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天津凯淳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无效宣告郭金刚“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发明专利审查决定书

发布时间:2015-03-12 作者:
字号: +-
563

发明创造名称 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 WX16171决定日 2011-03-09 00:00:00.0
委内编号 5W101057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 200620027260.9申请日 2006年9月7日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 天津凯淳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郭金刚主审员 刘磊
合议组组长 王冬参审员 张艳
国际分类号 E04H17/00;E04H17/14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 原专利法第22条第3款;原专利法第26条第3款;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
决定要点 
如果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且现有技术整体上没有给出将该区别技术特征应用到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则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说明书对实用新型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达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程度,即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就能够实现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一般情况下,权利要求中的用词应当理解为所属技术领域中通常具有的含义。 
全文 一、案由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年11月7日授权公告的名称为“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的实用新型专利(下称本专利),其专利号为200620027260.9,申请日为2006年9月7日,专利权人为郭金刚。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包括位于围墙底部由三合土层及沙石混凝土层构成的围墙基础层(4),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固定围墙的围墙柱(1)、在围墙柱之间形成围墙的围墙体(2)、连接围墙柱的下部并承托固定围墙体的围墙地梁(3);围墙柱(1)由位于围墙基础层(4)上方的形成围墙柱(1)骨架的围墙柱支撑构件(5)、位于围墙柱支撑构件(5)外部的中空的围墙柱柱体(6)、填充于围墙柱柱体(6)和围墙柱支撑构件(5)之间的使围墙柱柱体(6)和围墙柱支撑构件(5)成为整体的混凝土沙石填充料(7)、位于围墙柱柱体(6)顶端的封闭围墙柱柱体(6)顶端的围墙柱顶板(8)组成;围墙地梁(3)为长条形横梁,围墙地梁(3)上面有安装固定围墙体(2)的条状凹槽(13);围墙体(2)为厚板状,围墙体(2)两侧有预先埋设的金属连接件(9),预先埋设的金属连接件(9)和围墙柱柱体(6)上预先埋设的金属连接件焊接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其特征是:围墙体(2)是整体的厚板或分段的厚板,分段的各厚板之间用铁艺制成的栅栏(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其特征是:围墙柱支撑构件(5)由位于下部的支撑底板(11)和位于上部的支撑立板(12)组成,支撑底板(11)的结构形装为八字形,支撑立板(12)中间有方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其特征是:围墙柱柱体(6)的外形是圆形、方形、长方形、多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其特征是:围墙柱顶板(8)上安装照明灯。”
针对本专利,天津凯淳建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请求人)于2010年10月1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本专利权利要求1、4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5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5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同时请求人提交了以下附件作为证据:
附件1:授权公告日为2004年6月2日、专利号为ZL03231072.2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复印件,共8页。
请求人在无效宣告请求书中提出:⑴本专利只是改变了附件1中基本构造的名称,如:去掉了竖格栅换为厚板加上铁艺连接、基墩改名为围墙基础层、墙柱改名为围墙柱、顶帽改名为围墙柱顶板、底梁改名为围墙地梁,在以上列举的构造中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其作用、效果一致。本专利将附件1中权利要求书上本来位于基墩上的下凹部改到了地梁上,而这两项区别仅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因此,涉案专利不具备新颖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本专利的权利要求4中墙柱外形为圆形、方形、长方形、多棱形,其在附件1权利要求5-7中已经公开,因此权利要求4也不具备新颖性。⑵本专利采用填充混凝土沙石填充料的方式使围墙柱柱体和围墙柱支撑构件成为整体是落后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所使用的范围大多为临时性围墙,而用混凝土沙石填充料的方式将围墙柱柱体和围墙柱支撑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该围墙成为一次性围墙,不能重复利用,也造成资源浪费,因而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⑶本专利说明书的发明内容部分只是简单复制了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没有公开每一个部件的大小以及其他应该公开的技术细节、技术参数等,依据所公开的内容,不可能制作出相应的成品;说明书的具体实施部分没有清楚、完整的说明施工的过程,依据该部分的施工过程不能够作出相应的成品,因而说明书没有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经形式审查合格,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了该无效宣告请求,并于2010年10月14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同时将请求人提交的无效宣告请求书及所附证据的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答复。
2010年11月11日请求人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补充提交了无效宣告程序中意见陈述书,增加了权利要求1、2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的无效宣告理由,并提交了以下用以评价专利法第22条的证据:
附件2:宋静媛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9年6月第1版、1989年6月第1次印刷的《围墙栏杆施工图集》封面和封底页、版权信息页、前言页、第3-5和99-100页,复印件,共9页。
请求人在补充意见中提出:附件2第99页“预制YB版围墙详图”中,围墙柱与围墙体之间预埋钢管进行焊接,围墙柱与围墙基础层之间也是通过预埋钢管进行焊接,可见,预埋钢管进行焊接(即金属连接件)的方式已经是行业内通行的做法。此外,该页中围墙的围墙体是由分段的板组成,分段的板之间用铁艺连接在一起,上下两根铁艺组成了栅栏,这个技术方案表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2即“围墙体是整体的厚板或分段的厚板,分段的厚板之间用铁艺制成的栅栏连接”已经被公开。整块的板替换分段的板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非常容易想到的替代方案。另外,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的“厚板状”及权利要求2中的“厚板”是含义不确定的词语,使得上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清楚。
专利权人于2010年11月26日、11月27日分别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交了针对无效宣告请求书的意见陈述书,认为:请求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本专利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本专利权利要求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且说明书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维持该专利全部有效。
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成立合议组对本无效宣告请求案进行审理,合议组于2010年12月3日向专利权人发出了转送文件通知书,将请求人于2010年11月1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及其所附附件的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 
2010年12月13日合议组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11年1月25日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本案进行口头审理,同时向请求人发出了转送文件通知书,将专利权人2010年11月26日、11月27日分别提交意见陈述书及所附附件的副本转送给的请求人。
请求人于2011年1月13日再次向复审委员会提交了意见陈述书,重申了已提交过的无效理由。
专利权人于2011年1月13日、1月19日分别提交了意见陈述书,认为:请求人所提供的证据不能否定本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本专利权利要求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说明书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且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清楚。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口头审理当庭明确了以下事项:⑴双方当事人对对方出庭人员的身份没有异议,对合议组及书记员无回避请求。⑵专利权人当庭放弃2011年1月13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以2011年1月19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为准。⑶请求人当庭收到专利权人于2011年1月19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复印件,并表示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其当庭放弃2011年1月13日补充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以口审陈述意见为准。⑷专利法权人对于附件1、2的真实性、公开性没有异议。⑸请求人明确其无效理由及证据使用方式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2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关于清楚的规定;权利要求2、5的附加技术特征在说明书中没有指明是如何实现的,说明书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5相对于附件1、2的结合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关于创造性的规定;放弃权利要求1、4、5不具备新颖性的理由。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一)证据认定
专利权人对于附件1、2的真实性、公开性均没有异议。合议组经审查,对附件1、2的真实性予以认可。由于附件1、2的公开日均早于本专利的申请日,因此可以作为评价本专利创造性的现有技术使用。
(二)关于法律适用和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
本专利申请日为2006年9月7日,早于2009年10月1日,依据《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的过渡办法》和《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过渡办法》,本案适用修改前的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
请求人在无效理由中提出权利要求没有能清楚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因而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虽然关于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不清楚的问题在专利法第26条第4款予以规定,而针对该问题,修改前的专利法和实施细则中则在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中予以规定,因此请求人的上述无效理由应当变更为权利要求1-2不符合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三)具体理由的阐述
1、关于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
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权利要求中的用词应当理解为所属技术领域中通常具有的含义。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1、2中的厚板状或厚板因其含义不确定而导致其保护范围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本专利中“厚板”是作为围墙体使用,其应具备一定厚度,使板具有牢固、耐用的特性、能起到有效隔离的作用,还可根据其他需要(如广告宣传、设置展览橱窗,参见本专利说明书第3页)进行调整,为广告、展览提供足够空间,该厚板安装时是插入地梁的凹槽中,并与围墙柱柱体连接,其厚度应与凹槽的宽度和围墙柱柱体的大小相适应,因此,基于上述对“厚板”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进行合理地选择。综上,权利要求1、2中所限定的“厚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上述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是清楚的,符合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2、关于原专利法第26条第3款
原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说明书对实用新型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达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程度,即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就能够实现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
请求人提出:说明书对于各个围墙构件的参数没有说明;没有记载施工中如何安装分段厚板的过程,即对于“到底是先装厚板再用铁艺的栅栏连接还是先连接之后再装”没有进行说明;施工过程中没有安装照明灯的过程,到底在哪一步安装,如何安装没有说明。对此,合议组认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实际所需围墙的长度、宽度、高度及装饰花样来确定围墙构件的参数,是常用技术手段;关于“施工的过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第8-9页的施工描述及公知常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围墙柱顶安装照明灯已是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如何布线、安装。综上所述,本专利说明书对实用新型作出了清楚、完整的说明,符合原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3、关于原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原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且现有技术整体上没有给出将该区别技术特征应用到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则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预制件组装结构的围墙。附件1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组合式围墙,并具体公开了其包括用混凝土预制的基墩、墙柱(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围墙柱)、顶帽(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围墙柱顶板)、顶梁、底梁和竖格栅,基墩的上部有一能放入墙柱下端的下凹部,顶帽的下部有一个能套到墙柱上端的上凹部,墙柱的上部的侧壁上有两个能插入顶梁的端部的孔,墙柱的下部侧壁上有两个能插入底梁的端部的孔,顶梁与底梁的相对面上有相同数量的插入格栅的端部的孔,格栅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顶梁和底梁的相对面上的孔中,顶梁和底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墙柱的侧壁上的孔中,墙柱的下端插入基墩上部的下凹部内,顶帽盖在墙柱的上端。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与附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至少包括:①围墙柱支撑构件,其位于基石层上方并形成围墙柱骨架:②混凝土沙石填充料,填充于围墙柱柱体和围墙支撑柱间并使围墙柱柱体和围墙柱支撑构件成为整体。
附件2公开了一种预制YB板围墙,并通过图示公开了其由围墙板、墙柱、围墙基础层、墙柱之间及墙柱与围墙板之间的预埋钢管组成。
关于区别技术特征①和②,合议组认为:其中支撑构件在本专利中用作围墙柱的支撑骨架,在支撑构件与中空的柱体之间填入混凝土沙石填充料,从而使支撑构件与混凝土沙石填充料二者相互配合,使得支撑构架与柱体浑然一体,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而附件1的墙柱为中空柱体,附件1并未公开围墙柱支撑构件,附件2中亦未公开围墙柱支撑构件,附件1、2均没有给出采用区别技术特征①中所述围墙柱支撑构件,并采用区别技术特征②中所述填充方式的技术启示;此外,请求人亦未提供其他证据证明或通过充分的说理表明现有技术中存在相应的技术启示。由此,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附件1、附件2及其结合具有实质性特点。此外,基于围墙柱内部的骨架-混凝土结构,提高了围墙柱的强度,从而为围墙提供了更加牢固的支撑,进一步增强了围墙的耐用性,因而该实用新型具有进步。基于此,权利要求1具备原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请求人提出,本专利采用填充混凝土沙石填充料的方式使围墙柱柱体和围墙柱支撑构件成为整体,这种技术方案是非常落后的。对此,合议组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本专利技术方案落后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且根据上述评述可知本专利相对于请求人的提供的证据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因此,请求人的理由不能成立。
在此基础上,从属权利要求2-5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原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根据上述的事实和理由,本案合议组依法做出以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200620027260.9号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