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我国已公开国防专利3000余件

发布时间:2017-07-1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赵建国
标签: 创新 国防
字号: +-
563
  将导弹制造专利转化到民用医疗领域,诞生了一种可吞咽式微型胶囊内镜。病人服下这粒与普通药物胶囊同样大小的内镜后,微型胶囊内镜可沿着人体食道肠胃系统蠕动并实时拍摄视频和照片,其造影清晰,而且无痛无创、安全便捷。这是以色列军工专利向民用领域转化的典型案例。继日前北京科博会首设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展区后,日前,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防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专题展上,近2000件解密国防专利亮相展会,吸引了关注的目光。 

  “专利运用才能体现经济价值,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沉睡’的国防专利向民用领域转化,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是在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拓宽专利转化渠道、推动‘军转民’的有益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国瑞表示。 

  推进国防专利运用

  现在,登录公开的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点击“专利与成果”一栏,便可以看到解密的国防专利信息内容包括发明名称、专利号、专利权人、摘要等有关著录事项和技术信息,技术领域涉及材料、通信、测控、图像处理、飞行器设计、车辆等,展示出军民两用的显著特征和巨大潜力。从时间上看,2016年10月公开的解密国防专利有2400件,今年3月公开的解密国防专利有600余件,总和已超过3000件。

  “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大量国防优质专利只有有效转化应用于经济社会建设,才能利国利民,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所言,代表了业界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解决部分国防专利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国防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从2015年开始,组织千余家国防专利权人单位,对已授权国防专利逐件开展了密集的审核工作,由此使得国防专利得以批量集中解密,并发布在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上。

  这些信息正日益为社会所重视,作为国防专利权人的王江宁是某研究院的技术带头人,一天早上他接到一个来自一家企业的电话,对方说在网上看到他公开的解密国防专利,希望购得该专利的使用权以开发新产品。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网络平台让我的专利走出‘深闺’,被更多人了解,促进了专利的经济价值的实现。” 言及于此,王江宁颇为欣慰。

  “推进国防专利解密的机制改革,在审核基础上,公开并激活‘沉睡’的国防专利,加速把国防领域的优质创新要素引入民用创新领域,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大任务。”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伟海表示,要以此次国防专利解密为突破口,激活国防专利长期积淀的优质创新资源,将那些民用前景好、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国防专利向民用领域推广转化,这必将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培育和催生新产品、新产业和新供给,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打通转移转化渠道

  CDMA通信核心技术专利原属于美国军用,但美国高通公司在购得相关军用专利使用权后,围绕核心技术持续研发,终于推出了体系和标准完备的民用CDMA通信技术,至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仍然在使用这一技术。而美国高通公司只通过相关专利许可,便可坐收渔翁之利。通过“军转民”加自主研发的专利运营的商业模式,美国高通公司卖产品的收入虽然不及英特尔的40%,却创造出超过全球半导体行业老大英特尔的市值,成为业界盈利的巨头。

  为推动国防专利转化,加快军民融合专利运营工作,2015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财政部联合开展试点,在西安建成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平台的建设,对于促进军民技术融合、促进相关专利运营,规范专利运营业态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专利运营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多元、共生的基于专利运营服务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此军民融合运营平台以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已有信息资源为基础,按照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市场调节、政策引导、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的原则,通过信息资源的全面汇聚、整合与利用,建立知识产权与军民融合的桥梁,打通专利技术与产业实现间的壁垒,打造立足西安、服务西部、辐射全国、连通国际、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的集聚中心、交易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该平台有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收录解密国防专利3000余件,并且已经有12家军工集团、7所高校和多家商业网站发来专利运营的合作意向,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借助国防专利解密的有利契机,加速专利转移转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的活力。”孙国瑞认为,不仅如此,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