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国内外主要专利价值指标及其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6-01-26 来源:知识产权杂志-中国知识产权网 作者:
标签: 专利价值指标
字号: +-
56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达国家开始以研发测度为起点对包括专利在内的科技成果进行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引入专利、技术收支平衡等指标;七十至八十年代又开始引入对高技术产品、专利、论文和创新活动的调查;九十年代开始增加了诸多新的指标如科技投入矩阵来帮助衡量专利产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美国在1987年正式将《科学指标》改名为《科学与工程指标》,并将“工业研究与技术创新”单独列为一章,明确了制定专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目前国际上进行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技术)评估的组织主要包括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以及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其中,NESTI专家制定统计方法和标准规范,使统计能反应各成员国家的政策需求,OECD也制定了有关技术创新的《奥斯陆手册》、《专利手册》、《技术收支手册》、《主要科技指标》等指导性规范。 

  在国内,200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黄庆、曹津燕等人提出了一套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他们以发明专利为例,初步将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为数量类、质量类和价值类三大类别。以授权率和授权量作为质量类的评价指标。价值类指标分为广义实施类、技术周期类和对外申请类。魏雪君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评价指标值上以周期类、授权类指标作为专利质量的评价指标,并以三种类型专利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进行细化。 

  目前,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广泛采用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HI首创的“专利记分牌”。自2000 年起,《企业技术评论》杂志根据CHI的数据库和研究成果,每年发表一次被称为“专利记分牌”的统计结果,用技术实力(综合指标) 及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联系、技术生命周期等5项指标分别为在美国专利申请量最大的150家公司按8个高新技术领域排定名次, 以此清晰地分析世界各大公司在美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竞争态势。“专利记分牌”不仅注重专利数量, 而且其指标设计还可满足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分析。 

  普遍认可的专利价值指标 

  我们对国际主流观点中认可的专利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发现专利评价指标主要用于两大领域:一是针对具体专利或专利组合的评价,其中包括技术价值评价和权利价值评价两大方面;而另一类是针对企业整体专利情况的评价,可以分为引用指标、科学指标、内容指标、国际指标、时间指标及其他指标。 

  一、针对具体专利或专利组合的评价 

  该类评价将专利或专利组合从市场因素中抽离出来,单纯从专利自身的质量和其中涉及的技术价值加以评价分析。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作为市场流转的中间信息,为交易双方或某一方提供基础性专业咨询信息。 

  1、技术价值评价 

  技术价值是指专利技术本身的性能带来的价值。主要包含创新度、成熟度、应用范围和可替代度五个测量维度。 

  (1)创新度
  专利技术与相关现有技术相比区别特征越显著、越进步,创新程度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强,价值越大。国外有学者对申请专利的技术在申请时刻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类,共分为10个等级--已有技术、微变技术、新增附加技术、显变技术、对已知技术的修改技术、改进技术、新颖技术、新颖/创新技术、创新技术、重大创新/技术突破。第一级代表最低水平的技术, 第十级代表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水平。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技术创新度和技术战略意义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专利信息的公开必然会导致专利技术向竞争对手的泄漏,为了尽量延长泄漏的时间, 专利申请者在申请专利时, 非常有可能故意减少专利名称和摘要所包含的信息量,从而达到迷惑竞争对手的目的。因此,除了需要对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划分外,还需要与相关领域专家密切配合, 以保证技术水平的准确判定。 

  (2)成熟度 

  一项技术所处的阶段代表着技术的成熟度,大致可分为构思阶段、专利阶段、试验阶段、样品阶段、批量生产阶段和产业化阶段。此项考量需要结合专利具体联系的技术项目。在某个时间点上专利和技术项目所处发展阶段有特定的影响关系。技术成熟度不同,对专利(技术)受让方的开发周期、投资规模和投资风险的影响有很大区别,成熟度越高则获得收益的可预见性越高。 

  (3)可替代程度 

  一项专利技术被其他技术替代的程度越低、替代速率越低,竞争性则越强,价值也就越高。 

  (4)应用范围 

  专利技术可应用的行业、可结合的专利、产品及项目等都会有所区别,应用范围越大则价值越高。 

  2、权利(法律)价值评价 

  专利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在法律保护的期间和范围内才有效力。专利权同时具有垄断性,在法律的保障之下,专利权人可以获得垄断利益。主流观点中对于专利的权利(法律)价值主要涉及专利独立、专利撰写质量、专利保护范围、许可实施状况、专利族规模、专利保护剩余期限、法律稳定性等。 

  (1)专利独立性 

  专利独立性就是指该专利的实施是否依赖于其他专利。基础专利一般是开拓性专利,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不依赖其他专利而单独实施,价值较高;从属专利则是在其他专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其实施受制于基础专利,价值较低。如果一项专利被大量引用,说明它是其他很多专利的形成基础,因而可以成为交易或交叉许可中的重要筹码。 

  (2)专利撰写质量 

  专利文件的撰写质量是从专利文献本身进行专业分析,测量其对技术方案的专利化语言转化的精确度和保护力,撰写质量直接关系专利的稳定性和保护范围。 

  (3)专利保护范围 

  专利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从操作层面而言,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和度量有一定难度。国外有学者试图用专利申请文献中的分类号数量来衡量专利涉及的范围。在判断专利保护范围时可以参考独立权利要求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的数量进行分析。 

  (4)专利族规模 

  专利族(Patent Family)是指具有共同优先权的在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申请、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专利族的规模越大、地域覆盖范围越广则市场占有力越强,价值也相应越大。 

  (5)专利保护剩余有效期 

  我国对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期限届满则专利权消亡。剩余有效期越长,说明专利的潜在垄断市场时间越长,剩余生命期越长则获得市场开拓的机会越大。 

  (6)法律稳定性 

  该项评价内容主要是指专利被无效宣告的可能性,判断依据中包括专利是否有诉讼历史,是否经历过无效宣告程序等,若一项专利在诉讼纠纷中获胜或经过无效宣告程序被成功维持,说明该专利的法律稳定性高,因而降低交易中的法律风险,价值相对也就较高。 

  二、针对企业整体专利情况的评价 

  该类评价的目标主要是为市场并购或企业上2市中的尽职调查行为提供咨询分析报告。评价指标从企业整体的专利情况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进行考量,主要包括引用指标、科学指标、内容指标、国际指标等。 

  1、引用指标 

  引用指标分为八个小类,分别为当前影响指数、专利被引用量、平均专利被引数量、相对专利被印证率、引用频率、技术强度、最具影响力的专利、技术影响力指标。 

  (1)当前影响指数 (Current Impact Index , CII) 

  CII的计算过程是在选择的专利数据库中,先分别统计今年以前连续5年授权的专利数量、被分析企业的授权专利数量、前5年的专利被引用次数、前5年内该企业授权专利被引用的次数, 接着将被引用次数除以5年内该企业的专利授权量,得到一个平均被引用率,最后将这个平均被引用率除以同时期授权专利的平均被引用率,便得到了该企业的CII值。 

  当CII值等于1时,意味着过去5年内,该企业专利平均被引用的情况和同时期专利平均被引用的情况是一样的;当CII值等于1.1时,说明相比同时期专利平均被引用的情况,该企业的每一个专利有多出10%的被引用率。CII值可以反映出过去5年来企业专利的影响力、企业专利组合的质量。 

  (2)专利被引用量 

  专利被引用量用某专利被后来专利引用次数来衡量。被频繁引用的专利(即原始专利) 通常意味着新的重大技术突破,某一专利被后续专利引用的次数可以反映此专利的质量。 

  (3)平均专利被引用数(cites per patent) 

  平均专利被引用数=公司某年度所有专利被后续专利引用的总次数/公司某年度所有专利数量。平均专利被引用数事实上是专利被引频次的平均数,它不关注某一个被高频引用的专利,而是从整体出发评估一个公司某年所发表专利的重要性和受到关注的程度, 平均值高说明该公司所申请专利的整体水平高, 影响力大,则该公司的技术实力也相对更强。平均专利被引数的比较应在同一技术领域、同一年度进行比较,因为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被引频次本身差距很,而不同年度的比较也不合理, 因为被引频次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时间间隔不同,得到的值也不同。 

  (4)相对专利被引证率 

  该指标= 某机构专利被引用率/ 样本机构专利被引用率 

  (5)引用频率(citation frequency , CF) 

  CF =企业在某技术领域授权专利被引用的总量/ 企业在某技术领域专利授权量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专利申请的技术和经济质量。CF越大,说明该企业在Z 技术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的引用频率受其使用年限的影响,某企业专利的引用频率需要与同时期其他企业专利的平均引用频率对比进行测算。 

  (6)技术强度(technology strength) 

  技术强度(technology strength) = 当年专利数 * 当前影响指数(CII) 

  技术强度表明专利总体的技术水平。它通过专利质量指标(CII) 和专利数量指标(专利数)来反映技术创新的总体质量状况。通过专利数量可以检测一个国家或组织专利活动的活跃程度, 通过当前影响指数可以检测一个国家或组织专利活动的质量。通过专利数量和当前影响指数来定义技术强度可能有一点矛盾。因为专利数是指本年度的专利数量,而计算当前影响力指数采用的是近5年专利的被引次数。因此在计算技术强度时,假设本年度的专利与近5年的专利具有相同的影响力和质量。 

  (7)最具影响力的专利指专利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排名在前10%的专利。 

  (8)技术影响力指标(technology influence index , TII) 

  定义为:各国各年专利位居被引用次数前10%的最具影响力专利之件数占该国该年专利之比重, 除以所有专利位居最具影晌力专利区的专利比重,得到的比值即为各国各年的技术影晌力指数。TII值高于1,说明专利重要性程度高。技术影晌力指标比当前影响指数更能体现一国技术领先的程度。 

  2、科学指标 

  (1)科学关联度(science linkage , SL) 

  SL 应包括引用科学文献或被科学文献引用的平均数量。科学关联度越高,技术与科学的联系越密切,专利技术越接近研究前沿。 

  (2)被引用的科学文献发表时间与专利批准时间之间的平均时差时差越短, 技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越密切。 

  (3)发表科学文献的刊物类型 

  刊物发表的基础研究成果越多,专利所依赖的科学知识越具基础性。 

  (4)科学强度(science strength , SS) 

  SS = 专利数目×科学关联度 

  3、内容指标 

  (1)发明专利量/ 率 

  我国的专利类型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只有发明专利经过实质审查,创新程度较高,覆盖范围广,且国外一般都有发明专利这一类型。故发明专利指标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发明专利率= 发明专利数量/ 所有专利数量 )

  (2)技术覆盖范围(technology scope) 

  专利审查员给每项专利分配一个或多个国际专利分类号。Lerner 提出用专利文件国际专利分类号的数量来考察其技术覆盖范围,并且只使用开头四位。他证明,专利被引用次数与其分类号的数量高度正相关;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值随其专利技术覆盖范围的增大而提高。这表明技术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的专利评价指标。 

  但在Harhoff 等人的研究中, Lerner定义的技术覆盖范围与专利价值的相关性不显著。原因在于Lerner研究的专利样本来自生物技术领域,而Harhoff等的样本来自医药化学、电子、机械等领域;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和德国国际专利号分配方式不同。因此,在该指标具体的应用中,要考虑行业的特点和专利授权国的差异。 

  (3)权力要求数(number of claims) 

  通过对专利权力要求数的统计, 可以分析发现申请专利的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表明,有价值的专利表现为专利权要求的数量多而且技术覆盖范围广,遭遇侵权和诉讼的频率也较高。此外, 专利权要求的数量还可以用来表征专利的技术覆盖范围。 

  (4)专利名称和摘要 

  通过对比专利名称和摘要所反映的信息内容,可分析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的水平高低。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专利名称及摘要所反映的信息内容,将所申请专利的技术进行技术水平分类。 

  4、国际指标 

  由于国外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费用远高于国内专利, 故国外专利比国内专利更能说明发明的价值。 

  (1)同族专利数量 

  同族专利是某专利权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申请、公布的具有共同优先权的一组专利。通常一件专利只有在其申请的国家中被公开, 才能获得保护。而如果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的话,费用比较大。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就一项发明创造在众多国家寻求保护,一般认为该发明创造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及专利质量。但国外有学者认为对于很多技术来说,在最大市场上申请保护已经足够,没必要再投入经费花在一些小国的专利保护上。专利族大小并不能线性反映专利的价值。 

  (2)美国授权专利数量 

  在美国申请专利程序复杂,费用较高,只有较高创新水平并且能够产生预期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才会在美国申请专利。因此在国外申请的专利中,美国授权的专利质量较高。在进行跨国专利比较时,分析各国在美国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能够得出比较实际的结果。 

  (3)三方专利(triad patent)数量 

  三方专利是指在北美、欧洲和日本三方中任何两方以上都申请的专利。三方专利比单一专利更能反映专利的质量。 

  (4)PCT申请数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是有关专利申请的国际条约,目前已有128个成员国。根据PCT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PCT国际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请专利所含技术的重要性和申请人抢占国际市场的迫切愿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专利质量。 

  (5)跨国合作专利比例 

  进行跨国合作的项目一般难度较大, 综合程度较高,其产出的专利也相应地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某机构进行跨国合作的专利数量比例可以作为衡量该机构专利质量的指标。跨国合作专利比例包括发明人国籍为多个国家的比例及专利权人为多个国家的比例。 

  5、时间指标 

  (1)技术生命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 , TCT) 

  该指标是专利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中值年龄。用来评估企业创新的速度或科技演化速度。TCT较低,代表该技术较新且创新速度快。 

  (2)专利申请和授权时间间隔 

  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日期的比较,可观察专利审查的时间长短,进而可分析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 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水平越高,审查的时间越长,因而申请与获批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 

  (3)专利第n年的存活量和存活率 

  存活率是相同年提出的专利申请最终获得授权后,以自申请日起第n年为单位统计的有效专利量和其占专利授权量的比率。
 
  (4)专利平均寿命相同年提出专利申请并最终获得授权的专利自申请日起平均存活的年数,通过加和存活且仅存活了n年的专利量乘以年数n ,再除以授权量得到。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