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有着其自身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全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有着其自身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于复杂;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导致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其结果是,知识产权的国际协调不断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有增无减。发达国家主要强调保护,发展中国家则积极倡导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这种局面,必然要求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进行变革。
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的趋势为:知识产权保护呈现不断强化趋势;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呈扩大趋势;国际规则变革呈多元化趋势
当前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保护呈现不断强化趋势。由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知识产权最低保护标准的方式,规范各国知识产权立法,统一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都必须将其原则和标准体现在各自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之中。发达国家为更大限度地保护其知识产权,采用外交和贸易的手段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敦促发展中国家修改国内相关法律,使之符合该协议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竭力推动和督促发展中国家按照协议的规定修改和调整其专利制度,力图通过双边、多边协议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承担的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义务给我国带来了严峻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等手段,利用其拥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压缩我国在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中的创新和发展空间,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安全形成了很大压力。
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发达国家为了发挥其在知识产权上的优势,强化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从而占据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权,因此致力于加速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继续主导世界专利协调和制度安排的进程和方向,它们借助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平台,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改革、《专利法条约》生效和推进《实体专利法条约》制定等措施,不断推动专利国际化进程,旨在建立统一实体授权标准的一体化世界专利体系。
我国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较美日欧有较大差距。一体化世界专利体系一旦成为现实,将打破传统专利制度的地域性原则,对我国的现行法律、国家主权等构成现实的挑战。另外,在专利一体化的统一标准之下,我国申请人获取专利权的难度无疑将会增大,将极大地限制我国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进而影响我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以本国的资源优势作为牵制甚至对抗发达国家的筹码。将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民间文艺保护等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中的一个趋势。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基因资源,但相应的国内立法还很不完善,社会各界对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这一变革趋势,为我国加强在相应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机遇。如果在国内不能及时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有效保护我国的优势资源,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不能充分反映我国的立场,将使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蒙受损失。
国际规则变革呈多元化趋势。发达国家从维护其根本利益出发,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调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强势,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幅度提升保护水平,并不遗余力按照该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愿也更趋积极、主动,强烈主张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主张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强调知识产权与发展的协调。这些利益冲突、矛盾以及国际协调的需要,催生和加快了呈多元化趋势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由于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独特地位,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调整与变革过程中,我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变革中所表现出的多极化趋势,为我国争取发展空间、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充分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我国处于一个比较独特的地位,机遇与挑战并存。及早制订预案,妥善应对
在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中,我国处于一个比较独特的地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密切关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趋势,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及早制订预案,妥善应对,趋利避害。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效利用好国际国内的两种知识资源,从而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在关系国家核心安全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推进重点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关键领域高技术研究,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高技术研究,努力形成一批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合理地利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有关规定,在公共健康与药品制造等领域,利用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解决涉及公共健康等影响国家利益的问题。加速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护我国优势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防止我国优势资源丧失、流失。健全知识产权执法体系,确立经济、科技、贸易中知识产权导向政策,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有效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企业是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体,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质量和在国外的知识产权拥有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知识产权竞争力,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和推动企业提高其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的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指导和帮助企业有效维护其海外的知识产权权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我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权益中的积极作用。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府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要提升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努力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加强“适应国情,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对话、交流与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以及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努力提升处理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与调整中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作者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全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有着其自身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于复杂;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导致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其结果是,知识产权的国际协调不断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有增无减。发达国家主要强调保护,发展中国家则积极倡导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这种局面,必然要求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进行变革。
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的趋势为:知识产权保护呈现不断强化趋势;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呈扩大趋势;国际规则变革呈多元化趋势
当前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保护呈现不断强化趋势。由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知识产权最低保护标准的方式,规范各国知识产权立法,统一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都必须将其原则和标准体现在各自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之中。发达国家为更大限度地保护其知识产权,采用外交和贸易的手段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敦促发展中国家修改国内相关法律,使之符合该协议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竭力推动和督促发展中国家按照协议的规定修改和调整其专利制度,力图通过双边、多边协议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承担的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义务给我国带来了严峻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等手段,利用其拥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压缩我国在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中的创新和发展空间,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安全形成了很大压力。
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发达国家为了发挥其在知识产权上的优势,强化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从而占据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权,因此致力于加速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继续主导世界专利协调和制度安排的进程和方向,它们借助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平台,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改革、《专利法条约》生效和推进《实体专利法条约》制定等措施,不断推动专利国际化进程,旨在建立统一实体授权标准的一体化世界专利体系。
我国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较美日欧有较大差距。一体化世界专利体系一旦成为现实,将打破传统专利制度的地域性原则,对我国的现行法律、国家主权等构成现实的挑战。另外,在专利一体化的统一标准之下,我国申请人获取专利权的难度无疑将会增大,将极大地限制我国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进而影响我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以本国的资源优势作为牵制甚至对抗发达国家的筹码。将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民间文艺保护等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中的一个趋势。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基因资源,但相应的国内立法还很不完善,社会各界对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这一变革趋势,为我国加强在相应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机遇。如果在国内不能及时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有效保护我国的优势资源,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不能充分反映我国的立场,将使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蒙受损失。
国际规则变革呈多元化趋势。发达国家从维护其根本利益出发,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调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强势,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幅度提升保护水平,并不遗余力按照该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愿也更趋积极、主动,强烈主张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主张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强调知识产权与发展的协调。这些利益冲突、矛盾以及国际协调的需要,催生和加快了呈多元化趋势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由于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独特地位,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调整与变革过程中,我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变革中所表现出的多极化趋势,为我国争取发展空间、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充分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我国处于一个比较独特的地位,机遇与挑战并存。及早制订预案,妥善应对
在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中,我国处于一个比较独特的地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密切关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趋势,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及早制订预案,妥善应对,趋利避害。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效利用好国际国内的两种知识资源,从而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在关系国家核心安全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推进重点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关键领域高技术研究,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高技术研究,努力形成一批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合理地利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有关规定,在公共健康与药品制造等领域,利用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解决涉及公共健康等影响国家利益的问题。加速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护我国优势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防止我国优势资源丧失、流失。健全知识产权执法体系,确立经济、科技、贸易中知识产权导向政策,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有效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企业是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体,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质量和在国外的知识产权拥有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知识产权竞争力,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和推动企业提高其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的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指导和帮助企业有效维护其海外的知识产权权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我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权益中的积极作用。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府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要提升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努力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加强“适应国情,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对话、交流与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以及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努力提升处理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与调整中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作者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