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滴滴出行回应抄袭:灵感相似绝非抄袭

发布时间:2015-09-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伟
标签: 滴滴
字号: +-
563
  9日,“滴滴打车”宣布更名为“滴滴出行”,并且启用了新LOGO——一个横着的桔色大写字母D。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网友指出滴滴出行的新品牌标志,疑似“抄袭”印度设计师创作的牙医标志。

  近日,滴滴陷“抄袭门”的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网友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记者向滴滴出行求证此事,对方回应称:“撞衫”纯属巧合。但设计界专家则表示,为了加强创新,滴滴出行应更换更具特色的标志。

  设计师微博指出“抄袭”

  滴滴的新标志一出,便受到了大量的关注,随后网上便流传出“抄袭”印度设计师原创牙医标志的言论。商报记者搜索后发现,原帖是微博名叫“张洪科”的人所发,他的资料中称自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是知名平面设计师、唱片设计师和企业品牌形象设计顾问。

  “张洪科”的质疑帖发布于9月8日,并附上了滴滴出行的新标志图片和印度设计师创作的牙医标志,并@@了滴滴打车和滴滴打车客服。在他的帖中称,滴滴出行的新标志是印度设计师2014年2月在设计网站上发表的牙医标志。昨日,记者联系上“张洪科”,他称自己是9月7日看到滴滴出行即将发布的新标志,发现和印度设计师作品“撞衫”,就在微博对滴滴打车方面进行了提醒。但到了9月9日,滴滴打车更名并正式发布了该标志,他对滴滴出行继续使用该标志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

  在“张洪科”揭露了“抄袭”之后,网上的质疑声和吐槽越来越多。网友“曼特宁不加糖”表示:“抄得一模一样,你倒是稍微改改啊!”

  印度设计2年前传上网

  根据网友“张洪科”的提示,商报记者在一家名为“Behance”的美国网站上找到了印度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商报记者了解到该网站在2006年创立,是专业的设计人士发布、交流、分享作品的创意展示平台,集结了世界范围内的优质设计项目。

  网站上公开资料显示,上传该作品的印度设计师名叫Neeti Gokhalay,来自印度班加罗尔。通过对比后发现,Neeti Gokhalay为牙医机构设计的标志确实和滴滴出行的新标志外形非常相似,都是横着、未封口的字母“D”,但是牙医的标志稍显细长,且颜色为蓝紫渐变色。记者在该网站看到,Neeti Gokhalay上传该作品的时间是2013年9月。截至昨日,该设计已经被浏览了5396次,受到156人点赞。

  回应

  滴滴出行:设计“撞衫”很正常


  昨日下午,商报记者联系上滴滴出行公关部总监叶耘。叶耘表示,滴滴的新LOGO是由滴滴设计团队历时半年设计产生,从200多个版本中经过了内部激烈讨论选出最适合的一个,其最终稿也是经过了几十遍的修改而成。

  对于网友们的质疑,叶耘坦言,新LOGO设计比较简约,又源于字母的变形,遇到“撞衫”其实很正常,但绝不是抄袭,只是中印设计师产生了相似的灵感。

  此外,叶耘还表示,目前滴滴的新标志已经完成了商标注册,也尝试发邮件给印度的设计师以表示对其作品和工作充分的尊重,并对“撞衫”进行解释。

  链接

  这些“撞衫”都是巧合吗?


  1.今年5月,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复旦大学公布了新版的官方宣传片。但该片上线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引起巨大争议。最终,该片从复旦大学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下线。

  2.近日,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在微博上爆出一张新产品渲染图,然而却引起了众多骂声,因为这渲染图和iPhone6实在是太像了。甚至有网友说,这不仅是撞车,完完全全就是复制。

  3.2015年8月23日下午,《极限挑战》官方微博宣布节目停播。究其原因,官方的说法是节目编排问题,但大部分网友认为,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抄袭了韩国节目《无限挑战》,之后韩国方面将节目版权卖给了央视,而才会造成该节目延播。

  评论

  “撞衫”不应止于合法


  温暖的橙色,略带缺口的“d”字微笑,以温暖和不满足的追求来诠释着滴滴出行的新生。如果没有众多视觉设计者的吐槽和广大网友的围观,这个崭新的标志,将如同这个新生的产业一般,走进公众的心中。然而,涉嫌抄袭的剧情,迎来的却是公众的围观和质疑:创意匮乏的标签之下,受损的岂止是企业形象?

  尽管滴滴出行方面,一再否认其设计涉嫌抄袭,并着重强调其已完成商标注册。但不可否认的是,滴滴出行标志的主体形象,与印度设计师设计的牙医标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尽管二者时隔两年相距万里,但这种时空的距离,就观赏体验来看,并无法消解二者形象设计的关联性,难逃“设计剽窃”的嫌疑。

  对自身设计合法性的过度强调,其实并不能转嫁抄袭嫌疑的质疑。企业所面临的公关危机,也不是一句“撞衫其实很正常”便可以轻易敷衍。相较于以合法性来堵塞公众的悠悠之口,涉事公司倒不如重新进行方案修改,以新的设计来替代涉嫌抄袭的作品。 

        其实,滴滴出行新标志的“撞衫”,于广大企业恰恰是一次深刻的提醒:维护企业形象,公众需要的不是辩解,而是诚意。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