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持续数十年的“赖茅”商标归属之争,或因茅台集团成功注册而尘埃落定。
3月15日,茅台集团就“赖茅”商标使用发布声明,强调“赖茅”(注册号:4570381;第33类)商标为公司注册商标。当日下午,记者从茅台集团一位人士处证实,茅台成功注册“赖茅”。
商标花落茅台,其他“赖茅”酒原生产厂家是否就此让步?昨日(3月16日),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赖世家酒业)董事长赖世豪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服商评委裁定,虽此前相应诉讼并未成功,他计划未来向最高院进行申诉。
一位原生产赖茅的酒厂负责人表示,目前市面上众多的赖茅酒未来或被清理。业内人士分析称,茅台很有可能借助赖茅品牌发力中低端市场。
赖家后人表示“将申诉”/
3月15日上午,贵州茅台知识产权保护部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赖茅”商标为茅台集团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随后,茅台集团人士在电话中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该则声明属实,目前公司对“赖茅”的商标注册已经成功。
公开信息显示,“赖茅”酒是赖永初及兄弟赖贵山于1941年在仁怀茅台村兴办“茅台村恒兴酒厂”时所创。上世纪50年代,恒兴酒厂和其他几家酒厂一并收归国有,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即茅台集团)。
1982年《商标法》实施时,茅台提出了“赖茅”商标注册申请,于1992年获得商标使用权。2003年,归属于赖家后人的深圳赖永初酒业经销公司以“茅台3年未使用该商标”为由,要求撤销“赖茅”注册,同年“赖茅”注册商标被撤销。之后,茅台集团再度申请注册,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茅台注册“赖茅”商标。
2012年,赖世家酒业等公司不服国家商标总局商评委裁定,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中院维持原裁定。2013年赖世家酒业再度向北京市高院提起诉讼。
昨日,赖世豪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计划向最高院申诉。“将就商标权归属提出最后申诉,正在筹备。”赖世豪坚持认为,茅台集团数十年未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赖茅”商标,不应该归属茅台一方。
但另一位赖家后人在电话中无奈表示,“现在也没办法,这事(赖茅商标归属)打完了。”
北京金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汪世利律师认为,根据相应法律法规,从目前已公开材料来看,北京市高院的裁决已经基本决定 “赖茅”商标的归属,茅台集团对该商标的注册已经生效。另一长期关注此事的贵州律师亦表示,目前“赖茅”商标或已属于茅台集团,尽管赖家后人“还有权利申诉”。
“赖茅乱象”面临被清理/
茅台集团成功注册 “赖茅”商标,全国多地原生产赖茅酒的众多厂家或面临清理。汪世利表示,“赖茅”商标若确定归属茅台,其他中小酒厂再生产即构成侵权。
《贵州日报》去年底报道,据业内人士称,国内市场上使用“赖茅”二字的白酒品牌多达千余种,厂家也多达三四百家,产品价格从30元到1000元不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厂家实力大小不一。
在贵州白酒专家万兴贵看来,“赖茅”商标折射出的正是目前仁怀市乃至贵州省范围内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困境之一。
据万兴贵估算,通过其他原生产“赖茅”的酒厂这些年的培养,此前赖茅酒市场规模已达到50亿~80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仍有50亿元左右”。
如今,若“赖茅”商标就此确权,原“赖茅”酒生产厂势必面临转型。
前几年,一些原生产“赖茅”酒的当地厂家即开始转向自有品牌酒的生产。昨日,一位酒厂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他的公司此前已停止生产“赖茅”酒,转而以其他品牌为主。
该酒厂负责人预计,接下来,“赖茅乱象”或将被整顿,“估计乱不了多久,它(茅台集团)肯定要清理,其他厂家面临被清理”。
万兴贵也建议,其他中小酒厂不应再纠结于赖茅酒,“沉下心来做自有品牌”。同时在他看来,未来茅台借“赖茅”布局中低端市场的可能性不小。
茅台借势布局中低端?/
“茅台若运用赖茅得当,加上其品牌优势,其市场容量2~3年内或可达到100亿~200亿元的生产规模。”万兴贵表示,在他看来,此次茅台方面重申对 “赖茅”的商标归属权背后,或“暗示未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起来、推出产品”。
资深白酒经理人晋育峰就此公开评价,归属确权后,如果茅台将其定位于150元以下的酱酒,介于王子和迎宾之间,其前景被看好。合肥智卓营销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林林亦表示,“赖茅”若重归茅台,茅台要么雪藏,要么将其作为产品品牌进行系列化打造,“如是后者,此举将对茅台未来拓展大众酒市场形成有利局势”。
实际上,在贵州茅台的业绩中,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茅台系列酒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茅台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系列酒上半年营收仅为7.38亿元,同比下滑约31.85%。
四川1919酒类直供董事长杨陵江亦分析称,茅台官方发布相关声明,就是启用赖茅品牌的节奏,而且是迫不及待,茅台太渴望在100元到300元价位有所建树,茅台太需要业绩能快速体现的、爆炸性的增长点。
3月15日,茅台集团就“赖茅”商标使用发布声明,强调“赖茅”(注册号:4570381;第33类)商标为公司注册商标。当日下午,记者从茅台集团一位人士处证实,茅台成功注册“赖茅”。
商标花落茅台,其他“赖茅”酒原生产厂家是否就此让步?昨日(3月16日),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赖世家酒业)董事长赖世豪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服商评委裁定,虽此前相应诉讼并未成功,他计划未来向最高院进行申诉。
一位原生产赖茅的酒厂负责人表示,目前市面上众多的赖茅酒未来或被清理。业内人士分析称,茅台很有可能借助赖茅品牌发力中低端市场。
赖家后人表示“将申诉”/
3月15日上午,贵州茅台知识产权保护部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赖茅”商标为茅台集团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随后,茅台集团人士在电话中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该则声明属实,目前公司对“赖茅”的商标注册已经成功。
公开信息显示,“赖茅”酒是赖永初及兄弟赖贵山于1941年在仁怀茅台村兴办“茅台村恒兴酒厂”时所创。上世纪50年代,恒兴酒厂和其他几家酒厂一并收归国有,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即茅台集团)。
1982年《商标法》实施时,茅台提出了“赖茅”商标注册申请,于1992年获得商标使用权。2003年,归属于赖家后人的深圳赖永初酒业经销公司以“茅台3年未使用该商标”为由,要求撤销“赖茅”注册,同年“赖茅”注册商标被撤销。之后,茅台集团再度申请注册,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茅台注册“赖茅”商标。
2012年,赖世家酒业等公司不服国家商标总局商评委裁定,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中院维持原裁定。2013年赖世家酒业再度向北京市高院提起诉讼。
昨日,赖世豪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计划向最高院申诉。“将就商标权归属提出最后申诉,正在筹备。”赖世豪坚持认为,茅台集团数十年未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赖茅”商标,不应该归属茅台一方。
但另一位赖家后人在电话中无奈表示,“现在也没办法,这事(赖茅商标归属)打完了。”
北京金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汪世利律师认为,根据相应法律法规,从目前已公开材料来看,北京市高院的裁决已经基本决定 “赖茅”商标的归属,茅台集团对该商标的注册已经生效。另一长期关注此事的贵州律师亦表示,目前“赖茅”商标或已属于茅台集团,尽管赖家后人“还有权利申诉”。
“赖茅乱象”面临被清理/
茅台集团成功注册 “赖茅”商标,全国多地原生产赖茅酒的众多厂家或面临清理。汪世利表示,“赖茅”商标若确定归属茅台,其他中小酒厂再生产即构成侵权。
《贵州日报》去年底报道,据业内人士称,国内市场上使用“赖茅”二字的白酒品牌多达千余种,厂家也多达三四百家,产品价格从30元到1000元不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厂家实力大小不一。
在贵州白酒专家万兴贵看来,“赖茅”商标折射出的正是目前仁怀市乃至贵州省范围内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困境之一。
据万兴贵估算,通过其他原生产“赖茅”的酒厂这些年的培养,此前赖茅酒市场规模已达到50亿~80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仍有50亿元左右”。
如今,若“赖茅”商标就此确权,原“赖茅”酒生产厂势必面临转型。
前几年,一些原生产“赖茅”酒的当地厂家即开始转向自有品牌酒的生产。昨日,一位酒厂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他的公司此前已停止生产“赖茅”酒,转而以其他品牌为主。
该酒厂负责人预计,接下来,“赖茅乱象”或将被整顿,“估计乱不了多久,它(茅台集团)肯定要清理,其他厂家面临被清理”。
万兴贵也建议,其他中小酒厂不应再纠结于赖茅酒,“沉下心来做自有品牌”。同时在他看来,未来茅台借“赖茅”布局中低端市场的可能性不小。
茅台借势布局中低端?/
“茅台若运用赖茅得当,加上其品牌优势,其市场容量2~3年内或可达到100亿~200亿元的生产规模。”万兴贵表示,在他看来,此次茅台方面重申对 “赖茅”的商标归属权背后,或“暗示未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起来、推出产品”。
资深白酒经理人晋育峰就此公开评价,归属确权后,如果茅台将其定位于150元以下的酱酒,介于王子和迎宾之间,其前景被看好。合肥智卓营销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林林亦表示,“赖茅”若重归茅台,茅台要么雪藏,要么将其作为产品品牌进行系列化打造,“如是后者,此举将对茅台未来拓展大众酒市场形成有利局势”。
实际上,在贵州茅台的业绩中,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茅台系列酒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茅台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系列酒上半年营收仅为7.38亿元,同比下滑约31.85%。
四川1919酒类直供董事长杨陵江亦分析称,茅台官方发布相关声明,就是启用赖茅品牌的节奏,而且是迫不及待,茅台太渴望在100元到300元价位有所建树,茅台太需要业绩能快速体现的、爆炸性的增长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