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提到鸿海精密集团(下称鸿海集团),不少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苹果公司在全球最大的代工生产基地。日前,这家享誉全球的“代工帝国”再次受到人们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则是鸿海集团的一次主动维权行动。
日前,鸿海集团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在美国将东芝公司、船井电机株式会社、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3家日本公司告上法庭。这一行动被业界形容为打破了彩电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的传言,同时体现出中国制造业在液晶面板领域话语权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在液晶面板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方)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在国际液晶面板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相对于一些知名的日、韩企业,我国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数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鸿海集团的主动维权行动能够给中国大陆企业带来一定启示,要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是重中之重,而关键技术突破的标志是积累大量的核心技术专利。此外,相关企业还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专利攻防体系。
主动出击维护权益技术实力仍有差距
此次鸿海集团选择主动出击,在常人看来颇有些意外,一家以代工生产而闻名于世的公司主动维权的底气何来?事实上,在今年早些时候,鸿海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向谷歌公司出售专利时,就让外界目睹了其不可忽视的专利实力。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鸿海集团在全球累积提交了12.84万件专利申请,其中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超过6.43万件。
“鸿海集团是迄今为止中国台湾地区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已经连续12年位列中国台湾地区专利申请量第一位。”中研普华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员夏龙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鸿海集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研发人员,研发出了大量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在网络通讯、精密光学、LED、平面显示、纳米技术、汽车系统、机器人、液晶显示等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因此向竞争对手发起专利诉讼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鸿海集团的维权行动展示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但在液晶面板产业,长期以来核心技术被日、韩企业所掌握的现状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行业研究部主任胡春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时间远比日、韩等国家短,但是,近年来,以京东方、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无论是专利数量还是技术研发实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液晶面板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滞后的短板依然存在,在关键配套材料方面,如玻璃基板、液晶材料、驱动IC、偏光片等,依然依赖国外进口,国内目前还没有一种关键配套材料取得全面突破,并形成能够提供量产产品的企业群体。
专利数量国外占优国内企业合纵连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我国在液晶面板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该领域大部分专利和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日、韩企业手里,这也是我国液晶面板企业寻求进一步突破,尤其在投资大尺寸面板生产线方面受阻的主要原因。
在液晶面板领域提交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企业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其中,日本企业掌握着上游原材料、元器件以及基础制造设备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液晶面板的制造方面。“日本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的典型代表是船井电机株式会社,该公司占据了美国70%的液晶电视市场。”康信华源业务总监李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船井电机株式会社一向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液晶面板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531项,其中在美国提交了120件专利申请,其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光学片、反射片、光导片、驱动电路、背光装置等。”
此外,数据还显示,鸿海集团在全球液晶面板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608项,在美国提交了160件专利申请,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液晶层、液晶分子、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等方面。
“近几年,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制定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外企业相比,在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希望产业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打破单兵作战的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专利池。”北京清大天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峰表示。
专利诉讼渐成常态重视研发注重布局
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有关液晶面板产业的知识产权纠纷近年来始终不断,既有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纠纷,也有同类企业之间的纠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是液晶面板领域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围绕这个时间节点有3条规律:一是纠纷的地区在变化,2013年以前,纠纷的焦点是欧、美、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2013年以后,随着我国大陆企业的崛起,知识产权纠纷的焦点也开始转移到中国大陆;二是纠纷的内容在变化,2013年以前,知识产权纠纷往往以显示面板为主体,2013年以后,知识产权的纠纷开始逐渐向产业链上游蔓延,比如玻璃基板、触控面板的知识产权纠纷等;三是纠纷的攻防形式在变化,2013年以前,上下游产业链的知识产权纠纷基本上都是欧、美企业主攻,日、韩企业主守的局面,2013年以后,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开始转守为攻,其中最具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8月,台湾工研院在美起诉LG侵犯其广视角技术(IPS)专利。
专家建议,在液晶显示产业,日、韩企业专利实力强劲。对中国大陆企业来说,目前在知识产权方面还处于被动防守阶段。鸿海集团主动维权的行动可以给中国大陆企业带来很多启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而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标志就是知识产权的积累。“在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建立起完善的专利攻防体系十分必要,‘被动防御’只能说明专利积累还不够,‘以攻代守’则说明企业具备了活用专利的能力。”专家表示。
夏龙则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给出了建议,随着液晶面板技术的成熟以及产量的快速提升,液晶面板的价格持续下跌,未来将趋于大尺寸方向发展,为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并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需开发与国外主流液晶面板企业旗鼓相当的产品,包括近期成为热点话题的超高清电视(UHD),以及未来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若想有效地应对市场的多变性,我国企业不仅需要在产能方面进行投资,也要对新产品、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保持高度重视并予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日前,鸿海集团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在美国将东芝公司、船井电机株式会社、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3家日本公司告上法庭。这一行动被业界形容为打破了彩电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的传言,同时体现出中国制造业在液晶面板领域话语权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在液晶面板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方)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在国际液晶面板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相对于一些知名的日、韩企业,我国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数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鸿海集团的主动维权行动能够给中国大陆企业带来一定启示,要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是重中之重,而关键技术突破的标志是积累大量的核心技术专利。此外,相关企业还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专利攻防体系。
主动出击维护权益技术实力仍有差距
此次鸿海集团选择主动出击,在常人看来颇有些意外,一家以代工生产而闻名于世的公司主动维权的底气何来?事实上,在今年早些时候,鸿海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向谷歌公司出售专利时,就让外界目睹了其不可忽视的专利实力。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鸿海集团在全球累积提交了12.84万件专利申请,其中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超过6.43万件。
“鸿海集团是迄今为止中国台湾地区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已经连续12年位列中国台湾地区专利申请量第一位。”中研普华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员夏龙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鸿海集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研发人员,研发出了大量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在网络通讯、精密光学、LED、平面显示、纳米技术、汽车系统、机器人、液晶显示等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因此向竞争对手发起专利诉讼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鸿海集团的维权行动展示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但在液晶面板产业,长期以来核心技术被日、韩企业所掌握的现状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行业研究部主任胡春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时间远比日、韩等国家短,但是,近年来,以京东方、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无论是专利数量还是技术研发实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液晶面板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滞后的短板依然存在,在关键配套材料方面,如玻璃基板、液晶材料、驱动IC、偏光片等,依然依赖国外进口,国内目前还没有一种关键配套材料取得全面突破,并形成能够提供量产产品的企业群体。
专利数量国外占优国内企业合纵连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我国在液晶面板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该领域大部分专利和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日、韩企业手里,这也是我国液晶面板企业寻求进一步突破,尤其在投资大尺寸面板生产线方面受阻的主要原因。
在液晶面板领域提交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企业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其中,日本企业掌握着上游原材料、元器件以及基础制造设备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液晶面板的制造方面。“日本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的典型代表是船井电机株式会社,该公司占据了美国70%的液晶电视市场。”康信华源业务总监李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船井电机株式会社一向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液晶面板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531项,其中在美国提交了120件专利申请,其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光学片、反射片、光导片、驱动电路、背光装置等。”
此外,数据还显示,鸿海集团在全球液晶面板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608项,在美国提交了160件专利申请,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液晶层、液晶分子、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等方面。
“近几年,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制定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外企业相比,在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希望产业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打破单兵作战的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专利池。”北京清大天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峰表示。
专利诉讼渐成常态重视研发注重布局
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有关液晶面板产业的知识产权纠纷近年来始终不断,既有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纠纷,也有同类企业之间的纠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是液晶面板领域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围绕这个时间节点有3条规律:一是纠纷的地区在变化,2013年以前,纠纷的焦点是欧、美、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2013年以后,随着我国大陆企业的崛起,知识产权纠纷的焦点也开始转移到中国大陆;二是纠纷的内容在变化,2013年以前,知识产权纠纷往往以显示面板为主体,2013年以后,知识产权的纠纷开始逐渐向产业链上游蔓延,比如玻璃基板、触控面板的知识产权纠纷等;三是纠纷的攻防形式在变化,2013年以前,上下游产业链的知识产权纠纷基本上都是欧、美企业主攻,日、韩企业主守的局面,2013年以后,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开始转守为攻,其中最具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8月,台湾工研院在美起诉LG侵犯其广视角技术(IPS)专利。
专家建议,在液晶显示产业,日、韩企业专利实力强劲。对中国大陆企业来说,目前在知识产权方面还处于被动防守阶段。鸿海集团主动维权的行动可以给中国大陆企业带来很多启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而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标志就是知识产权的积累。“在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建立起完善的专利攻防体系十分必要,‘被动防御’只能说明专利积累还不够,‘以攻代守’则说明企业具备了活用专利的能力。”专家表示。
夏龙则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给出了建议,随着液晶面板技术的成熟以及产量的快速提升,液晶面板的价格持续下跌,未来将趋于大尺寸方向发展,为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并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需开发与国外主流液晶面板企业旗鼓相当的产品,包括近期成为热点话题的超高清电视(UHD),以及未来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若想有效地应对市场的多变性,我国企业不仅需要在产能方面进行投资,也要对新产品、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保持高度重视并予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