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理论应当与时俱进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中国企业不应被美337调查所吓倒

发布时间:2008-04-22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作者:
标签: 337
字号: +-
563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中国LED(短波长发光二极管)行业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牵头下,对突如其来的美国“337调查”迅速作出反应。4月18日,半导体产业联盟透露,中国四家涉案的LED企业中的广州鸿利光电子和深圳洲磊已经抱团应诉,而超毅光电子和佳光电子两家企业以诉讼费用过高企业无力承担为由,放弃联合诉讼。(4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来,中国企业频频成为美国“337调查”的对象。从电池、木地板、文具、墨盒到今天的LED,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因专利纠纷在美国“惹上麻烦”。从1986年第一起有关中国的“337调查”开始,截至2007年6月,涉及中国内地产品的“337调查”共达53起,占调查总量的9%。其中有46起案件涉及发明专利纠纷。事实证明,美国企业已经把“337调查”作为抵御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律途径。

  由于“337调查”本身所具有的贸易排他性特点,若不积极应诉,后果会非常严重。除了中国LED生产企业丧失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外,可能还会影响对欧洲、南美等地的产品出口,将会失去数百亿美元的国际LED产品市场。目前,在中国与LED产业链相关的企业有1700家。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此次判决中国企业败诉,可能发布“普遍排除令”,在原告专利有效期内,中国企业生产的LED以及下游产品将被全面禁止对美出口。

  与反倾销案件不同的是,在“337调查”中,并不需要证明美国国内产业受到了损害,而只须证明进口产品有侵权事实,而美国国内确实有相关产业即可。因此,对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则比反倾销应诉难度更大。随着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技术提升和出口量的增大,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其杀手锏之一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尤其是“337调查”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拦路虎”。

  近几年来,美方对中国企业的 “337调查”屡试不爽,因为他们往往从经验判断,只要中方不会抱团一致对外、或者不会应诉,那么,他们就能轻松封杀市场。截至目前,中国企业除了在电池等个案上取得“337调查”的胜诉外,更多的案例是以国内企业或付出巨额调解费用、或彻底败诉,其产品被永远拦在美国大门之外而告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中方企业目前在面临国际官司时的普遍悲情,而今,中国的部分LED企业再度表现出懦弱心态——在被起诉的几家国内企业中,超毅光电子和佳光电子两家企业放弃诉讼。

  其实,中国企业败诉的首要原因是不应诉,许多企业因惧怕高额律师费用和调查费用而放弃应诉。然而,面对“337调查”在内,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应诉,而不是消极对抗,避免对方咄咄逼人,应诉者终获益,退让者必受损。对于滚滚而来的“知识产权战争”,中国企业在对付“337调查”这种危机事件时,不应被“337调查”大棒所吓倒。必须认真对待,潜心研究,早谋良策,在专利战中学会灵活运用专利战略战术,力争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赢得专利战争的主动权。

  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企业面对美国“337调查”可选策略有“解决”、“缺席”、“对抗”、“反攻”。只要敢于应诉,中国企业就有获胜机会。此外,中国企业也要练好基本功——打造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分析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入手,确立防御策略。例如从申请专利商标等着手,完成自有知识产权保护布局。专家建议,中国企业最好能在美国申请自己的专利,因为凡在美国本土依法律程序注册登记的美国企业与专利,都会拥有解决纠纷的优先权。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加强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迅速地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正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看到,此次中国LED行业遭遇美国“337调查”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中国LED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后LED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实行有效的应对策略,是中国LED企业需要共同提高警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进一步说,中国LED企业今后遇到美国337调查事件,只有抱团扭成一股绳,直接面对这些调查和摩擦,通过抗辩诉讼,才会更加了解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积累更多重要的应对337调查的经验。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