司,主动谈判并交纳专利使用费,但这样一来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正是这些不利情况促使华为人觉醒,最终下定决心走自主研发之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追赶上国外同行的技术水平。近年来,华为公司十分重视研发投入,2015年,其研发经费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28%,占总销售收入的14%。近10年,华为公司累计研发投入约1880亿元。依靠这样的大投入,目前华为公司已拥有国内外专利数量超过5万件。
在完成专利“数量布局”的同时,华为人也在思考,如何通过专利运用使这些专利能够“变现”。在企业的实践中,专利交叉许可是降低企业成本、获取专利效益的一条有效路径。如此,不仅可以不再需要向其他企业支付昂贵的专利许可费用,有时还能赚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去年与苹果公司的专利交叉许可,应该算是华为公司加强专利运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通信技术是当前技术最为密集的领域,也是专利许可密集的领域,只有自身拥有更多高质量的专利,才能与其他同行进行交叉许可。在手机专利方面,苹果、三星、高通、爱立信、华为、中兴等都已是专利大户。尤其是高通、爱立信,每年的专利费都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去年,爱立信专利收入同比增长46%,而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专利许可的高通更是业界专利许可的巨头。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快速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正在从以往的专利许可的接受方逐步向提供方、交叉许可方的方向转变。“华为公司只是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包括很多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都在专利许可、交叉许可中直接受益。”李顺德分析认为,近年来,既有华为公司与苹果公司这样数量较多的专利交叉许可案例,也有酷派、格力、海信等国内企业出于制造通信产品需要与高通、爱立信等公司达成专利许可协议的情况,这些专利运用方面的进展,从技术层面看,既为接受许可的企业节约了研发时间,也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还有利于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
专利许可、交叉许可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从华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可见一斑。在开拓西欧市场方面,华为公司与超过700家当地的同行公司通过专利许可等方式开展技术合作。2014年以来,华为公司在欧洲签署技术合作项目总共200个,并参与了25个欧盟的先进技术研发项目。华为公司在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由原先的不足千件增至1600件,排名也由第11位上升到了第5位,成为第一家在欧提交专利申请数量进入前5名的中国企业,以专利许可、交叉许可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支撑着华为公司的欧洲战略稳步推进。
低成本、高效率,是知识产权运用为华为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专利许可是知识产权运用的手段之一。“其实,华为公司不是靠低价占领市场,而是靠知识产权领先市场。”宋柳平始终认为,通过许可等多种形式,为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也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2015年,华为公司的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亿美元,保持了超过30%的高速增长,其海外市场收入超过国内。
“华为公司等一批走在前列的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都为中国民营企业做出了表率,其专利许可等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为确保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李顺德强调。
“这说明,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也在逐渐增强。虽然说专利的价值并不是以数量来决定的,但毕竟这是中国企业向国际化迈进中的一个标志。”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利许可体现实力
业界有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而华为公司,就是这样逐步由“三流”向“一流”发展的。
“当初,华为公司在知识产权工作上是交了昂贵学费的。”据华为公司副总裁宋柳平介绍,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公司,于1995年成立知识产权部。但直到2000年,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仍然屈指可数。促使华为公司改变观念的是两件事:一是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有一些国外公司开始向华为公司索取专利使用费,费率最高竟然达到产品销售收入的7%,长此以往,企业将难以生存。另一件事是当时华为公司的产品最初卖到国外,发现缺乏知识产权的支撑,前途堪忧,于是就主动联系一些掌握通信产品核心技术专利的大型跨国公司,主动谈判并交纳专利使用费,但这样一来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正是这些不利情况促使华为人觉醒,最终下定决心走自主研发之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追赶上国外同行的技术水平。近年来,华为公司十分重视研发投入,2015年,其研发经费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28%,占总销售收入的14%。近10年,华为公司累计研发投入约1880亿元。依靠这样的大投入,目前华为公司已拥有国内外专利数量超过5万件。
在完成专利“数量布局”的同时,华为人也在思考,如何通过专利运用使这些专利能够“变现”。在企业的实践中,专利交叉许可是降低企业成本、获取专利效益的一条有效路径。如此,不仅可以不再需要向其他企业支付昂贵的专利许可费用,有时还能赚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去年与苹果公司的专利交叉许可,应该算是华为公司加强专利运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通信技术是当前技术最为密集的领域,也是专利许可密集的领域,只有自身拥有更多高质量的专利,才能与其他同行进行交叉许可。在手机专利方面,苹果、三星、高通、爱立信、华为、中兴等都已是专利大户。尤其是高通、爱立信,每年的专利费都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去年,爱立信专利收入同比增长46%,而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专利许可的高通更是业界专利许可的巨头。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快速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正在从以往的专利许可的接受方逐步向提供方、交叉许可方的方向转变。“华为公司只是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包括很多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都在专利许可、交叉许可中直接受益。”李顺德分析认为,近年来,既有华为公司与苹果公司这样数量较多的专利交叉许可案例,也有酷派、格力、海信等国内企业出于制造通信产品需要与高通、爱立信等公司达成专利许可协议的情况,这些专利运用方面的进展,从技术层面看,既为接受许可的企业节约了研发时间,也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还有利于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
专利许可、交叉许可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从华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可见一斑。在开拓西欧市场方面,华为公司与超过700家当地的同行公司通过专利许可等方式开展技术合作。2014年以来,华为公司在欧洲签署技术合作项目总共200个,并参与了25个欧盟的先进技术研发项目。华为公司在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由原先的不足千件增至1600件,排名也由第11位上升到了第5位,成为第一家在欧提交专利申请数量进入前5名的中国企业,以专利许可、交叉许可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支撑着华为公司的欧洲战略稳步推进。
低成本、高效率,是知识产权运用为华为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专利许可是知识产权运用的手段之一。“其实,华为公司不是靠低价占领市场,而是靠知识产权领先市场。”宋柳平始终认为,通过许可等多种形式,为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也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2015年,华为公司的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亿美元,保持了超过30%的高速增长,其海外市场收入超过国内。
“华为公司等一批走在前列的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都为中国民营企业做出了表率,其专利许可等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为确保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李顺德强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