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发明专利 指引区域创新发展的罗盘

发布时间:2016-01-18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作者:崔静思
字号: +-
563
  江苏 提升价值 培育强企

  3.6015万件,这是问鼎我国2015年度省(区、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榜首的江苏省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际上,不仅仅是发明专利授权量高居榜首,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累计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已突破300万件,同样稳居全国首位,同时江苏省也自2008年以来连续8年专利申请量处于全国首位。

  在2015年中,江苏省秉承了一直以来的“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理念,进一步调整优化激励政策导向,把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发明专利方面。与此同时,江苏省政府还设立了杰出专利人奖,并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的项目给予高额奖励,还在全省布局了7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在工作中,江苏省坚持把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深入推进企业贯标工作,不仅成立了全国首个升级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委员会,还建立了绩效评价与贯标认证相结合的模式,扩大了企业的贯标覆盖面,推动了全省累计5032家企业参与贯标工作。正是贯标企业不断规范自身工作流程,大力挖掘自身的专利,成为了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大户”。

  点评:

  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这是江苏省能够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登顶的“秘诀”。这样的理念使得江苏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布局了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这样的做法,不仅使江苏实现了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也夯实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地位。

  北京 量质并举 融入大局

  2015年,北京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3.5308万件,位居我国年度省(区、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次席。除此之外,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60.4件,位居全国首位。在2015年的工作中,北京市推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同步提升,不断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局。

  在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席卷之下,北京市抓住首都高校科研资源和企业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为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北京市在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等领域引导建立了16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这些联盟内的企业在2015年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超过1.2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则超过了6000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近2.5万件。

  仅2015年前三季度,北京就已有8家企业和1家高校的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大关,4家企业和1家高校的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大关,成为了知识产权创造的“主力军”。

  点评: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在这样的任务面前,北京市的知识产权工作注重量质并举,推动发明专利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深度融入经济建设的大局。在这样的工作支撑下,以发明专利为主体,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应运而生,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广东 注重实效 屡创佳绩

  2015年,广东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3477万件,位居全国第三位。与之相对应的是,广东省在其他相关的数据统计中也十分引人瞩目,5家企业入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名单,广东以13.8878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首位,2015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高达1.5190万件,占全国总申请量的50%。

  市场化程度高的广东省,在推进发明专利申请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激励相结合,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促进发明创造增量提质,注重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效。在服务企业的工作层面,广东省推动了企业的贯标工作、促成全省27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广东省开展的产业专利分析预警及导航工作,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创造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广东省还大力推进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依靠联盟合力推动高质量发明专利的产出,推动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在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方面屡创佳绩。

  点评:

  在2015年的工作中,广东省进一步优化了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的制度设计,完善了知识产权资助和奖励政策导向,并鼓励各地落实知识产权资助和奖励配套政策,这从政策层面保障了专利的量质并举。同时,广东省强化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促进企事业单位完成贯标,此举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掌握核心专利的能力,发明专利授权量稳步上升自然水到渠成。

  浙江 找准支点 引领发展

  浙江省2015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2.3345万件。在发明专利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方面,浙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已连续多年稳居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五的位置。

  2015年,《浙江省专利条例》获得表决通过,突出了对专利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激励了研发人员提交高质量专利申请的热情,为浙江进一步深入实施专利战略、促进发明专利产出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找准了产业这个支点,通过大力加强企业专利工作力度,提升专利助推产业发展的成效。目前,浙江省已着力推进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推广工作和示范企业、优势企业申报评选工作,2015年有5家浙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0家企业成为优势企业、10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同时,浙江省还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并鼓励行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一系列的工作,使得一批优势企业和产业联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力作用。

  点评:

  浙江省的发明专利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走过的是一条从顶层设计到市场主体的发展道路。浙江省以制度为导向,通过企业贯标、示范企业评选、知识产权联盟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发明创造能力;这些工作推动了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带动全省形成了一批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带动了发明专利数量的大幅增加。

  上海 健全制度 激发活力

  在上海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市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上海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601万件。与此同时,上海市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6.998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件。

  2015年,在汲取了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基础之上,上海市通过推进知识产权评议、知识产权贯标、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数据库建设、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等试点工作,指导企业事业单位提升运用该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动,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

  一年来,上海新认定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8家,专利工作试点和示范单位14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8家,一批发明专利产出“大户”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上海市还着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推进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为企业的研发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

  点评:

  近年来,上海作为发明专利的高产地区,其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广受关注。上海市通过修订专利资助政策,引导资助资金向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等高价值专利倾斜,并设立了促进专利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的重要作用,真正促使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支撑了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山东 政策引导 助推创新

  2015年,山东省的年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1.5万件大关,达到了1.6881万件,同比增幅超过了40%。与此同时,山东省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达到了4.78件,同比增长30%。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的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山东共有3件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再创历史新高。

  在2015年的工作中,山东省注重从顶层设计进行规划,制定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推动全省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山东省政府还印发了《山东省专利奖励办法》,将专利奖由部门奖升格为政府奖。

  政策的引导使得山东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近年来,山东省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达到了5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幅则超过了40%。包括今年获得的3项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在内,在“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外观设计金奖9项,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点评:

  早在2012年时,山东省就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全省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数量“双倍增”的宏伟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山东省注重利用政策搭台、推动企业主体,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搭建政策平台,进而调动地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提高激励创造的配套资金,最终推动了企业的发明专利等高质量知识产权的产出。

  安徽 固本培元 带动全局

  2015年,安徽省的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较以往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飞跃。2014年尚以5184件授权发明专利位居全国排名第八位的安徽,2015年又上升了一位名列第七,但绝对数量却从5184件增长到1.1180万件。

  在这一年里,安徽省通过专利质量提升、知识产权评议等多重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引领和推动作用。其中,安徽省、市、县三级均设立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专利工作纳入到了政府日常工作之中。同时,安徽着重抓好合芜蚌试验区的示范带动工作,通过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强县,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市的创新效能得到了有效激发,三市合计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均超过了50%。

  安徽省企业2015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8.8倍和5.1倍,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3.9%和63.1%,企业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点评:

  安徽省的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异军突起,原因就在于安徽注重以提高专利事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为中心,通过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协调发展,使得专利创造助力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专利助推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安徽省坚持的区域示范和企业主体理念,更是使得知识产权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态势,带动了全省的发展大局。

  四川 战略领航 支撑转型

  与2014年相比,四川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15年中也有了较大的提升。2015年,四川省以910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稳居西部地区首位,较2014年的5682件增幅也超过了60%。除此之外,四川省专利申请总量、授权总量等数据统计也在西部地区中高居首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部知识产权强省。

  2015年,四川省以制定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川省专利战略》两个年度推进计划为主线,推动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并在深化企业和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及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百亿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百亿产业园区知识产权示范工程,推动541家企业开展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还在94家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其中35家通过认证。

  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上,近年来,四川省企业提交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在全省总量中的占比均由40%提升到60%以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申请年均增长50%以上。

  点评:

  在近年来的前十排行榜上,四川省一直是西部地区的代表之一。四川牢牢抓住建设西部知识产权强省这一主线,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不仅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提升,涌现了一批专利强企、强市,而且还有效助推了四川经济转型升级,使得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融合的紧密度进一步提高,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湖北 统筹推进 夯实基础

  2015年,湖北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766件,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而在激励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湖北省不仅统筹知识产权事业与全省发展大局相适应,也不断统筹知识产权政策与多方联动机制,还加强统筹了知识产权问题与社会工作需求,夯实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

  在统筹发展大局方面,湖北省分层次开展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推动武汉、宜昌等重点城市成为发明专利申请的“主力军”。在统筹多方联动方面,湖北省不仅优化了政策环境,还夯实了工作机构和经费基础,建立了上下协作、左右互通的工作机制,将专利创造运用指标纳入各类考核体系。在统筹社会需求方面,湖北省则将2015年确定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年,分两期选择375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设工程,给予引导经费近2000万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大局。

  目前,湖北省2015年的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较2010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超过了80%和200%。湖北省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突破4件,比2010年增长了近6倍。

  点评: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统筹各方工作和发展大局,充分调动了省内社会各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用化,通过实施专利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示范企业建设工程等专项工作,不断促进全省企事业单位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湖北省发明专利近年来的大幅提升,使得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健康快速发展。

  陕西 重点工程 优化结构

  陕西省2015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6812件,位居全国第十位。陕西省在2015年中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一一八工程”,提升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优化专利申请结构。

  “一一八工程”的第一个“一”,即做好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一年来,陕西省制定实施了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对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工作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提高发明专利等高质量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奠定了政策基础。第二个“一”,则是运用一套战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陕西省通过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方式,建立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的多个战略合作机制,开展了全省企业专利创造十强等工作,极大促进了相关单位对发明专利工作的重视程度。工程中的“八”,则是打好八大战役。其中,陕西省启动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在工业设计、光电信息等产业中采取“一产业一方案、综合施策”的办法,大力培育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带动发明专利数量的提升。

  点评:

  回顾2015年的工作,知识产权“一一八工程”的实施对陕西省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一系列旨在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工作,陕西省的专利申请结构继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陕西省企业涉及专利的产品产值达4900亿元,企业专利实施率达98%。(策划 吴 辉 文字 崔静思 )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