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应重视推进实施高校知识产权战略
字号: +-
563
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真正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源头作用,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是高等学校在推进高校总体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总体谋划与策略。知识创新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着眼长远发展,高校应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高校总体发展战略,使其贯穿于高校发展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是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支撑。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生长点和辐射源,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在国家科技攻关中充当主力军,发挥着核心作用。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通用项目中,高校获奖比例均超过70%,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达到54.5%。高校在参与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完成了大批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为发展新技术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宏观来看,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微观层面战略,但其在推进国家层面战略中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其叠加效应制约着国家战略的实施进展。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整体工作相对滞后
自从1985年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制度以来,特别是1999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后,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逐步开展并得到加强。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整体工作相对滞后,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薄弱。一些高校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重视有形资产管理,轻视或忽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管理。普遍存在“急于发表论文,忽视申请专利,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多数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以及绩效考核中仍以发表论文数、科研项目数、经费数、获奖成果数等作为重要指标。多数科研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完成课题研究往往以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学术研讨等形式公之于众,大量科研成果未能得到知识产权保护。
管理制度和机构不健全。抽样调查显示,只有36.4%的高校设置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或在学校科研处下设专利科,仍有18.1%的高校既无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也无专人管理;10%的高校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高校普遍缺乏严格的技术成果保密制度和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签约制度、知识产权登记和界定制度、评估与成果转化制度等。
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高校教职工存在私自使用、许可、转让学校的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现象。调查显示,近30%的高校存在科技成果被窃取或随人员流动而流失等现象。科技成果产权不明晰,知识产权管理经费不足,使得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偏低。高校专职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熟悉知识产权实务的人数偏少。高校的许多知识资产也未能被“激活”,专利实施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2%的高校专利,包括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只能束之高阁。
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实施高校知识产权战略
根据“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总体方针以及高校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法,建议采取以下6项措施推进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真正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高校应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中,不断培养和强化教职员工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加强培训教育,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培养和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高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或在相关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大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
完善相关法律规范。适时修改完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把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和维护公众利益、维护法律稳定性与提高法律适应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法律保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图与现实发展阶段需要。尽快修订《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在理念上,要统筹把握依法保护和有效运用:不可片面强调保护,应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不可片面强调利用,不讲合理保护,使得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泛滥。在措施上,应出台更多有利于促进创新、鼓励创造的举措,强化知识产权激励导向作用,将教师、科研人员的考核、奖励和职务聘任等与知识产权创新挂钩,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人的奖励,充分维护其权益,鼓励发明创造和文化创作。
制订实施战略规划。鼓励引导高校研究制订学校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目的是激励大学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形成高校自身的特色、优势,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研究制订知识产权战略,应将其与学校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校的长远发展中充分体现知识产权战略思想。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国家以及学校层面应完善有关激励措施,强化知识产权激励导向作用。明确高校知识产权归属,允许高校对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拥有完全控制权,鼓励高校科研教学人员申请专利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成果作为办学成效评价体系指标并逐步增加权重,定期分类型发布高校知识产权成果排行榜,对成绩突出的高校在科技奖励、科研经费划拨上予以倾斜支持;建立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用的利益驱动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发明创造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对发明人个人的奖励比例。高校应改革绩效评价办法,将知识产权成果包括著作权、专利权等纳入评价指标,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绩效考核重要指标。
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组织建设,高校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或知识产权管理处等,配备相应数量专职人员,形成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建立产权登记与界定制度、非职务成果审核制度、知识产权评估与成果转化制度、知识产权合同审核制度、知识产权激励扶持制度、侵犯学校知识产权的处理规定等。保障经费投入,高校每年划拨一定数额资金,作为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费用,促进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国家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订知识产权产业转化相关规定;设立高校知识产权转化风险基金,打造知识产权转化平台;整合利用科技转化政策,鼓励高校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提高转化服务能力,提高知识产权转化利用率。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整合资源,成立专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院系。增设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点,鼓励有相应条件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相关硕士点、博士点,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训以及从国外引进知识产权人才等,加强知识产权师资和科研人才力量。教育部继续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师资培训专项计划,同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将知识产权作为优先考虑的公派留学专业领域等,多渠道、多途径培养造就一支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高校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支持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积极从事创造发明活动,对在校学生申请到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的,给予奖励。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