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常委吴冠中非常不解地说:“国外大的画廊和拍卖行,如果遇到假画,一个月内可以退画,政府执法部门对假画来源会法律介入,如果发现画廊和拍卖行造假,除了坐牢等法律责任,还会把它罚得倾家荡产,为什么我们打假画这么难呢?”
”这张画是假的”
“假的,这张画是假的。”5月11日,吴冠中在家里用手指着南方周末记者的电脑屏幕上一幅名为《池塘》的画说。在接听记者的现场电话时,上海的艺术投资者苏敏罗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和许多企业家一样,苏敏罗在股市、楼市不景气的时候,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2005年12月11日,苏敏罗从上海飞到北京,参加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在嘉里中心举办的秋季拍卖会。进入艺术品市场才4个月的苏敏罗,在这次拍卖会上买了一张吴冠中的油画《池塘》。
当时,这张《池塘》放在瀚海的拍卖宣传册的封面第二张,另外还有一套八张安徽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1版的明信片,其中一张是这幅吴冠中的《池塘》。
“前面拍卖的画小的都要四百多万,吴冠中的这张画很大,起价才180万,价格很便宜。”苏敏罗很幸运地捡了个“漏”。以230万元的价格拍到这幅画。加上拍卖行收的佣金23万,苏敏罗共付出了253万元人民币,高高兴兴把画捧回了上海。
让苏敏罗高兴的是,《池塘》买回来半年,一家拍卖行就找到她,说吴冠中的画大幅度升值,建议她出手。苏敏罗同意了,把画提供给这家拍卖行做拍卖手册的封面。她没想到,对方看到画以后告诉她,这幅名为《池塘》的画有问题,建议她与瀚海交涉。
苏敏罗马上找到当时瀚海公司主管经理李亚俐交涉,对方的答复是“很难判断画的真假……因为吴先生太出名了嘛,假画泛滥,吴先生也不可能对每幅画作鉴定”。感觉不妙的苏敏罗找了许多行内人做鉴定,结果“好多人都说是假的”。
在拍卖行业里,翰海公司是相当知名的一家拍卖行。成立于1994年的这家公司,不仅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还是中国拍卖行业最高资质AAA级拍卖企业,为北京市工商管理局认定的守信企业。
“这么大的公司怎么可能造假呢?”苏敏罗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不久,另外一家拍卖行到苏敏罗家里收画,看到《池塘》,希望她能够把这幅画拿去拍卖。心里有疙瘩的苏敏罗说:“你就别拍了,我是253万拍回来的,你帮我按这个底价卖掉就可以了”。这家拍卖行的人很高兴,直接联系了专门收藏吴冠中作品的收藏家郭瑞腾。
没过几天,《池塘》被拍卖行退回来了。雅昌艺术网上还出现了郭瑞腾的文章,开头就说《池塘》是“伪作”,而且“伪作《池塘》”有许多漏洞,如年份、地点、风格、题材、题字、尺寸、材质,但最大的漏洞是画的质量,是一张难看的画。如果排除投机、捡漏的心态,有眼力的收藏家是能辨出真伪的。
至此,苏敏罗想通过私下交易挽回损失已无可能。她只能重新回过头再找翰海。这次接待她的是翰海公司董事长温桂华和总经理勾惠贤。“他们在去年遇见我的时候都说会帮我解决这件事情”,可是,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苏敏罗聘请律师准备将瀚海公司告上法院以后,瀚海方面终于派人与她的律师见面,谈了几次的结果是,瀚海方面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退拍卖佣金”,提供假画的索卡画廊的老板萧富元则愿意“退给她一半画款”。最后,此事只能选择通过法律解决。
假画越打越多
89岁的吴冠中现在很少鉴定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艺术市场上关于他的“假画太多了,忙不过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即使他鉴定是假的,造假者和拍卖行也得不到法律的追究。
这让吴冠中很无奈。他已经记不清见过多少次自己的假画了,各种手法造假的都有,而且假画的质量越来越高,有时候不看原画,根本无法辨别真假。前些年是私底下的交易和街头的小画廊造假,现在则是国内的大的画廊和拍卖行也卷入造假,甚至直接参与造假。
“我现在只能是在家里看一些大拍卖行的画册和目录,遇到假画,我告诉他们是假的,他们不再拍卖,也不会追查,拍卖目录也不会回收毁掉,几年以后,这个目录都可以成为卖假画的证据,为以后的人卖假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因为他们收了假画的广告费;那些小的拍卖行和画廊卖我的假画,我根本管不过来。”
不是吴冠中不想打假,而是他发现在国内无法打假。“我只能起阻止拍卖的作用,不能够追查假画背后的黑手。对艺术品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既没有完善的法律,也没有鉴定机构和执法机构,造假者和拍卖假画的画廊、拍卖行没有任何法律责任,所以画廊、拍卖行和那些造假人联合起来造假。”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现行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条声明在任何一本拍卖目录中都可以找到。
也就是说,如果苏敏罗要追究拍卖公司的刑事责任,必须有“专家”在“拍卖前”向拍卖公司指出“假货”,但另一个问题却是,谁才是专家,书画的真假谁说了算?法律上没有任何解释。
这些年来,因为法律空白,“谁是书画鉴定主体”的争论在艺术品市场没有停止过。北京画院艺委会主席杨延文说,当前艺术品鉴定既没有标准,也没有一个法定权威鉴定机构,目前只有靠研究专家、画家家属、画家本人鉴定。
吴冠中不愿意鉴定画的真假与当年的那起《炮打司令部》案有关。1993年10月27日,上海朵云轩与香港永成拍卖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近代字画及古画拍卖会,吴冠中在拍卖前印刷的拍卖目录中发现署自己名字的《乡土风情》和《炮打司令部》都是假画。他马上通过文化部艺术市场司要求上海朵云轩撤下假画,结果对方不仅没有撤画,反而拍卖出52.8万元港币的高价。
无奈之余,很快,吴冠中在媒体撰文《伪作〈炮打司令部〉拍卖前后》,对此事进行揭发,而上海朵云轩却一口咬定此画确是吴冠中所作,并宣称画作无须作者本人鉴定,拍卖行自己的员工可以鉴定真假。
后来,吴冠中委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上海法院提起诉讼,没想到这起官司一打就是3年时间。1996年,最终吴冠中胜诉,但朵云轩不肯向吴冠中公开道歉,也拒绝向社会声明所拍是假画,最终,只能以法院向媒体发布公告了结这起官司。
1999年北京翰海“99迎春拍卖会”油画专场上,当拍卖第6号拍品、署名为吴冠中的一幅《风景》作品时,吴冠中的委托人在观众席上起身向买家声明,吴冠中说这幅画是假的。但这件假画最终以22万元人民币落槌成交。
即使身为全国政协常委,吴冠中也不能阻止假画的拍卖。大受刺激的吴冠中,从此不再对外鉴定画作真假。
“一锅粥”的市场
针对艺术市场的混乱,许多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艺术家,连续几年在全国政协会议签署提案,呼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就此完善法律,组建执法部门和监管机构,保障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提案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春天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就有6个与艺术市场有关的提案,而这6个提案中,涉及假画的就有两个。
如徐庆平委员就《关于规范美术品市场,建立国家鉴定机构的167号提案》,建议由国家成立权威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像严打音像造假窝点一样,严打假画制造者和贩卖假画的单位,并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一个是何水法、吴为山等13名委员联名的《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国艺术市场的2209号提案》,建议国家出台规范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艺术品鉴定机构,打击泛滥成灾的伪劣作品,保护著作者知识产权。
和中国作家协会有作家权益保障中心不同,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中国美术家协会说他们没有鉴定假画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很多人打电话给我们问假画鉴定,我们一律推荐去了荣宝斋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做鉴定”。
去年提交打击假画提案的河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茂才说,当前艺术品投资已被公认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越炒越热的市场需求为造假行为提供了市场基础,艺术市场充斥着鱼目混珠、以伪充真的现象和陷阱。
陈茂才认为,假书画泛滥成灾与腐败有关,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行贿送钱的形式已流于庸俗,有些人便改换手法,改送高价、显高雅的书画艺术品,这就为假书画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另外,市场失范,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打击乏力,也使得造假者有恃无恐。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他们铤而走险,令书画造假大行其道,出现了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的队伍,并渐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中国画研究院的李延声曾在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一个《规范艺术品市场管理之我见》的提案,针对当前的赝品泛滥,提出规范艺术品市场、保护著作权,完善《拍卖法》等一系列建议。
“我希望国家能够修改《拍卖法》的相关规定,明确拍卖行有鉴定真假和保证拍卖品真实性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对于参与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艺术品的单位或个人,适用刑法中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罪和著作权法中侵犯著作权的相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提案提出后,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给他的答复中解释说:“1997年的《拍卖法》除文物等特殊商品外,并没有对文化艺术品拍卖做出规定,2003年国务院第二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中,取消了文化部门对艺术品拍卖企业和艺术品拍卖活动的审批职能,文化部实际上丧失了艺术品拍卖的管理职能——文化部曾与商务、工商部门多次协商,一再强调艺术品的特殊性,希望将艺术品作为特殊商品,制定关于艺术品拍卖管理的细则,但一直未成达成一致意见。”
但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这个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因此,吴冠中非常不解的说:“国外大的画廊和拍卖行,如果遇到假画,一个月内可以退画,政府执法部门对假画来源会法律介入,如果发现画廊和拍卖行造假,除了坐牢等法律责任,还会把它罚得倾家荡产,为什么我们打假画这么难呢?” (记者 张英)
”这张画是假的”
“假的,这张画是假的。”5月11日,吴冠中在家里用手指着南方周末记者的电脑屏幕上一幅名为《池塘》的画说。在接听记者的现场电话时,上海的艺术投资者苏敏罗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和许多企业家一样,苏敏罗在股市、楼市不景气的时候,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2005年12月11日,苏敏罗从上海飞到北京,参加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在嘉里中心举办的秋季拍卖会。进入艺术品市场才4个月的苏敏罗,在这次拍卖会上买了一张吴冠中的油画《池塘》。
当时,这张《池塘》放在瀚海的拍卖宣传册的封面第二张,另外还有一套八张安徽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1版的明信片,其中一张是这幅吴冠中的《池塘》。
“前面拍卖的画小的都要四百多万,吴冠中的这张画很大,起价才180万,价格很便宜。”苏敏罗很幸运地捡了个“漏”。以230万元的价格拍到这幅画。加上拍卖行收的佣金23万,苏敏罗共付出了253万元人民币,高高兴兴把画捧回了上海。
让苏敏罗高兴的是,《池塘》买回来半年,一家拍卖行就找到她,说吴冠中的画大幅度升值,建议她出手。苏敏罗同意了,把画提供给这家拍卖行做拍卖手册的封面。她没想到,对方看到画以后告诉她,这幅名为《池塘》的画有问题,建议她与瀚海交涉。
苏敏罗马上找到当时瀚海公司主管经理李亚俐交涉,对方的答复是“很难判断画的真假……因为吴先生太出名了嘛,假画泛滥,吴先生也不可能对每幅画作鉴定”。感觉不妙的苏敏罗找了许多行内人做鉴定,结果“好多人都说是假的”。
在拍卖行业里,翰海公司是相当知名的一家拍卖行。成立于1994年的这家公司,不仅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还是中国拍卖行业最高资质AAA级拍卖企业,为北京市工商管理局认定的守信企业。
“这么大的公司怎么可能造假呢?”苏敏罗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不久,另外一家拍卖行到苏敏罗家里收画,看到《池塘》,希望她能够把这幅画拿去拍卖。心里有疙瘩的苏敏罗说:“你就别拍了,我是253万拍回来的,你帮我按这个底价卖掉就可以了”。这家拍卖行的人很高兴,直接联系了专门收藏吴冠中作品的收藏家郭瑞腾。
没过几天,《池塘》被拍卖行退回来了。雅昌艺术网上还出现了郭瑞腾的文章,开头就说《池塘》是“伪作”,而且“伪作《池塘》”有许多漏洞,如年份、地点、风格、题材、题字、尺寸、材质,但最大的漏洞是画的质量,是一张难看的画。如果排除投机、捡漏的心态,有眼力的收藏家是能辨出真伪的。
至此,苏敏罗想通过私下交易挽回损失已无可能。她只能重新回过头再找翰海。这次接待她的是翰海公司董事长温桂华和总经理勾惠贤。“他们在去年遇见我的时候都说会帮我解决这件事情”,可是,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苏敏罗聘请律师准备将瀚海公司告上法院以后,瀚海方面终于派人与她的律师见面,谈了几次的结果是,瀚海方面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退拍卖佣金”,提供假画的索卡画廊的老板萧富元则愿意“退给她一半画款”。最后,此事只能选择通过法律解决。
假画越打越多
89岁的吴冠中现在很少鉴定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艺术市场上关于他的“假画太多了,忙不过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即使他鉴定是假的,造假者和拍卖行也得不到法律的追究。
这让吴冠中很无奈。他已经记不清见过多少次自己的假画了,各种手法造假的都有,而且假画的质量越来越高,有时候不看原画,根本无法辨别真假。前些年是私底下的交易和街头的小画廊造假,现在则是国内的大的画廊和拍卖行也卷入造假,甚至直接参与造假。
“我现在只能是在家里看一些大拍卖行的画册和目录,遇到假画,我告诉他们是假的,他们不再拍卖,也不会追查,拍卖目录也不会回收毁掉,几年以后,这个目录都可以成为卖假画的证据,为以后的人卖假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因为他们收了假画的广告费;那些小的拍卖行和画廊卖我的假画,我根本管不过来。”
不是吴冠中不想打假,而是他发现在国内无法打假。“我只能起阻止拍卖的作用,不能够追查假画背后的黑手。对艺术品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既没有完善的法律,也没有鉴定机构和执法机构,造假者和拍卖假画的画廊、拍卖行没有任何法律责任,所以画廊、拍卖行和那些造假人联合起来造假。”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现行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条声明在任何一本拍卖目录中都可以找到。
也就是说,如果苏敏罗要追究拍卖公司的刑事责任,必须有“专家”在“拍卖前”向拍卖公司指出“假货”,但另一个问题却是,谁才是专家,书画的真假谁说了算?法律上没有任何解释。
这些年来,因为法律空白,“谁是书画鉴定主体”的争论在艺术品市场没有停止过。北京画院艺委会主席杨延文说,当前艺术品鉴定既没有标准,也没有一个法定权威鉴定机构,目前只有靠研究专家、画家家属、画家本人鉴定。
吴冠中不愿意鉴定画的真假与当年的那起《炮打司令部》案有关。1993年10月27日,上海朵云轩与香港永成拍卖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近代字画及古画拍卖会,吴冠中在拍卖前印刷的拍卖目录中发现署自己名字的《乡土风情》和《炮打司令部》都是假画。他马上通过文化部艺术市场司要求上海朵云轩撤下假画,结果对方不仅没有撤画,反而拍卖出52.8万元港币的高价。
无奈之余,很快,吴冠中在媒体撰文《伪作〈炮打司令部〉拍卖前后》,对此事进行揭发,而上海朵云轩却一口咬定此画确是吴冠中所作,并宣称画作无须作者本人鉴定,拍卖行自己的员工可以鉴定真假。
后来,吴冠中委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上海法院提起诉讼,没想到这起官司一打就是3年时间。1996年,最终吴冠中胜诉,但朵云轩不肯向吴冠中公开道歉,也拒绝向社会声明所拍是假画,最终,只能以法院向媒体发布公告了结这起官司。
1999年北京翰海“99迎春拍卖会”油画专场上,当拍卖第6号拍品、署名为吴冠中的一幅《风景》作品时,吴冠中的委托人在观众席上起身向买家声明,吴冠中说这幅画是假的。但这件假画最终以22万元人民币落槌成交。
即使身为全国政协常委,吴冠中也不能阻止假画的拍卖。大受刺激的吴冠中,从此不再对外鉴定画作真假。
“一锅粥”的市场
针对艺术市场的混乱,许多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艺术家,连续几年在全国政协会议签署提案,呼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就此完善法律,组建执法部门和监管机构,保障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提案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春天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就有6个与艺术市场有关的提案,而这6个提案中,涉及假画的就有两个。
如徐庆平委员就《关于规范美术品市场,建立国家鉴定机构的167号提案》,建议由国家成立权威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像严打音像造假窝点一样,严打假画制造者和贩卖假画的单位,并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一个是何水法、吴为山等13名委员联名的《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国艺术市场的2209号提案》,建议国家出台规范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艺术品鉴定机构,打击泛滥成灾的伪劣作品,保护著作者知识产权。
和中国作家协会有作家权益保障中心不同,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中国美术家协会说他们没有鉴定假画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很多人打电话给我们问假画鉴定,我们一律推荐去了荣宝斋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做鉴定”。
去年提交打击假画提案的河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茂才说,当前艺术品投资已被公认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越炒越热的市场需求为造假行为提供了市场基础,艺术市场充斥着鱼目混珠、以伪充真的现象和陷阱。
陈茂才认为,假书画泛滥成灾与腐败有关,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行贿送钱的形式已流于庸俗,有些人便改换手法,改送高价、显高雅的书画艺术品,这就为假书画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另外,市场失范,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打击乏力,也使得造假者有恃无恐。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他们铤而走险,令书画造假大行其道,出现了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的队伍,并渐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中国画研究院的李延声曾在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一个《规范艺术品市场管理之我见》的提案,针对当前的赝品泛滥,提出规范艺术品市场、保护著作权,完善《拍卖法》等一系列建议。
“我希望国家能够修改《拍卖法》的相关规定,明确拍卖行有鉴定真假和保证拍卖品真实性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对于参与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艺术品的单位或个人,适用刑法中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罪和著作权法中侵犯著作权的相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提案提出后,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给他的答复中解释说:“1997年的《拍卖法》除文物等特殊商品外,并没有对文化艺术品拍卖做出规定,2003年国务院第二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中,取消了文化部门对艺术品拍卖企业和艺术品拍卖活动的审批职能,文化部实际上丧失了艺术品拍卖的管理职能——文化部曾与商务、工商部门多次协商,一再强调艺术品的特殊性,希望将艺术品作为特殊商品,制定关于艺术品拍卖管理的细则,但一直未成达成一致意见。”
但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这个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因此,吴冠中非常不解的说:“国外大的画廊和拍卖行,如果遇到假画,一个月内可以退画,政府执法部门对假画来源会法律介入,如果发现画廊和拍卖行造假,除了坐牢等法律责任,还会把它罚得倾家荡产,为什么我们打假画这么难呢?” (记者 张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