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司考辅导大量被盗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掀起打假风暴
字号: +-
563
鉴于享有专有出版权的“万国司法考试辅导系列丛书”近年来被大量盗版,在耗费巨资仍然无法查获盗版贩子的情况下,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人民法院出版社拿起法律武器,将山东省6个地市的34家销售盗版书籍的书店起诉到了法院。近日,继烟台7家书店涉嫌销售盗版书籍案在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威海4家书店涉嫌销售盗版书籍案也在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出版社诉称,其是“万国司法考试辅导系列丛书”的合法专有出版人。经过该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和大力宣传,该丛书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在全国司法考试辅导书市场上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占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2004年,该丛书曾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盗版图书的泛滥,该丛书的销售受到巨大冲击,销售额急剧下降,出版社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人民法院出版社决定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法院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07年年初,人民法院出版社委托专业市场调查人员对山东省各地市销售盗版书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量书店正在销售盗版“万国司法考试辅导系列丛书”的现象。5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委托的调查人员会同当地公证机关工作人员,向烟台、威海、淄博、青岛等6个地市的34家书店购买了若干盗版丛书,并进行了证据保全。
随后,人民法院出版社以涉案书店目无法纪,公然大量销售人民法院出版社享有著作权的盗版图书,给人民法院出版社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由,分别向涉案书店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涉案书店立即停止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各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经济损失3万元,并承担人民法院出版社支出的公证费、购书费等合理开支和诉讼费用。
庭审中,面对人民法院出版社出具的经过公证的涉案盗版丛书,涉案书店均表示认可。但是,涉案书店均表示,他们只是销售了很少的几套丛书,且并不知道他们销售的涉案丛书系盗版图书。因此,涉案书店均认为,人民法院出版社的索赔额过高,他们无法接受。
庭审结束后,在征得人民法院出版社和涉案书店均表示同意调解的意愿后,法官宣布休庭,择日组织调解。
庭审焦点
索赔3万元是否合理
案件审理中,面对人民法院出版社出具的经过公证的在涉案书店购买的盗版丛书后,涉案书店均无话可说。但是,针对人民法院出版社要求涉案书店各赔偿3万元经济损失的索赔请求,涉案书店均表示了强烈异议。
人民法院出版社认为,在涉案书店拒不说明盗版丛书的来源以及盗版贩子身份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出版社根本无法准确查清涉案书店的营业额和营业利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量或者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与权利人发行该复制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发行减少量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复制品市场销售量确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因此,人民法院出版社抽样调查发现,每年30多万司法考试考生中一半以上的人使用涉案丛书,结合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实际发行量,向每家涉案书店提出了3万元的索赔额。
涉案书店则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性质、后果等情节综合确定。因此,在人民法院出版社无法确切说明具体损失数额,且涉案书店只是销售了很少的几套丛书,而且并不知道涉案丛书系盗版图书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接受3万元的侵权索赔数额。
连线当事人
盗版受害者不仅是出版社
威海盗版案庭审结束后,人民法院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朱根英女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朱根英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不法书商即开始对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司法考试图书进行盗版,2005年盗版图书开始在全国泛滥。2006年,出版社为防盗版投资了一百多万元,正文选用特种彩纸,配加密光盘,赠读者卡号、密码以及上网听课,封面采用特种油墨,并且在媒体上连续多次刊登打击盗版的郑重声明。但是,由于盗版书折扣极低,以二几折甚至一几折出售,仍然严重冲击了正版图书销售市场。2005年,有关部门仅查处河南郑州古玩市场一地盗版书即达3万多套,几乎相当于出版社全年该系列书的销量。
2007年开始,不法书商对人民法院出版社司考图书的盗版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该社正版图书上市仅一周,北京图书市场上就出现了盗版书。一个月之内,出版社接连接到来自山东、四川、重庆、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甘肃等十几个地方的举报盗版电话。
朱根英说,与往年不同,2007年的盗版图书大肆利用网络邮寄销售,并招募学生在高校内进行宣传和兜售,而且根据盗版质量的不同(有高清晰本、影印本等),折扣也从1.5折到5折不等。
由于盗版图书的巨大冲击,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人民法院出版社的销量明显下滑,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朱根英特别告诉记者,为推出高品质的司法考试图书,人民法院出版社在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与发行的各个环节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些凝结着作者与编辑的智力和心血、承载着出版社巨大投入的精品图书,本应给出版社和著作权人带来应有的收益,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投入愈大而收益愈薄,智力创新越多而侵犯著作权越盛。如此恶性循环,出版社根本无法再投入更大的力量出版更多、更好的司法考试辅导图书。同时,盗版图书印刷质量低劣,内容错漏缺失严重,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隐患。
“如果不对猖獗的盗版图书进行严厉打击,最终受害的决不仅仅是出版社一家,读者、作者和守法图书经营者都将无法幸免。”朱根英最后如是说。
信息链接
司法考试辅导系列图书
人民法院出版社自2003年起出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系列图书,从开始的6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四大系列30个品种,以高品质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尤其是与北京万国学校合作推出的《国家司法考试专题讲座系列》和《国家司法考试新航向系列》,以其权威而富有经验的作者团队、精炼准确的内容编排、科学合理的体例设计成为司法考试图书市场上考生认可度最高的经典辅导教材。该系列图书推出后,每年在大量采纳读者建议的基础上,作者、编辑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读者考生的口碑相传和品牌的确立,从2003年到2006年,这两个系列的司法考试图书销量连创新高,《重点法条解读》累计销售已超过30万册;《专题讲座系列》累计销售亦超过12万套。其中《民法69讲》、《诉讼法53讲》荣获2004年度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人民法院出版社诉称,其是“万国司法考试辅导系列丛书”的合法专有出版人。经过该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和大力宣传,该丛书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在全国司法考试辅导书市场上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占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2004年,该丛书曾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盗版图书的泛滥,该丛书的销售受到巨大冲击,销售额急剧下降,出版社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人民法院出版社决定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法院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07年年初,人民法院出版社委托专业市场调查人员对山东省各地市销售盗版书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量书店正在销售盗版“万国司法考试辅导系列丛书”的现象。5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委托的调查人员会同当地公证机关工作人员,向烟台、威海、淄博、青岛等6个地市的34家书店购买了若干盗版丛书,并进行了证据保全。
随后,人民法院出版社以涉案书店目无法纪,公然大量销售人民法院出版社享有著作权的盗版图书,给人民法院出版社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由,分别向涉案书店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涉案书店立即停止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各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经济损失3万元,并承担人民法院出版社支出的公证费、购书费等合理开支和诉讼费用。
庭审中,面对人民法院出版社出具的经过公证的涉案盗版丛书,涉案书店均表示认可。但是,涉案书店均表示,他们只是销售了很少的几套丛书,且并不知道他们销售的涉案丛书系盗版图书。因此,涉案书店均认为,人民法院出版社的索赔额过高,他们无法接受。
庭审结束后,在征得人民法院出版社和涉案书店均表示同意调解的意愿后,法官宣布休庭,择日组织调解。
庭审焦点
索赔3万元是否合理
案件审理中,面对人民法院出版社出具的经过公证的在涉案书店购买的盗版丛书后,涉案书店均无话可说。但是,针对人民法院出版社要求涉案书店各赔偿3万元经济损失的索赔请求,涉案书店均表示了强烈异议。
人民法院出版社认为,在涉案书店拒不说明盗版丛书的来源以及盗版贩子身份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出版社根本无法准确查清涉案书店的营业额和营业利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量或者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与权利人发行该复制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发行减少量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复制品市场销售量确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因此,人民法院出版社抽样调查发现,每年30多万司法考试考生中一半以上的人使用涉案丛书,结合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实际发行量,向每家涉案书店提出了3万元的索赔额。
涉案书店则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性质、后果等情节综合确定。因此,在人民法院出版社无法确切说明具体损失数额,且涉案书店只是销售了很少的几套丛书,而且并不知道涉案丛书系盗版图书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接受3万元的侵权索赔数额。
连线当事人
盗版受害者不仅是出版社
威海盗版案庭审结束后,人民法院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朱根英女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朱根英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不法书商即开始对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司法考试图书进行盗版,2005年盗版图书开始在全国泛滥。2006年,出版社为防盗版投资了一百多万元,正文选用特种彩纸,配加密光盘,赠读者卡号、密码以及上网听课,封面采用特种油墨,并且在媒体上连续多次刊登打击盗版的郑重声明。但是,由于盗版书折扣极低,以二几折甚至一几折出售,仍然严重冲击了正版图书销售市场。2005年,有关部门仅查处河南郑州古玩市场一地盗版书即达3万多套,几乎相当于出版社全年该系列书的销量。
2007年开始,不法书商对人民法院出版社司考图书的盗版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该社正版图书上市仅一周,北京图书市场上就出现了盗版书。一个月之内,出版社接连接到来自山东、四川、重庆、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甘肃等十几个地方的举报盗版电话。
朱根英说,与往年不同,2007年的盗版图书大肆利用网络邮寄销售,并招募学生在高校内进行宣传和兜售,而且根据盗版质量的不同(有高清晰本、影印本等),折扣也从1.5折到5折不等。
由于盗版图书的巨大冲击,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人民法院出版社的销量明显下滑,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朱根英特别告诉记者,为推出高品质的司法考试图书,人民法院出版社在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与发行的各个环节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些凝结着作者与编辑的智力和心血、承载着出版社巨大投入的精品图书,本应给出版社和著作权人带来应有的收益,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投入愈大而收益愈薄,智力创新越多而侵犯著作权越盛。如此恶性循环,出版社根本无法再投入更大的力量出版更多、更好的司法考试辅导图书。同时,盗版图书印刷质量低劣,内容错漏缺失严重,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隐患。
“如果不对猖獗的盗版图书进行严厉打击,最终受害的决不仅仅是出版社一家,读者、作者和守法图书经营者都将无法幸免。”朱根英最后如是说。
信息链接
司法考试辅导系列图书
人民法院出版社自2003年起出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系列图书,从开始的6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四大系列30个品种,以高品质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尤其是与北京万国学校合作推出的《国家司法考试专题讲座系列》和《国家司法考试新航向系列》,以其权威而富有经验的作者团队、精炼准确的内容编排、科学合理的体例设计成为司法考试图书市场上考生认可度最高的经典辅导教材。该系列图书推出后,每年在大量采纳读者建议的基础上,作者、编辑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读者考生的口碑相传和品牌的确立,从2003年到2006年,这两个系列的司法考试图书销量连创新高,《重点法条解读》累计销售已超过30万册;《专题讲座系列》累计销售亦超过12万套。其中《民法69讲》、《诉讼法53讲》荣获2004年度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