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京沪杭三地学者发起商标公益无效 呼吁设立绿色通道宣告“恶意商标”无效 遏制乱投诉

发布时间:2017-03-29 来源:中华商标杂志 作者:黎长志
字号: +-
563

3月28日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在京召开研讨会,联合发布《借电商平台、行商标挟持:无显著性商标恶意投诉之现状与治理》,并宣布启动针对无显著性商标的公益无效项目,呼吁设立绿色通道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并对此类“恶意商标”宣告无效。 

会上,来自三个高校的教师刘晓春、张韬略、朱红英分别从恶意商标挟持现象的现状与危害、制度与不足、对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他们指出,目前针对电商平台的商家,出现了批量恶意注册不具有显著性的商标、并恶意批量投诉的现象,这些恶意投诉人通过“敲诈”被投诉商家进行牟利,在暴利的驱动下,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操作。这些行为已经对市场秩序和经营自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诚信商家造成了重大的直接间接损失,并大大增加了商标注册和投诉制度的负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指出:“信誉良好的商家特别在意自己的商品会不会被投诉、下架,只要删除,损失非常大,这是传统店铺无法想象的。即使通过申诉恢复下架商品,没有成交记录,也会造成间接损失,这是电商平台上观察到的新生态,不容回避。”例如,在服装上注册的“破洞”商标持有人针对淘宝平台上使用“破洞”来描述牛仔裤等服装商品的商家进行大量投诉,在饰品等类别上注册“吉祥物”的商标注册人针对淘宝平台上出售吉祥物饰品、摆件产品的商家提起投诉,涉及的商品件数都达到百万级别。 

在此基础上,三个机构将共同启动商标公益无效申请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的方式,共同对于明显不具有显著性的注册商标提起无效申请,同时呼吁商标局增加主动无效宣告比例,并针对此类无效宣告设立绿色通道。他们还建议加强对此类商标的审查力度,在商标审查阶段可参照行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数据设立黑名单,针对业已形成商业模式的恶意注册人的商标申请进行重点监控。

多位专家学者和法律界人士参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报告揭示的现象及其治理值得深入和持续关注,商标公益无效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社会意义。来自阿里巴巴、Ebay、顺丰、新浪的业界专家针对平台责任探讨了现有规定的不足和完善的方向,倡议立法和司法对确立清晰的平台责任边界,建立平台在特定情形下的免责机制。 

外交学院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副会长金克胜指出,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此类公益无效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通过权力的行使来明确权利的界限,也是法律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杜颖表示:“商标权的行使本身不应该造成符号垄断,这也不符合《商标法》的立法初衷,因此平台应加大与商标行政主管机关的交流,建立‘恶意商标’发现与宣告无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消除并进一步阻止其对正常市场经营秩序的影响。”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泽认为,商标权人如果明知道权利存在瑕疵而进行投诉,本质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显著性的认定在实践中经常存在一定困难,要求电商平台进行判断可能要求过高;应当加强对于平台商家的商标法常识的普及教育,使其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术界调研发现的问题亦引起主管机关和法院的关注。参加研讨会的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案件审理六处处长孙欧表示,当前商标注册申请呈现爆炸式增长,需要各界审慎研究相应对策。对于专家组提出的快速处置机制,过去商评委在处置商标抢注时也曾有绿色通道,但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质证程序是不容回避的;对于恶意商标难题,商评委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速审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张玲玲介绍了法院在审理商标案件中处理商标注册和保护关系的最新实践和研究动态,并表示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显著性以及商标恶意抢注问题一直都很受重视,她从完善“通知—删除”制度的角度,讨论平台责任认定的改进方向,并指出平台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具有过错。 

商标公益无效项目团队在会上表示,将会在四月份提交首批无效申请文书,针对最具典型性并影响广泛的无显著性商标提起无效宣告,并希望能够建立商标注册及评审机关与业界和研究机构的长期沟通机制,共同抑制商标恶意注册、挟持等投机行为,净化电商平台经营环境。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