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腾讯因微信在美国被诉,这次会被对方拿走3.88亿美金吗?

发布时间:2016-06-01 来源:Global IP Update 作者:Global君
字号: +-
563
▎腾讯在美国因微信被诉

Uniloc 5月30日在德州东区法院发起了七起专利诉讼,被诉的除了腾讯,还有Google、Home Box Office(有线电视联播网公司)、HuLu(美国视频网站公司)、KaKao(韩国即时聊天工具Kakao Talk)、Netfix(美国在线视频公司)、Valve(著名的游戏开发商,知名产品例如半条命「Half-life」)。

坦白的说,腾讯被诉并不让人意外,毕竟Uniloc在不久以前曾经诉过和微信类似的产品,例如Whatsapp、Line、Viber等。这次诉腾讯用到的专利US 7,853,000 B2和US 8,571,194 B2在先前的诉讼中也被经常用到,均和电话会议技术相关(专利名称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A Conference Call)。

Uniloc是1992年初成立于澳大利亚的一家软件公司,后来专注于专利授权事务,通俗的讲就是变成了「专利流氓」。迄今为止,Uniloc及其子公司Uniloc Luxembourg SA、Uniloc USA、Uniloc Singapore Private Limited等已经在美国发起约200起专利诉讼,实在是个勤奋的流氓。

2009年,在Uniloc诉微软公司的案子中,美国地区法院陪审团判给Uniloc 3.88亿美金的赔偿金,从而使得Uniloc在美国名声大噪。

而Uniloc最近一次诉中国公司就在不久之前,2016年3月曾经在德州东区法院起诉过华为,涉案的3个专利中就包括了这次诉腾讯的US 7,853,000 B2和US 8,571,194 B2。

有意思的是这几个专利曾经在2014年诉微软时被德州东区法院的法官判定驳回不得再次起诉(Dismissal With Prejudice),但具体原因不明,腾讯的同仁们可以研究一下。

▎Uniloc和微软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早在2003年,Uniloc就曾经起诉过微软,当时涉案的专利和微软的产品激活(Product Activation)技术相关,这个技术小伙伴们应该很熟悉吧,为了有效的阻止盗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肆虐,微软公司使用了这个技术成功的为自己挽救了数十亿美金的利润。

2009年,美国地方法院的陪审团作出了有利于Uniloc的决定,认为微软应该向Uniloc赔偿3.88亿美元。

不过在2011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作出了不同的裁定,CAFC虽然认为微软的确有侵权行为,但是希望地区法院重新审理合理的赔偿金问题。

这场官司并没有打下去,2012年3月,微软和Uniloc达成和解协议,同意向对方支付一定的许可费用,但是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没有公开。

而公开的记录显示,Uniloc昨天用来诉讼的所有专利,都已经担保抵押给了一家名为FORTRESS CREDIT的投资公司,所以,显然和微软和解获得的收益这几年已经花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出来再捞一笔了。

▎Uniloc与美国专利诉讼赔偿金规则

有意思的,Uniloc和微软的诉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专利诉讼的赔偿金规则。

在地区法院阶段,Uniloc是这么计算赔偿金的:Uniloc的相关专家进行假设性协商分析(美国专利诉讼中最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假定2001年3月(微软首次发布产品激活技术)选定为双方假设性协商的日期。并且引用了微软公司的多份内部证据来证明微软每次使用产品激活(Product Activation)技术获得的收益在「10美金到10000美金」,然后取最小值10美元,再应用25%法则(当时被广泛接受的法则),来推断微软可能会在假设性协商中,同意向Uniloc支付2.5美金/激活。而微软的内部数据一共有显示共有225978721次侵权激活行为,因此微软需要支付5.65亿美金的技术使用费(当然,最后陪审员只认可3.88亿美金)。

然而,CAFC在这个案子中判决书的明确的驳斥和拒绝使用25%原则,认为其是一项有缺陷的工具,认为任何通过该法则计算得出的赔偿额,都是不合理且不应该被认可的。CAFC还引用了多项许可专家和组织的研究报告,来认定该法则并非合理的分析工具。

从那之后,25%原则被明确禁止在任何美国专利案件中使用。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