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揭开“德国制造”的奥秘

发布时间:2014-10-2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admin
字号: +-
563
        近日,中国与德国共同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双方共同规划了中德未来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并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中德战略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表示,中德两国自创新合作以来,两国都曾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接下来,中德的创新将继续引领一次科学复兴,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一股创新热潮,这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是相当有利的。

  在欧债危机,欧洲经济一片萧条之时,德国这边风景独好。究其原因,人们戏称是因为“有一种制造叫德国”。说起德国制造,类似“德国经济成功的秘密是制造业”“德国制造业像一块热气腾腾的蛋糕”之类的赞誉遍布世界。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总是那么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德国制造已然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

  作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发展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以强大的创新能力作支撑。德国蓬勃发展的创新力,与其注重研发投入、活跃的创新氛围、高效运作的多层次科研体系密不可分。

  研发投入不断增强

  2014年5月,德国联邦教研部提交的《2014年德国研究与创新报告》获联邦政府批准。该报告全面介绍了两年来德国的研究与创新状况,在国际背景下对德国科研创新体系进行考察,并提出新的政策目标。

  据这份报告显示,去年德国作为科研与创新所在地的吸引力有所上升。德国政府、经济界与学术界的研发支出持续增长,2012年再创纪录,超过790亿欧元。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也达到2.98%,几近联邦政府提出的3%的目标,德国由此在欧洲跻身顶尖创新国家行列。

  据了解,德国联邦政府2010年到2013年在教育科研方面的额外投入达到130亿欧元,高于此前计划的120亿欧元。2005年到2013年联邦政府研发支出增长60%,达到约145亿欧元。德国企业的研发创新参与度排名在欧洲名列前茅,研发领域从业者近60万,仅在2005年到2012年间,该领域就创造了11.4万个就业岗位。欧洲科研最强的企业有半数在德国。德国研究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占全球的约12%,仅次于中国,超过美国和日本。2013年,在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方面,德国也领先欧洲各国,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

  发明创新层出不穷

  工业既支撑了德国的繁荣,也将大批高质高价的“德国制造”出口到了世界各地。在消费者眼中,“德国制造”已经成为可靠耐用的代名词,而在德国企业看来,创新是保障其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源动力。当不少发达国家纷纷将传统制造业转移到亚洲,德国企业却在琢磨如何升级老产品、旧工艺。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129年前,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出世界上首辆汽车。如今,德系汽车的世界品牌不胜枚举: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保时捷……德国人不断地把创新技术和理念加入到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当中,从最初的速度、安全到现在的智能、环保。传统的汽车行业中更是吸引了无数IT人才,一辆轿车所运用到的技术汇集了大量人才的智慧。

  如今,不少人爱拿美国和德国作比较,谷歌、脸谱、推特等突破性创新令人瞩目,但德国却将汽车、厨具、卫浴等日常家居产品做到最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以高价换取高质量的体验。

  据悉,德国应用研究的最高奖项是“德国未来奖”,其评奖依据尤其注重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潜力等要素,鼓励能有效促进德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科技研发。最新一届的“德国未来奖”颁给了耶拿大学、博世公司和通快激光公司的3名研究人员。

  科研院所注重转化

  作为德国三大科研(企业科研、大学科研和专业科研)支柱之一,德国高校在德国国家科研与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德国大学科研约占国家研发投入的18%,其中大学科研的21%为技术工程,29%为自然科学,24%为医学,4%为农业科学,其余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为了使大学科研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德国大学的科研活动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合作方式大体有两种,分别为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如德国亚琛理工大学就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着重于机床这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和工艺研究。

  为了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德国很多大学设有专门部门联系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事宜。德国柏林工大就设有技术转让处,职能是管理合作项目,宣传大学的重要创新成果,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柏林工大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企业如果对某个项目感兴趣,很容易就能直接找到负责项目研究的教授进行协商。柏林工大技术转让处的米勒先生说,科技园模式是转化大学高科技成果、孵化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园地。各大学均把建立科技园看作是加速技术由实验室走向市场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柏林布赫生物科技园为例,该科技园由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参股,目前拥有41家生物技术公司,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基因组研究、生命科学和生物信息方面。在这里,得益于科学技术转化的明显效果,园区内的企业发展日益迅猛。

  德国工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80%的德国企业已经把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看成企业创新的一条捷径。德国许多大型企业都在高校开办研究机构,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为企业生产服务。

  纵观德国的政府、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追求创新的精神无处不在,所以才造就了今天“德国制造”享誉国际的美称。也许,德国人这种严谨、认真的创新精神,正是其他国家企业应该学习借鉴的。(记者 柳鹏 实习记者 李铎)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