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公司“滴滴”和“快的”前几日同时宣布停止对乘客的现金补贴,这似乎意味着从去年12月起,“滴滴”和“快的”这场令人咋舌的“烧钱大战”告一段落。然而,休战仅一周时间,“滴滴”宣布将以打车红包的方式来奖励用户,随后“快的”也推出了优惠券进行变相补贴,这两家公司开始以新的形式展开新一轮的用户争夺战。
不过,新竞争形势下的打车软件又出了问题。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打车软件“滴滴打车”正面临不正当竞争调查。其举办的两次抽奖式有奖销售活动所提供的奖品超过规定的5000元限额,可能面临万元处罚,目前已立案。可见,目前的打车软件市场乱象丛生,亟需有效监管的介入,相关标准及法规也应及早制定,同时,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在管理层面对企业的行为提出相应要求。
打车软件改明贴为暗补
打车软件完成了“跑马圈地”,补贴终于熄火。本月17日,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同时取消了对乘客打车的现金补贴,至此,持续了半年的“烧钱大战”正式熄火。然而,虽然没有了现金补贴,但是两大手机打车软件的营销竞争又以另外一种形式重燃战火。
回顾“快的打车”、“滴滴打车”之间的竞争,坊间概括为两个字——“烧钱”。从“滴滴打车”以“立减10元”的方式开展第一轮补贴,到“快的打车”的“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双方都在不停投入资金,加大补贴力度。据统计,目前追加投资金额已超过19亿元。经过大量的补贴烧钱后,毫无疑问,用户已对打车软件产生依赖。如今打车软件再度“携手”颠覆打车市场,也许接下来的“暗补”将是两家打车巨头竞争的新战场。
那么,“滴滴”和“快的”到底是怎么来竞争的呢?事实上,“后补贴时代”,两大打车软件的优惠措施变得十分多样。“滴滴”推出了“抢红包”的活动,而“快的”则是用积分换取代金券、抵扣车费的方式吸引用户。于是,明贴就变成了暗补,再次燃起了用户使用打车软件的热情。两大打车软件公司凭借着这些新的营销手法,开始新一轮的用户争夺。
春节期间风靡一时的抢红包又开始出现在微信上,不过这一次红包里的钱,来自“滴滴”打车,也只能用于“滴滴”打车。据了解,用户通过“滴滴”打车软件完成一次打车,并且用微信支付,就能得到一个红包,总金额、分成的份数以及每份的大小都是随机的,可以选择发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给好友们抢。这样的方式成功吸引了诸多用户加入“滴滴”打车的行列。某网友表示:“春节红包都是自己的钱啊,而这个打车红包就是打车之后,微信上就会显示有多少红包可以送给朋友了。用别人的钱送给自己的朋友,肯定更开心嘛。”
“快的”方面,从本月3日起,推出了“积分可以抵车费”活动,300积分换3元,600积分换5元。据介绍,积分还可以买彩票、换美食、看电影、订酒店,付车费时可直接抵车费。
“指尖上的竞争”乱象丛生
然而,在“烧钱”竞争的同时,打车软件涉嫌违规竞争的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据报道,今年4月下旬,北京一名工作人员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在打车到达目的地并付费后,软件弹出一个类似轮盘的摇奖界面进行抽奖活动,奖品包括奥迪轿车,以及爱马仕、香奈儿、LV等多款奢侈品牌商品。而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抽奖式有奖销售时,奖品不得超过5000元,这些奖品的价值显然已经超出了法律规定的限额。
此外,有相关人士指出,打车软件的做法扰乱市场秩序,与现有的出租车管理法规不符。该人士认为,出租车运行模式虽然也需要转型,但“打车软件”的一些做法确实扰乱市场秩序,违反现有的法规,如果这样做,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围绕打车软件的争议还包括骚扰乘客、影响驾车安全、变相拒载、推高行业竞争门槛等。
遏制乱象需标本兼治
打车软件用户市场,是两大打车软件公司通过烧钱大战,用现金补贴逐渐建立起来的,而在补贴取消后,打车市场出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乘客毁单数量大幅增加。没有了现金补贴,乘客约车后的诚信面临考验。而另一方面,打车“加价”问题也在日益凸显。
“后补贴时代”,打车软件出现的问题让人们看到:没有补贴的打车软件,用户粘性已经在下降,如何增强用户粘性并攫取客户剩余价值是打车软件需要思考的最大问题。对于打车软件而言,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服务,同时兼顾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才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一味地加大烧钱力度,或是热衷于制造宣传噱头,只能得到短期的甜头和由此带来的行业竞争的失序,牺牲的是行业整体的利益,自身也将趋于没落。
因此,争议不断的打车软件市场亟需有效监管的介入。打车软件是个新事物,任何新事物都会带来新问题,在享用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想发挥打车软件的积极作用,需要及时制定相关标准及法规。
另外,打车软件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从另一侧面进一步反映了出租车数量管制、市场供给短缺等问题,而这需要主管部门反思是否存在出租车供给不足的问题。针对此,业内专家指出,随着补贴政策的结束,打车软件行业也将整体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而相应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及方式也将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因而,今后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可在管理层面对企业的行为提出相应要求,以有效避免负面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