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不到3个月时间里,通信巨头爱立信先后与小米、苹果对簿公堂。2014年12月5日于印度起诉小米专利侵权之后,爱立信又于2015年2月26日在美国起诉苹果公司,要求苹果公司支付专利授权费。
去年至今,爱立信与小米专利案已经开庭4次,爱立信不止一次表态称:“我们有信心驳回小米的所有主张,他们必须取得爱立信的技术授权。”
而对于与苹果的诉讼,爱立信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官Kasim Alfalahi于当地时间3月4日中午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公开表态:“我们肯定能胜出。”Kasim Alfalahi告诉记者,在过去所有的专利诉讼中,爱立信从无败绩,“爱立信每年投入超过50亿美元用于技术研发,这种投入不会改变。当前包括iPhone在内的所有智能手机,都使用着爱立信的研发成果。如果没有爱立信的技术,iPhone根本无法联网。”
目前为止,爱立信在全球各地拥有超过3.5万件获批专利,并且已与大多数主要业内伙伴签订了100多个专利授权协议。
九项起诉
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思重点介绍了包括5G、云计算在内的多个突破性创新。不过,这些技术盛宴却完全被两场专利纠纷抢了风头。
卫翰思给与会媒体5个提问机会,其中有3名记者问及爱立信与苹果的专利诉讼,对此卫翰思仅表示:“我们努力与苹果协商,但无法达成一致,只能通过第三方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苹果公司此前曾与爱立信签署交叉授权,此项授权签署于iPhone推出之前。2015年1月,该协议到期,爱立信提出更新授权,但遭到苹果拒绝。
今年1月中旬,苹果率先对爱立信提出起诉,称爱立信的LTE无线技术专利不是手机标准的基本专利,而且爱立信还针对这些专利收取了高额使用费。爱立信于1月14日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申诉,回应苹果公司的举动。爱立信要求法院对爱立信向苹果公司提出的全球专利授权费做出判决。
此次交锋并未能给双方找到解决方案。
2月26日,爱立信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两项诉讼,并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七项诉讼。此九项诉讼起诉了苹果公司侵犯41件专利,包括8件移动通信标准必要专利、33件手机相关专利,并且提出禁售iPhone、iPad、Apple TV及包括新品Apple Watch在内的苹果产品。
“在美国,专利官司几乎每天都有,而类似爱立信与苹果的诉讼,往往是因为价格没有谈拢。”国内知名专利咨询机构七星天咨询总裁龙翔如是分析。龙翔持美国律师执照,专业代理企业在ITC提出的专利诉讼。
此前,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老杳)曾告诉记者:“在印度,爱立信向当地本土厂商MicroMax征收手机售价的1% 作为授权费。”如果爱立信与苹果按照同样比例签署授权协议,以目前苹果的出货量、收入而言,即使爱立信给予“打折”,苹果确实将支付巨额专利费。
由于保密要求,Kasim Alfalahi没有透露包括价格在内的任何与授权相关的细节,不过他认为:“爱立信的专利授权费很低,因为我们在制定收费标准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新晋者,不能给他们增加太多负担,对全球所有伙伴,我们都遵守公平、合理、无歧视的FRAND原则。”他补充道:“我们有信心,法院一定会许可我们的诉求。”
和解是最大可能
不过,对双方而言,法律诉讼很可能旷日持久。
“按照美国司法流程,爱立信在德州地方法院的7个诉讼案,从立案到终审可能要3年以上。”龙翔介绍:“而ITC快一些,但也要2年,这期间,双方都会全力以赴。”
本次爱立信起诉苹果侵权的41件专利中,有8项标准必要专利,涉及2G、3G、LTE等技术。此前,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同样是借助这8项专利。根据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申请(有关高质量专利的国际条约)检索,爱立信这8件专利几乎在美国、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均有获得授权,其中包括中国。在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和竞争法研究所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魏立舟表示:“这些专利都是标准必要专利,所有手机都绕不过去。”
除此之外,爱立信起诉苹果的33件非标准必要专利,涉及半导体元器件的设计、用户界面软件、定位服务及应用,以及iOS操作系统等对苹果设备的功能至关重要的专利。
龙翔分析称:“苹果胜诉的难度很大,爱立信在专利领域的积累极为雄厚。”
迄今为止,爱立信在全球各个国家共申请超过35000件专利。Kasim Alfalahi 称:“2G、3G、LTE领域,爱立信拥有最高的专利比例,并且未来5G时代仍会如此。”
不过,拥有这些实力并非意味着爱立信可以很容易禁售苹果产品。“美国地方法院,一般不会给予禁售判决。”龙翔表示:“ITC确实可以禁止进口苹果,但这受到很多限制。”
龙翔介绍,2013年,在三星、苹果的ITC一项诉讼中,苹果败诉,ITC发布排除令,要求美国禁止进口iPhone。“但是,这条禁令被奥巴马以‘损害全美公民利益’为由否决了。”
Kasim Alfalahi对此表示:“我们无法评论其他案件,但是,包括iPhone在内的所有手机都得益于爱立信的技术。所以,我们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有信心,对这个案件的结果保持乐观。”
“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双方会和解。”龙翔认为,“这场诉讼,几乎不可能打到终审。”
此次情形与爱立信起诉三星类似。2012年,爱立信在美国德州地方法院与ITC起诉三星,经过旷日持久的博弈,双方最终于2014年1月达成和解,三星支付6.5亿美元(44亿瑞典克朗)授权费,取得爱立信2G、3G、4G技术授权。
该收入计入爱立信2013年财报,2013年,爱立信专利授权收入达到108亿瑞典克朗。2014年,爱立信的专利授权收入为99亿瑞典克朗。专利授权被业内视为“爱立信最赚钱的业务”,不过Kasim Alfalahi不认可这一说法:“大家应该看到爱立信每年高达5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专利授权费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爱立信的创新。”
与中国厂商达成“全球授权”
与苹果的诉讼潜在的焦灼不同,爱立信与小米的对垒几乎势如破竹。爱立信于2014年12月5日起诉小米8件专利侵权,3日后,印度法院向小米发布售前禁令。目前,基于联发科芯片的小米手机在印度被禁止出售,而基于高通芯片的每台小米手机则要向法院预留100印度卢比才能销售。爱立信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我们有信心驳回小米的所有主张,他们必须取得爱立信的技术授权。”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Kasim Alfalahi提到:“正常情形下我们的专利授权一定是全球性的授权,不会就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发放授权许可。因为大家知道,一个手机可能在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国家生产,但之后都会发货并进入到全球市场的。所以可能某一地区的公司跟我们出现了这个纠纷,就是因为全球授权的关系。”
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的目的,并非禁售小米,而是与小米达成全球授权。
此外,在印度起诉小米也为爱立信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2015MWC期间,一位爱立信人士也提及:“在中国起诉小米,并不是一两个案子能够搞定的,会旷日持久。”在印度起诉会好很多,毕竟,中国是爱立信目前全球第二大的市场,不得不谨慎。
除小米之外,众多国产手机厂商与爱立信的关系也颇为微妙。Kasim Alfalahi表示:“目前,一些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取得爱立信的授权,而另一部分没有取得授权的,爱立信正在与他们协商。”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中兴、华为、TCL、联想,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手机厂商,几年前就收到过爱立信的律师函。”不过,他笑称:“你知道,律师函没什么约束力,只要爱立信不起诉,没人愿意交钱。”
去年至今,爱立信与小米专利案已经开庭4次,爱立信不止一次表态称:“我们有信心驳回小米的所有主张,他们必须取得爱立信的技术授权。”
而对于与苹果的诉讼,爱立信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官Kasim Alfalahi于当地时间3月4日中午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公开表态:“我们肯定能胜出。”Kasim Alfalahi告诉记者,在过去所有的专利诉讼中,爱立信从无败绩,“爱立信每年投入超过50亿美元用于技术研发,这种投入不会改变。当前包括iPhone在内的所有智能手机,都使用着爱立信的研发成果。如果没有爱立信的技术,iPhone根本无法联网。”
目前为止,爱立信在全球各地拥有超过3.5万件获批专利,并且已与大多数主要业内伙伴签订了100多个专利授权协议。
九项起诉
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思重点介绍了包括5G、云计算在内的多个突破性创新。不过,这些技术盛宴却完全被两场专利纠纷抢了风头。
卫翰思给与会媒体5个提问机会,其中有3名记者问及爱立信与苹果的专利诉讼,对此卫翰思仅表示:“我们努力与苹果协商,但无法达成一致,只能通过第三方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苹果公司此前曾与爱立信签署交叉授权,此项授权签署于iPhone推出之前。2015年1月,该协议到期,爱立信提出更新授权,但遭到苹果拒绝。
今年1月中旬,苹果率先对爱立信提出起诉,称爱立信的LTE无线技术专利不是手机标准的基本专利,而且爱立信还针对这些专利收取了高额使用费。爱立信于1月14日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申诉,回应苹果公司的举动。爱立信要求法院对爱立信向苹果公司提出的全球专利授权费做出判决。
此次交锋并未能给双方找到解决方案。
2月26日,爱立信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两项诉讼,并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七项诉讼。此九项诉讼起诉了苹果公司侵犯41件专利,包括8件移动通信标准必要专利、33件手机相关专利,并且提出禁售iPhone、iPad、Apple TV及包括新品Apple Watch在内的苹果产品。
“在美国,专利官司几乎每天都有,而类似爱立信与苹果的诉讼,往往是因为价格没有谈拢。”国内知名专利咨询机构七星天咨询总裁龙翔如是分析。龙翔持美国律师执照,专业代理企业在ITC提出的专利诉讼。
此前,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老杳)曾告诉记者:“在印度,爱立信向当地本土厂商MicroMax征收手机售价的1% 作为授权费。”如果爱立信与苹果按照同样比例签署授权协议,以目前苹果的出货量、收入而言,即使爱立信给予“打折”,苹果确实将支付巨额专利费。
由于保密要求,Kasim Alfalahi没有透露包括价格在内的任何与授权相关的细节,不过他认为:“爱立信的专利授权费很低,因为我们在制定收费标准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新晋者,不能给他们增加太多负担,对全球所有伙伴,我们都遵守公平、合理、无歧视的FRAND原则。”他补充道:“我们有信心,法院一定会许可我们的诉求。”
和解是最大可能
不过,对双方而言,法律诉讼很可能旷日持久。
“按照美国司法流程,爱立信在德州地方法院的7个诉讼案,从立案到终审可能要3年以上。”龙翔介绍:“而ITC快一些,但也要2年,这期间,双方都会全力以赴。”
本次爱立信起诉苹果侵权的41件专利中,有8项标准必要专利,涉及2G、3G、LTE等技术。此前,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同样是借助这8项专利。根据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申请(有关高质量专利的国际条约)检索,爱立信这8件专利几乎在美国、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均有获得授权,其中包括中国。在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和竞争法研究所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魏立舟表示:“这些专利都是标准必要专利,所有手机都绕不过去。”
除此之外,爱立信起诉苹果的33件非标准必要专利,涉及半导体元器件的设计、用户界面软件、定位服务及应用,以及iOS操作系统等对苹果设备的功能至关重要的专利。
龙翔分析称:“苹果胜诉的难度很大,爱立信在专利领域的积累极为雄厚。”
迄今为止,爱立信在全球各个国家共申请超过35000件专利。Kasim Alfalahi 称:“2G、3G、LTE领域,爱立信拥有最高的专利比例,并且未来5G时代仍会如此。”
不过,拥有这些实力并非意味着爱立信可以很容易禁售苹果产品。“美国地方法院,一般不会给予禁售判决。”龙翔表示:“ITC确实可以禁止进口苹果,但这受到很多限制。”
龙翔介绍,2013年,在三星、苹果的ITC一项诉讼中,苹果败诉,ITC发布排除令,要求美国禁止进口iPhone。“但是,这条禁令被奥巴马以‘损害全美公民利益’为由否决了。”
Kasim Alfalahi对此表示:“我们无法评论其他案件,但是,包括iPhone在内的所有手机都得益于爱立信的技术。所以,我们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有信心,对这个案件的结果保持乐观。”
“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双方会和解。”龙翔认为,“这场诉讼,几乎不可能打到终审。”
此次情形与爱立信起诉三星类似。2012年,爱立信在美国德州地方法院与ITC起诉三星,经过旷日持久的博弈,双方最终于2014年1月达成和解,三星支付6.5亿美元(44亿瑞典克朗)授权费,取得爱立信2G、3G、4G技术授权。
该收入计入爱立信2013年财报,2013年,爱立信专利授权收入达到108亿瑞典克朗。2014年,爱立信的专利授权收入为99亿瑞典克朗。专利授权被业内视为“爱立信最赚钱的业务”,不过Kasim Alfalahi不认可这一说法:“大家应该看到爱立信每年高达5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专利授权费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爱立信的创新。”
与中国厂商达成“全球授权”
与苹果的诉讼潜在的焦灼不同,爱立信与小米的对垒几乎势如破竹。爱立信于2014年12月5日起诉小米8件专利侵权,3日后,印度法院向小米发布售前禁令。目前,基于联发科芯片的小米手机在印度被禁止出售,而基于高通芯片的每台小米手机则要向法院预留100印度卢比才能销售。爱立信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我们有信心驳回小米的所有主张,他们必须取得爱立信的技术授权。”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Kasim Alfalahi提到:“正常情形下我们的专利授权一定是全球性的授权,不会就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发放授权许可。因为大家知道,一个手机可能在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国家生产,但之后都会发货并进入到全球市场的。所以可能某一地区的公司跟我们出现了这个纠纷,就是因为全球授权的关系。”
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的目的,并非禁售小米,而是与小米达成全球授权。
此外,在印度起诉小米也为爱立信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2015MWC期间,一位爱立信人士也提及:“在中国起诉小米,并不是一两个案子能够搞定的,会旷日持久。”在印度起诉会好很多,毕竟,中国是爱立信目前全球第二大的市场,不得不谨慎。
除小米之外,众多国产手机厂商与爱立信的关系也颇为微妙。Kasim Alfalahi表示:“目前,一些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取得爱立信的授权,而另一部分没有取得授权的,爱立信正在与他们协商。”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中兴、华为、TCL、联想,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手机厂商,几年前就收到过爱立信的律师函。”不过,他笑称:“你知道,律师函没什么约束力,只要爱立信不起诉,没人愿意交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