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专利案件需要技术性人员参与审理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5-12-0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总第105期 作者:李正华,廖子珣
字号: +-
563
  专利案件高度专业化,涉及较为疑难、复杂的技术问题,因而成为知识产权审判的重点、难点。建立一种特殊的技术辅助制度,让技术性人员参与案件的审理,体现出迎接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也能够满足专利审判新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技术的专利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有关专利侵权的纠纷案件则有增加的趋势。据统计,2014年中国全国地方人民法院新收专利案件9648件,同比上升4.93%;技术合同案件1071件,同比上升12.86%。专利案件数量增加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2013年美国专利诉讼案件则比2012年增加了25%,达到6500件。 

  在专利纷争中大量涌现了涉及复杂技术与法律交织的疑难案件,案件审理难度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知识产权审判庭,相对来说不够专业,面对复杂、全新的专业性问题,往往难以准确拿捏。 

  专利案件涉及到大量专门性、技术性的事项,让法官掌握专业技术并让技术性人员了解法律知识成为了当今专利案件审理的难题之一。法官查明技术事实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辅助手段,通过建立一种特殊的技术辅助制度,让技术性人员参与案件审理无疑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纵观国内外的专利案件审理中的技术辅助制度,专业技术性人员参与案件审理有着不同的模式,而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法院对于技术性人员的定位以及制度设计亦各有不同。 

  专利案件高度专业化,涉及较为疑难、复杂的技术问题,因而成为知识产权审判的重点、难点。由于大部分法官不太了解专业的技术知识,而其审理案件时对相关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做出认定和判断则显得相当困难。因此,建立一种特殊的技术辅助制度,让技术性人员参与案件的审理,体现出迎接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也能够满足专利审判新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应专利、技术类案件数量日益攀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不到一个月,受理的专利纠纷案件便占据了较大比例。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快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呼声高涨,定纷止争、确定权利归属、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作为法院工作的目标之一,因而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审判技术辅助制度规范化发展的举措势在必行。因此在专利案件中引入技术性人员参与审判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作用的行为。 

  专利案件中法律争点与复杂的技术问题紧密相关,若无法对与事实关联的技术事项做出正确判断,将影响法官有效地查明事实及正确适用法律,从而影响案件审判的质量与效率。 

  专利案件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纯粹的技术认定问题,如涉案技术是否属于现有技术;二是对技术的法律认知问题,如判定相同侵权或等同侵权,确定赔偿数额等。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均离不开专业技术性人员,前者可依靠技术鉴定人员、专家证人等方法实现,但涉及后者时需要既了解技术又熟悉法律的专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知识产权案件对于技术事实查明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案件事实查明过程,技术事实具有高度专业性与复杂性,而在案件审理时,技术性与法律性中高度融合与统一,仅靠法官的力量查明技术事实已不能满足专利案件审判的需要,法官不一定了解案件中的相关技术特征,更不一定能够及时跟进技术的最新发展,因此无法对技术事项做出专业判断,更无法从法律角度进行价值评判,对于涉及到新兴技术领域的细节问题,如鉴定与比对,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让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性人员帮助法官获知、识别涉案技术事项,辅助案件审理。(作者:李正华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廖子珣 中山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 节选自《专利案件审理的技术辅助制度》)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