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专利本身就是商品

发布时间:2014-04-02 作者:admin
字号: +-
563
   在四川人龙翔看来,中国的智力资源并没有能够实现它们公允的价值。这个在美国当了8年专利律师的“海归”决心要回中国开辟一个崭新的市场——将中国的发明创造卖到美国去。

   在中国寻找具有商业价值的发明创造,帮助其在美国申请专利以实现其被低估的不菲价值,这就是龙翔的雄心壮志。对于熟悉专利市场的圈内人来说,这多少带有点“高智发明”的色彩。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公司,高智发明目前握有3.3万件专利,其声称自己的使命是推动“发明型经济”,却也饱受各界对其“专利流氓”的指责。

   专利可以这么值钱

   卡耐基梅隆大学诉芯片厂商Marvell案,让龙翔意识到,专利本身就是商品。

   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Marvell公司被卡耐基梅隆大学起诉侵犯专利权,这家全球顶尖的芯片制造商被法院认定故意侵犯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项专利。

   媒体报道称,Marvell生产的硬盘驱动器中用于数据读写的控制芯片,该技术是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位教授和他的学生提出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地区法院的陪审团判决Marvell公司要向专利的持有者卡耐基梅隆大学支付高达11.7亿美元的赔偿金额。这一数额将是Marvell公司前一财年净利润的两倍。这也是美国专利诉讼史上被判金额最高且未被上诉法院推翻的案件。

   据悉,此案件尚未作出最终裁决。

   龙翔彼时正好是Marvell公司的专利诉讼顾问。这一官司结束的次年,他即回国创业。

   “很少有人能拥有价值11亿美元的经验,以大学为代表的企业外部技术研发团体的觉醒,以及生产与研发的分离与分工,将改写世界知识产权市场的运营模式——技术不再以生产要素作为其唯一形态出现,技术专利本身就可以成为商品!”龙翔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有了上述感受后,龙翔立即想到了中国。他说,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理工科教育,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技术发明,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专利保护。“这些发明也许值不了11亿美元,但它们可能值几千万几百万美元。”龙翔坦言他看到了中国这一市场的前景。

   龙翔和他的合作伙伴对这一市场的兴致勃勃还来源于这样一组数据:美国每年有超过一半的专利申请均来自海外,其中超过20%来自日本,超过6%来自韩国,超过5%来自台湾,来自中国的申请量不超过2%。与此相对照的另一组数据是,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世界第三。

   美国诚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利律师李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根据公布的量来看,实际上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在美国申请专利的量也比较多,“但其中很多质量都不理想,价值不是特别高”。

   成了被告才觉醒,中国企业的被迫学习

   在美国资深专利律师、诚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英看来,与美国的企业不同,中国企业对专利的商业化价值认可是一个被迫学习的过程。

   陈英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专利的商业价值并非按照投资一元收获几元来狭隘地衡量,用投资回报率来计算专利的商业价值是短视的。

   “专利并不是只有你拿去许可收费才有价值,简单地说,如果有一天你成为被告,专利给你的回报就是你不用赔钱,又或者你与别人同在一个市场上竞争,竞争对手有专利而你没有,你肯定吃亏,大家都有的话比如在交叉许可使用时你可以不必付费。”陈英试图浅显地解释专利的商业价值,在专利行业人士看来,专利不仅有进攻性(起诉竞争对手)、防御性(应诉),还具有战略意义和行业领导意义。

   陈英举例说,她曾有一个中国客户,是一家做插座的企业,在开拓美国市场时遭遇了专利侵权诉讼,后来这家企业输了这场官司,其产品再也不允许在美国市场上卖了。

   在陈英和同事李朋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学习专利的重要性都是通过打官司,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应对被起诉专利侵权的官司来学习的。

   李朋举例说,像如今在中国企业中早已是专利保护领军地位的华为公司,在2003年进入美国市场时,就遭遇了思科的起诉案。后来华为在专利上大力投入,做了大量的专利储备,在目前中国的大公司里华为的专利工程师也是最多的。

   “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既然已有前车之鉴,就不要等到打官司输了很多钱才去亡羊补牢。”李朋建议说。

   这与美国截然不同。陈英告诉记者,在美国很多公司,尤其是技术类公司,专利申请已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很多公司每年都申请多项专利,手上也持有很多专利。

   长期在美国从事专利代理业务的两位律师坦言,她们对中国的专利环境细节未必清楚,但也长期听闻或接触过国内企业对专利的重视不足案例。

   李朋认为,国内的专利环境也同样会发展变化,就像当年的版权一样,过去盗版横行,现在却不多见。中国的企业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到专利的重要性,国内对专利保护的法制环境也在不断完善。

   “若你知道美国对你的技术产品是个巨大的市场,你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话,那么我们提醒你,一定要尽早进行专利布局,要有自己的专利储备。”李朋表示。

   裸奔20年,海外布局是时候了

   在龙翔和他的合作伙伴看来,中国的发明人在挑选用于申请美国专利的发明时,常常出现巨大的估值失误,因为科研导向与市场导向的重大差别从而导致研发人员眼中的创新与市场需要的创新往往南辕北辙。

   由此,龙翔他们看到了在中国创业的市场空间,他们的公司致力于将中国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发明转化为美国专利,并实现在美国专利市场的销售。

   具体做法是,在国内寻找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发明,通过公司在美国的合作律师事务所在美国申请专利,此后再通过包括专利授权、转让等方式实现专利的商业化。在此期间的所有成本由公司承担,待专利的商业化价值实现之后,公司才与专利持有者分成。

   龙翔所创公司的市场总监王晓帆将这种类似风险投资的运作称为“零风险”模式,他们在接触发明者本人时一般会说,先别问你会得到什么,反正你不会失去什么,如果最终商业化不成功,至少你手上拿到了一项美国专利。

   龙翔介绍说,一项专利在美国的平均价值是40万美元,如果是热门领域的高端专利,均价会达到50万至100万美元。他声称自己创办的公司在国内是仅有的以此模式运作、面向美国市场的公司。

   如何从国内每年数量庞杂、质量参差不齐的发明创造中去寻找为数不多有商业化价值的那些?

   龙翔坦言,筛选其实并不那么困难,他们会紧盯市场需求,目前相对关注的就是无线通讯领域。“况且,中国能出高质量发明创造的教授大概也就那么几个。”

   采访过程中,专利的重要性不时被提及,但国内企业很少意识到这点。王晓帆说,中国企业出口大量产品到海外,很少见到在出口前就进行相关的专利布局,包括侵权风险的研究。“我们有时开玩笑说,中国企业20多年的对外贸易,其实都是在裸奔。”

   一位美国专利律师向记者介绍,全球最为知名的专利公司高智发明也有相对类似的运作模式。该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早前曾就职于微软[微博],创办高智发明后出于理想化的目的,即有些发明创造很好但却缺乏一个好的渠道分享给有需要的企业,基于这一出发点,高智发明将专利收过来,帮忙寻找下游买家以实现商业化价值。

   “但做到今天,有点被滥用的情况,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专利流氓。”这位律师说。

   另一位在美国从事专利代理的律师也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类似的模式在美国确实存在,但实际上名声不太好,而且不被鼓励。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