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理论应当与时俱进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中国企业全球化知识产权战略

发布时间:2007-08-02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肖黎明
字号: +-
563
        全球化经营战略要求有全球化的知识产权战略。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早已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并将知识产权领域作为其全球竞争的新战场。但我国企业目前基本上没有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单纯依靠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难以支持其全球化步伐,亟待将知识产权战略放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制定并实施一个定位清晰的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多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战略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而构建的。在核心竞争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中,最容易为消费者所感知的就是技术和品牌。消费者最关心的不是某个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而是其生产的产品,更确切的说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全球化并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大,需要企业拥有建立在核心竞争力上的对全球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而这种适应能力最终就落脚在技术和品牌以及专利、商业秘密保护上。
  
  其一,技术创新战略方面。有创新才有发展。中国企业若要全球化生产经营,要不断坚持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开发研制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思路上,将跟踪和模仿为主的初级模式调整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资源分配上,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研发机制,突出研发与技术升级的地位。另外,在专利已经画地为牢条件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开发围绕核心专利的应用性专利技术,形成对原核心专利的包围,利用交叉许可,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对于目前还不具有技术优势但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可以采取跟随战略———把握市场技术动向,注意新技术对市场的潜在影响,分析新技术与企业产品的延伸可行性,认为有市场价值时跟随开发;对于公有技术,可以结合特点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注意追踪了解新近失效的专利技术,发现有应用价值的及时利用加以开发。
  
  其二,品牌战略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品牌战略要求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确立全面的品牌意识,打造自有品牌,制定和采取保护品牌的制度与有效措施。中国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强化商标意识,着力打造民族品牌,争取市场;同时,落实自有品牌的合法使用和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一套商标开发设计、申请和保护机制,将品牌的开发和利用列入企业目标管理的项目之中,并由企业研发部门、法律支持与服务部门等职能机构将其制度化进而监督实施。其次,洞悉市场竞争动向,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掌握跨国企业在华的商标战略,修正自己的商标战略;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进行跨国经营,使品牌向全球发展,以商标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
  
  品牌战略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是对商标的保护。譬如联想,就在这方面吃过亏,曾经沿用18年的英文标识“legend”已在多个国家被抢先注册。所以在2003年4月,联想被迫更换商标,重新在国内外打造品牌形象。
  
  其三,专利、商业秘密保护战略方面。加入世贸以来,美、日等技术大国屡屡利用知识产权大棒对我国提起专利侵权之诉。据报道,近三年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面对跨国企业来势凶猛的知识产权策略,实施专利保护成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
  
  部分国内企业已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需建立内控式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开通专利文献检索渠道,了解最新专利信息;对相似技术由专业人员进行侵权分析,避开侵权技术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确保企业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合法性;普及知识产权常识,增强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遵守列入员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项目,使之成为日常的工作规程;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对专利及在基本专利四周设置大量技术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要求范围的权利,以增加专利申请的数量,扩大专利保护的权利范围。
  
  商业秘密往往不被重视,一般只在发生损失时,才仓促应对。事实上,商业秘密的分布非常广泛,不仅指技术秘密、技术诀窍,更大范围地存在于企业商业运作中的各种经营信息,如客户名单、货源渠道等;而且,在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初级技术尚不足以专利来保护的,往往成为商业秘密保护对象,如软件企业的源代码等。近年来,因企业员工流动而造成商业秘密泄露案件时有发生,显示出企业的战略盲区。
  
  在多重知识产权风险面前,中国企业要想顺利推进全球化进程,只有建立多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

  完善知识产权经营和防范体系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不能局限于对现有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知识产权信息的跟踪、检索分析及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进而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担负起决策支持作用。
  
  首先,应强化知识产权运营。中国企业在未来的几年中,应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申请专利不仅着眼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且将知识产权与其对外扩展、产品出口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产权运营成为公司运营新策略的核心内容。比如,在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中,应该学习IBM的专利运营策略。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每年公布的企业专利注册排行榜上,IBM已经连续多年荣登榜首,1999年从全球许可权输出中就获利10亿美元,2000年公司81亿美元总利润中,专利转让就占了17亿美元,占到总利润的20%以上。
  
  其次,注重企业专利技术的二次创新。以联想为例,对于联想已经研发或者引进、收购的技术,尤其是引进IBM的核心技术,需要做好消化吸收。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应该充分借鉴日本企业的相关经验,对于引进的先进技术要投入充足的消化吸收资金,要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创造出更为先进的创新技术,从而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使二次创新的技术成为企业的自有知识产权。
  
  再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有效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中国企业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将创新成果转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应通过多重手段和手法形成防护网进行全方位保护,建立起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一旦有侵犯联想商标权、专利权的情况发生,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都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作出反应。而以往的情况是,有的企业被侵权了自己还不知道,等到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法律诉讼时间,最后不得不拱手相让市场,这不能不引起警惕。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取得技术创新成果后,一定要善于区分哪些是可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哪些是不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于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定要严加保护;二是一定要学会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即不仅能对还没有被确认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最终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有效保护,而且也能对不同技术创新阶段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有效保护。
  
  最后,应积极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法律责任动辄数以百万元计,处理不当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境地,中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在引入知识产权时进行防范,纠纷争讼发生后积极回应。比如,“海尔”商标在欧洲被恶意注册,海尔集团积极应诉,经过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诉讼,不仅成功地夺回了商标,而且借用诉讼的影响拓展了海尔商标在海外的影响。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应该借鉴海尔的经验,在严格履行应尽的义务的同时,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