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理论应当与时俱进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3D打印挑战法律秩序

发布时间:2014-03-27 作者:admin
标签: 版权 3D打印
字号: +-
563
    知识产权是个大的法律概念,它主要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内容,其中,3D打印与版权的关系最为密切。3D打印本身实质上是一种“复制”,而版权所要禁止的恰恰就是非法复制。当然,著作权法保护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像“小说”、“油画”、“音乐”等都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但这些与3D打印关系不大,3D打印主要涉及“产品的外型与结构”的版权保护问题。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产品的外型与结构”的版权保护并不充分,那些少数具有美术价值的“产品外型与结构”可以作为“美术作品”获得保护,而大多数普通的“产品外型与结构”很难获得版权法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正面临第三次修改,此次修订借鉴了《伯尔尼公约》相关规定,增加了“实用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规定,正式将“产品的外型与结构”纳入版权保护范围。
  
  3D打印可以视为对“实用艺术作品”的复制,如果这种复制未经作者授权,便可能被视为侵权。然而,在判断3D打印侵权问题时,还需要关注3D打印的方式。目前3D打印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从立体到立体,即通过电脑中的3D立体模型,打印出立体物品;第二,从文字到立体,即通过在电脑中输入一段文字描述,如长方形,高18公分,宽20公分,颜色为红色等,进而打印出对应的物品。第三,从平面到立体,即电脑中是一个平面图形,通过3D打印程序,打印出立体图形。
  
  首先,从立体到立体的打印方式属于典型的复制行为。从平面到平面或是从立体到立体,都属于典型的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哪怕是缩印、扩印等改变比例的方式,都不影响复制的成立,因此,这种未经作者许可方式所进行的复制将可能构成侵权。
  
  其次,从文字到立体的方法,一般不会认定为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表达”,而文字与立体均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所以不涉及彼此复制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此种3D打印方式一般也不涉及侵权问题。
  
  最后,需要讨论,从平面到立体的3D打印是否属于复制?我国著作权法对此问题避而未谈,实践中争议颇大。在2006年的“复旦开圆案”中,被告在未经合法授权的情形下,将平面的生肖卡通形象转换成立体的储蓄罐, 被法院认定为侵犯了原告的复制权。然而在“摩托罗拉著作权案”中,法院却认定,摩托罗拉公司按照印刷线路板设计图生产印刷线路板的行为是生产工业产品的行为,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显然,同为“平面到立体”的方式,法院在是否构成复制问题上的判断却完全不同。参考《伯尔尼公约》对“复制”的规定,它包括“任何方式”、“任何形式”的复制,这种“开放性”的措辞显然对著作权保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在3D打印时代,此种“复制”方式必将“泛滥”,有必要在立法中明确此种“复制”方式,以便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