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

发布时间:2014-07-15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 作者:王冬峰
字号: +-
56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这对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不遗余力,主动作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国家实力的关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不掌握科技创新最灵魂、最根本的东西,就掌握不了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命运。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密不可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

  首先要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科技是立国之基,创新是发展之源。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科技创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必定是科技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以知识产权创造为牵引,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要以知识产权运用为主导,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为手段,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走向。要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立足国情,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科学谋划,前瞻布局,深化改革,加强统筹,健全完善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探索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科技系统的统筹协调,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力度;拓展科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建设符合科技发展规律、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国家创新体系。

  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撑

  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知识产权创新、增加知识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国际研究证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经济增长一般都高于那些制度不够完善的国家。我国经济要实现持久强劲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重要战略支撑。

  首先要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从2011年起,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商标申请量等知识产权也屡创新高,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这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虽然我国专利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已领先世界,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专利的整体情况,现阶段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和核心专利相对较少,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知识无产权的状态,个别企业还存在仿造和假冒的问题。这些都凸显出我国知识产权数量多、质量差的“短板”。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运用与保护并重。

  其次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产业。现代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产权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作用,可促进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作用,可保证知识产业财富的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规范作用,可调节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秩序,知识产权在发展知识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我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发挥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正确处理发展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即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关系、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滥用知识产权的关系等,使知识产权真正起到促进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作用,发展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现代经济,确保经济持久健康发展。

  再者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公检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效率明显提高,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据调查,我国2013年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得分为64.96分,仅处于及格水平。为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之前,我国已有7个高级法院、74个中级法院和80个基层法院开展了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模式的试点工作。但迄今为止,最高法院尚未有关于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模式改革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知识产权法院制度。当前,世界上多数知识产权保护有力的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主要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均是由特定的民事审判法院或法庭全面受理及裁判与知识产权侵权、确权、合同纠纷等相关的一切民事、行政及刑事案件。泰国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暨国际贸易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等“三审合一”集中审理制的机构。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可参考欧洲专利法院的机构设置,参考欧洲设置地方法庭的经验,在每个市级城市设置基层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履行相当于中级法院的职能。今年,国内有的城市将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在国内率先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保驾护航。

  增强市场活力的引擎

  市场主体是创新的引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重要内容。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成熟环境,使我国企业能够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跻身于全球市场。

  一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依然存在良好增长基础。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必须在自主创新方面加倍努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华都商学院院长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等手段,实现转型升级。或许在一段时间内,中国还可以这样的方式提升劳动生产率,但应该明白,这样的方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增长方式的边际效应面临递减。他强调,技术创新并不能单纯依靠“取经”。伴随着从海外引进技术的成本不断提高,新技术所能带来的回报将被削减。事实上,国外一些公司或许也不愿意继续向我国输入技术,甚至可能采取措施进行技术保护。我国企业应当以发明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为目标,做好人力资源部署,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依靠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要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所谓知识产权资本化,是指对知识产权进行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估,进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与资本的转换。实现知识产权投融资,是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增强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知识产权资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银行来说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担保方式,除了评估难外,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一旦发生不良贷款,银行对其知识产权难以处置,面临着变现难的情况。为防止出现不良贷款,在目前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银行放贷后可将企业现金流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以此来应对不良贷款。同时,要处理好三方配合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要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另一方面,评估机构应具有专业水准和一定的资质;再一方面,银行作为评估报告的“第一使用者”,既要坚定评估质押理念,又应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和评估结果适度放贷。只要协调好三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有光明前景的。

  三要推进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建设。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大力加强有利于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即: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水平,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协调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健全执法维权体系,构建分工明确、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的执法维权工作体系;健全运用体系,构建包括产业实施平台、展示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在内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健全审查体系,构建以“客观、公正、准确、及时”为目标的高标准专利审查工作体系;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包括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维权援助服务等在内的全国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健全人才体系,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四要建立知识产权国家智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国家智库,努力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广大知识产权研究部门和研究工作者,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战略的层面开展研究,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要围绕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专业性观点,树立正确导向;要围绕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积极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要围绕知识产权国际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加强知识产权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融入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主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出精品,提升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未完待续)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