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二十四节令鼓”马来西亚“申遗”
字号: +-
563
记者昨日从炎陵县获悉,曾在炎陵表演过的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有望成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以及大马华裔文化遗产。
2005年9月12日,由马来西亚华侨首创并在大马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令鼓”,在2005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上擂响,以缅怀炎帝神农氏首创农耕之功德。这是“二十四节令鼓”首次在中国内地大型公祭活动上演出。至此,辗转海外近20载的二十四节令鼓,终于回到始祖的怀抱,回到了它最该回的地方。
据悉,二十四节令鼓由马来西亚华侨陈徽崇与陈再藩(小曼)在1988年原创,从马来西亚新山柔佛古庙发源而流传全球,今年9月16日已在发源地正式申请成为大马文化遗产。如今,二十四节令鼓在亚洲的华人世界,已成为一种结合鼓乐、中华智慧及书法艺术的演艺形式,更成为一种激励人心的中华文化符号,在许多大型的中华文化节庆上不可或缺。
马来西亚文化、艺术及文物部副部长黄锦鸿表示,虽然二十四节令鼓、大旗鼓及捞生皆源自中国,可是大马华裔却独创花式,如使用逾20尺高的大旗表演大旗鼓,并注入杂技表演等。二十四节令鼓在中国已失传,但大马华人却重新研究及创新,具有独创性及本地色彩,并且是大马华裔独有,很有希望成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及大马华裔文化遗产。
保护好中国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方铭
两年前,韩国人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至今余波未息——如今又传来二十四节令鼓等三项华人文化将申列马来西亚文化遗产的消息。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记者日前专访前来湖南出席屈原文化节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方铭。
韩国人让我们觉醒
背景: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消息传到国内,有很多人仍无法释怀。
记者:您怎样看待韩国“申遗”成功?
方铭:我们应该为韩国表示祝贺!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更何况这同属于儒家文化圈。韩国‘端午祭申遗’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们要对文化产生警觉,捍卫、传承传统文化。
多些“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背景: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相当部分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同时,人们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利用变得浮躁而充满“商业味”。
记者:您怎样看目前出现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方铭:经济与民俗的互动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一个国家几千年的文化是一个源源不断可以挖掘的宝库,只有不断去规划它、传承它,才能让宝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一定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2005年9月12日,由马来西亚华侨首创并在大马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令鼓”,在2005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上擂响,以缅怀炎帝神农氏首创农耕之功德。这是“二十四节令鼓”首次在中国内地大型公祭活动上演出。至此,辗转海外近20载的二十四节令鼓,终于回到始祖的怀抱,回到了它最该回的地方。
据悉,二十四节令鼓由马来西亚华侨陈徽崇与陈再藩(小曼)在1988年原创,从马来西亚新山柔佛古庙发源而流传全球,今年9月16日已在发源地正式申请成为大马文化遗产。如今,二十四节令鼓在亚洲的华人世界,已成为一种结合鼓乐、中华智慧及书法艺术的演艺形式,更成为一种激励人心的中华文化符号,在许多大型的中华文化节庆上不可或缺。
马来西亚文化、艺术及文物部副部长黄锦鸿表示,虽然二十四节令鼓、大旗鼓及捞生皆源自中国,可是大马华裔却独创花式,如使用逾20尺高的大旗表演大旗鼓,并注入杂技表演等。二十四节令鼓在中国已失传,但大马华人却重新研究及创新,具有独创性及本地色彩,并且是大马华裔独有,很有希望成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及大马华裔文化遗产。
保护好中国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方铭
两年前,韩国人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至今余波未息——如今又传来二十四节令鼓等三项华人文化将申列马来西亚文化遗产的消息。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记者日前专访前来湖南出席屈原文化节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方铭。
韩国人让我们觉醒
背景: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消息传到国内,有很多人仍无法释怀。
记者:您怎样看待韩国“申遗”成功?
方铭:我们应该为韩国表示祝贺!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更何况这同属于儒家文化圈。韩国‘端午祭申遗’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们要对文化产生警觉,捍卫、传承传统文化。
多些“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背景: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相当部分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同时,人们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利用变得浮躁而充满“商业味”。
记者:您怎样看目前出现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方铭:经济与民俗的互动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一个国家几千年的文化是一个源源不断可以挖掘的宝库,只有不断去规划它、传承它,才能让宝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一定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