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特高压传输线还需加强海外专利布局

发布时间:2015-11-1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黄君
标签: 特高压
字号: +-
563
  在我国,特高压电网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无论是特高压直流输电还是特高压交流输电,其目的均在于更好地提高输电能力,实现大功率中、远距离输电,以及实现远距离电力系统互联。特高压输电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传输线负担着远距离、大容量传输电能的重任,是特高压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高压工程需要面临复杂的沿线地形、地貌与气象条件等多重困难,因此输电线路需要满足在高海拔、重覆冰、重污染、大风等各种条件下的安全电能传输要求。另外,由于特高压本身的技术特性,在选择线路导线型式及接头时,还需要考虑线路的电晕效应、可听见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电磁污染因素。本文针对特高压交直流输电传输线进行专利分析,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专利申请分析

  笔者经过全球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15年8月1日,全球在特高压传输线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共251件。如图1所示,全球特高压传输线领域提交的第一件专利申请是在1973年,随后,以日本的专利申请为主。特高压传输线在1975年至1997年发展平稳但较为缓慢。1997年之后,韩国也开始研究特高压传输线。2005年,我国开始研究和发展特高压,特高压传输线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如图2所示,在特高压输电传输线领域,中国、日本及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最大,三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专利申请的81%。其中,中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为162件,且申请日均在2005年之后。日本从1975年开始研究特高压传输线,其技术发展缓慢,但是发展较为均衡,其专利申请人主要为日立、古河、住友、昭和电气、藤仓五大公司。韩国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提交该领域的专利申请,且大部分专利申请集中在大韩电线株式会社和LG电线有限公司。

  特高压传输线专利申请主要涉及5个技术领域:异形导线,即为了有效降低特高压导线的风噪声、电晕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电磁污染,以及实现防止覆冰、防风等要求,对导体表面的形状进行改变;导线的接头和终端,涉及导线接头和终端的结构、材料以及功能等;导线绝缘,涉及导线表面的绝缘材料和结构等;导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具有光纤复合传输线以及专用于特高压传输线的接头,涉及带有光纤传输线的结构配置和功能增强等。

  笔者经过专利分析发现,中国在光纤特高压复合传输线方面的技术研发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在异形导线、接头和终端以及导线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等方面发展较为均衡。日本在异形导线、接头和终端,尤其是绝缘方面具有一定技术优势。韩国在接头和终端方面研发实力较强,其对导线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的研究值得国内企业关注。

  在特高压传输线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靠前的申请人中,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最多,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带有光纤的复合光纤输电线以及专用接头;申请量位居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大韩电线株式会社和LG电线有限公司,其主要研究方向均集中在传输线的接头和终端方面;申请量位居第四的是日立电线株式会社,其研究方向集中在传输线的接头和终端,以及异形导线等方面。

  把握机遇布局

  在特高压传输线领域,从数量来看,中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最多,国内市场上存在的专利风险较小,但在国外市场上仍存在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其中,在异型导线、导线接头和终端方面,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加大在日本的专利布局,在导线接头和终端、导线绝缘,以及导线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等方面,国内企业应加大对韩国市场的专利分析和布局等。

  从技术内容来看,我国在具有光纤的特高压复合输电线以及专用于该类导线接头方面的研发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研发导线绝缘技术的国内企业在“走出去”时可能面临较高的专利侵权风险。

  从专利申请人来看,提交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带有光纤的复合光纤输电线以及专用接头等领域。国外申请人中,提交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是大韩电线株式会社,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传输线的接头和终端等领域。

        在特高压传输线技术领域,国内申请人目前仅提交了中国专利申请,同时尚没有国外申请人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因此,国内特高压传输线企业可以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另外,从上述分析可见,目前各国都在进行特高压技术的研究,尤其是韩国近几年在特高压传输线方面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因此,国内企业应把握先机,优先考虑在日本、韩国、美国等主要国家进行特高压传输线的专利布局,同时,在提交专利申请前,国内企业还应对主要国家的优势技术进行专利分析,提高海外专利申请质量。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