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浙江大学:成果转化不做“一锤子”买卖

发布时间:2017-06-1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刘叶婷
字号: +-
563
  “嘭!”随着拍卖槌的最后一声槌响,2017年浙江省春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浙江大学专场近日落下帷幕,来自浙江大学及各市区的6项科技成果参加竞价(拍卖),起拍价704万元,最终达成5项交易,成交价880万元,溢价率达32%。

  在拍卖会现场,浙江大学的相关研发团队还对其研发的5项科技成果进行了现场路演,并与来自企业、投资机构的相关人士进行了互动交流,将一份份学术成果变成了具有市场前景的投资项目,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资本化转移,这也是浙江大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事实上,让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是近几年浙江大学各项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其开设的2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国家认定,4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多年专利授权量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一,2015年专利转化率达30%,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达到了1:1:1均衡发展……可以说,在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浙江大学已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全链条、网格化的创新之路。

  构建体系 夯实基础

  2015年以来,为了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困境,我国频繁推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着力让“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快速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在此背景下,浙江大学也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全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目前,浙江大学已组建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下称工研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机构,完善了“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及科技型创业公司孵化”一体化、全链条、网格化的成果转化体系,为学校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中,为了探索建立符合科技成果特点和转化规律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方向,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体系建设,2015年,工研院与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合署办公,协同推进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集成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

  此外,浙江大学还陆续出台了《浙江大学关于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浙江大学关于实施创新驱动 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浙江大学科技队伍体系建设方案》及《浙江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暂行)》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出台后,浙江大学根据相关的知识产权交易审批细则制定了专门文件。可以说,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设上,浙江大学已建立起较完备的配套措施,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工研院院长赵荣祥表示,目前,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势头良好,在2016年已成功转化220件专利,成交额达1.45亿元。

  聚焦全链 打通关节

  “科技成果转化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仅局限在专利买卖范畴,而是应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链条和全过程。”赵荣祥表示,一个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在转化前必须得经过运营、包装、宣传、精准推送等多环节的资源整合;在转化后,还需要高校的研发团队做好“售后服务”。“成果转化之后的后续服务才是加快产业化的关键环节。目前,业内更多关注的是专利交易价格的多少,而浙江大学则更关注成果转移后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并以此促进企业更加注重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互动合作。”赵荣祥强调。

  在该理念的指引下,浙江大学在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打通转化关键环节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2016年,浙江大学的5名研究人员将12件专利整体打包,以作价入股的方式融资3000万元,与中天科技集团共同成立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下称中天海洋),并获得了70%的股权,其中3人担任中天海洋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董事。此外,为了快速实现产业化,中天海洋再次向浙江大学投入2000万元的研发经费,委托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产业化研究。该公司成立半年时间,就成功研发出了“水下观测网水质检测系统”,在地方水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产值达1亿元。

  “该案例是浙江大学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典型案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其成功经验就是依靠整体化运作和持续性投入。”赵荣祥表示,首先,在专利打包转移后,整个研发团队也要随之入驻公司,将完整的研发经验带入公司,这对实现产业化有重要作用;其次,企业在购得专利资产后,距离实现产业化仍有一定距离,而中天海洋选择向研发团队进行再投入的方式进行下一步产业化研究,这对推进产业化的进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搭建平台 凝心聚力

  “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转移,而是与市场紧密联系的。将高校与市场进行对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赵荣祥表示,未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具备两支队伍:发明人团队和行业团队,后者可以为前者快速导入资本、管理等商业化元素,为前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而汇聚行业团队的有效方式就是搭建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打造平台。目前,创新活动已经从过去的封闭式创新发展至开放式创新、网格化创新,这些创新需要借鉴融合各方力量,以此展开多元合作。”赵荣祥表示,浙江大学目前已搭建了一系列聚焦全链条的、网格化的创业创新平台。

  目前,浙江大学正在着力推进建设紫金众创小镇,其目标是依托浙江大学的科技资源,搭建融合国际技术与人才引进、校企协同创新、产业技术公共研发、项目孵化与转化、创业创新培训等平台功能为一体的创业创新社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紫金众创小镇内,浙江大学还与浙江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期望其能重点突破知识产权市场信息不对称、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关键问题,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的可视化、可量化,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资本化、产业化、证券化和国际化发展。

  “未来,浙江大学的平台体系是在毗邻校区建设一座紫金众创小镇,在校外建设九大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以浙江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在全国搭建95个分中心,另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分园,这些平台将通过互联互通、相互支撑的方式,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赵荣祥表示。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