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2015专利风云(企业篇)

发布时间:2016-01-0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字号: +-
563

  苹果公司 停不下来的“专利战”

  对于2015年的苹果公司来说,“专利战”依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其在“专利战”中既有“失去”,也有“收获”。

  2015年3月,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陪审团裁定苹果公司iTunes软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侵犯了Smartflash公司“通过支付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管理”有关的3件专利权,需向对方支付5.329亿美元赔偿金。2015年12月,在经历了5年的“专利大战”后,三星公司同意向苹果公司支付赔偿金5.48亿美元。

  面对Smartflash公司的诉讼,苹果公司有可能“失去”5.329亿美元。涉诉专利缘何价值千金,其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专利代理人刘芳向本报记者介绍,3件涉诉专利的技术内容涉及在线支付认证、iTunes资料下载、支付认证的数据处理过程,即音频、视频、文字、软件以及游戏等其他形式的数据下载与付费管理的数据存储与存取系统。目前,苹果iTunes的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在线支付,向用户、移动终端提供相应的内容数据的下载服务。而目前整个移动端、Web端、机顶盒、电子书、智能电视、导航设备等,都是采用类似的模式。知晓了这些专利的重要性,再看Smartflash公司向苹果公司提出的8.52亿美元赔偿请求,人们可能就不足为奇了。

  Smartflash公司的这3件专利对于通过互联网提供内容服务的商业模式都有影响,因为提供这些内容服务都需要进行用户数据、支付数据的一些交互过程。正是因此,此案中如果苹果最终败诉,对于全球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可能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与三星的“世纪专利大战”中,苹果公司仍面临困境。三星公司此前在一份法庭文件中称,其之所以同意支付这笔赔偿金,是因为上诉法院命令三星公司向苹果公司支付专利赔偿金,三星公司曾就该裁定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但被驳回,所以三星公司不得不支付这笔赔偿金。三星公司表示,如果美国专利商标局认定苹果公司涉诉专利的专利权无效,或者美国最高法院接受了三星公司的复审请求,该公司将追回部分赔偿金。

  点评:

  与苹果公司相关的专利侵权诉讼总是能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赔偿金额高达数亿美元,有观点认为,这类专利侵权案件一旦成为司法判例,或将抑制创新、遏制竞争,为“专利流氓”发起诉讼铺平道路,并对市场经济和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当然,这些案件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增加,会激发更多的科技企业继续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出的优质产品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苹果公司停不下来的“专利战”再次警示国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专利实为利器。(本报记者 冯 飞)

  搜狗VS百度 8000万元争的不只是专利

  2015年10月,搜狗公司一纸诉状将百度公司告上法庭,称百度公司旗下的百度输入法侵犯了搜狗公司8件专利的专利权,要求赔偿人民币8000万元。这场8000万元的“专利战”,成为2015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备受关注的一起专利侵权诉讼。

  那么,搜狗公司索赔8000万元的底气何来?这8件输入法领域的专利又有哪些价值?对此,搜狗公司搜狗输入法产品负责人杨磊表示,这8件专利的技术内容既包括智能组词、新词发现、云输入等输入法领域的核心技术,也有表情符号、智能删除等与用户输入行为息息相关的周边服务,其都是搜狗输入法的核心技术。

  PatSnap智慧芽首席专利分析师贾郡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这8件专利的技术内容来看,其均为输入法领域的关键技术;从用户体验来看,这些专利技术与用户的输入速度和首次输入的准确性直接相关。

  事实上,搜狗公司和百度公司在输入法领域的“战争”早已打响。2015年4月,百度公司就针对搜狗输入法“劫持”百度流量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15年10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该案的一审判决结果,判决搜狗公司停止相关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百度公司50万元。

  2015年,搜狗公司和百度公司屡次在输入法领域“兵戎相见”,被业界解读为双方意图通过争夺输入法市场份额抢占互联网入口。那么,在输入法领域,搜狗公司和百度公司的专利实力究竟如何?如果来一场专利实力的比拼,谁会更胜一筹?

  贾郡经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2006年,搜狗公司首次在输入法领域提交相关专利申请,截至2015年10月30日,搜狗公司在该领域共提交了130余件中国专利申请,约60件专利申请已获得授权,技术内容涉及词条展示、词库更新、输入纠错等。2010年,百度公司首次在输入法领域提交相关专利申请,截至2015年10月30日,百度公司在该领域共提交了80余件专利申请,有6件专利申请获得授权,技术内容涉及词条选择、语音输入等。

  从两家公司的专利布局情况来看,搜狗公司在输入法领域的技术研发起步较早,专利申请量较大,具有一定的优势。百度公司虽然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起步较晚,于2010年才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但其近两年的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点评:

  有观点认为,搜狗公司和百度公司的输入法之争其实是为了抢占互联网入口。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用户输入的字符,收集用户信息和个性化需求,为企业向用户定向推送产品和服务提供准确依据。但输入法企业如何将技术优势尽快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专利布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谁在专利布局方面占得先机,谁就有可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本报记者 冯 飞)

  HTC与诺基亚 老牌手机的衰落与新生

  2015年是手机市场充满变革的一年,老牌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和HTC都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转折,但方向却迥然各异:在手机市场沉寂许久的诺基亚欲盘活自身专利储备,通过专利许可的形式寻找合作伙伴,以便再度重返手机市场;而曾与苹果试比高的HTC,由于在专利储备和基础专利上的缺失,加之在海外市场缺乏相应的专利布局,其销售业绩出现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两大手机巨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2015年9月,诺基亚除发布大量招聘软件工程师的信息外,还收购了美国第二大电信设备公司阿尔卡特朗讯,并于2015年初推出安卓手机系统应用--Z Launcher系统。尽管诺基亚已经失去了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但多年的技术研发、市场运营经验积累,让竞争对手不可小觑,特别是诺基亚拥有的大量专利储备,为其重返手机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与诺基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在国际市场季度销售额超越苹果和三星的手机制造企业HTC,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和挑战,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跌,使其不得不通过裁员和变卖厂房渡过难关。有关专家指出,HTC销售额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专利布局失误:一是HTC缺乏基础专利,作为从智能手机的代工工厂成长起来的企业,其在专利储备与核心技术上有所欠缺;二是HTC的海外专利布局缺失,对国际市场的考察、分析不够充分;三是HTC尚未全面构建核心产品的专利池,缺少核心专利;四是HTC没有将专利布局与产品、市场以及行业发展有效结合。

  诺基亚和HTC的不同信命运再一次揭示了知识产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手机制造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技术的研发和专利布局,另一方面还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国际市场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对竞争对手专利布局和总体实力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制定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点评:

  从诺基亚和HTC的经历中不难发现,加强专利储备与布局是智能手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王道。专利布局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到智能手机行业环境、竞争对手发展策略、目标市场、自身产品及其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等。从HTC和诺基亚截然不同的命运足见专利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要价值。(本报记者 冯 飞实习记者 李俊霖)

  阿里巴巴 身陷“成长的烦恼”

  俗话说,树大招风。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阿里巴巴,2015年烦心事不少。就在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手打击假货等方面达成共识不久,2015年2月,阿里巴巴在美国又遭到了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提起的集体诉讼。同年4月,美国IT公司Express Mobile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又对阿里巴巴提起专利诉讼。这一年,风光无限的阿里巴巴身陷“成长的烦恼”。

  美国律师集体起诉阿里巴巴,原因是阿里巴巴涉嫌在美国上市前信息披露不全,以及阿里巴巴及其高管在公司的商业运作、财务预期和持续的监管风险3方面作出了失实和误导陈述。事实上,上市公司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光是中国公司,就连美国本土公司都会成为这些律所和专业机构的“眼中肉”。由于美国法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严格的要求,一旦触犯相关法律,这些上市公司将面临严苛的处罚,这也使得美国有一批律所专门盯着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为了尽可能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通常只能破财免灾,被动妥协。美国律所起诉中国公司的背后,其实已经存在一条利益链。

  而早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初,就有专家预言其面临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此次可谓一语成谶。据了解,赴美上市的国内企业在美国遭遇专利诉讼,阿里巴巴并非首例。珠海炬力等公司在美国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正是因此,国内相关企业还需重视技术研发,加强专利布局。在具备一定专利实力后,国内上市公司可以与国外竞争对手进行专利交叉许可,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潜在的专利诉讼风险。

  不过,阿里巴巴显然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针对其备受诟病的假货问题,阿里巴巴推出了“码上淘”战略,利用二维码防伪技术,减少销售假货的现象,尽可能避免遭遇诉讼,但最终其是否能摆脱“成长的烦恼”,还有待市场检验。

  点评:

  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之所以成为诉讼的“靶子”,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公司打破了美国市场原有的利益格局,竞争对手将诉讼当作了一种商业竞争手段。与此同时,专利运营公司也希望通过向上市公司提起专利诉讼,向其收取更高的专利许可费或从和解中获益。选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面对有可能接踵而至的专利诉讼,应提前做好知识产权规划,积极在国际市场进行专利布局,同时加强专利预警分析,做好应对准备。唯有如此,当专利诉讼来临时,中国企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本报记者 吴 艳)

  小米公司 意欲打破“专利魔咒”

  2015年对于小米公司来说可谓多事之秋,而“专利魔咒”是小米手机在海外市场上遭遇的最大困难。

  2014年底,爱立信以小米公司侵犯其8件基础专利为由在印度提起诉讼,要求印度法院禁售小米手机,并要求其赔偿相关损失。2015年初,小米公司总裁林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公司在印度遭遇专利纠纷案件的影响已基本消除,并考虑在印度建厂。然而,此后不久,印度法院发布公告称,小米公司和爱立信之间的专利纠纷案将在2015年5月21日继续审理。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业内对小米公司专利实力的质疑。不仅如此,2015年12月,知名NPE(非专利实施主体)BlueSpike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也向小米公司提起诉讼。

  业内人士表示,在没有彻底解决专利问题之前,小米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进展始终会被束缚手脚。事实上,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公司就不断弥补自己的专利短板,2014年,小米公司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收购了芯片企业。近日,小米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30日,其提交的专利申请总数超过6000件,仅2015年其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就达到3738件,相比成立初期提交的35件专利申请,增幅超过100倍。而在3738件专利申请中,超过40%是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提交的海外发明专利申请,这也将成为小米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支撑。

  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除了合法利用专利、遵守当地法律规则外,还应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开发高质量的专利技术。此外,国际化的手机厂商不仅要筑牢自己的技术基础,同时还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专利诉讼的“紧箍咒”所束缚。

  点评:

  近年来,小米公司凭借全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小米公司在专利积累方面存在不足,使其深陷专利纠纷的泥潭。事实上,小米公司的专利之殇正是中国手机品牌进军全球市场的一个缩影。今后,我国智能终端企业走出国门时,还需加强技术研发,积极开展专利布局,警惕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陈景秋)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