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自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利法执法检查工作启动以来,关于企业对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的意见与建议,每每成为执法检查组与来自基层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一线的负责人们着重探讨的话题。取证难、耗时长、成本高,一直是我国企业在专利维权纠纷中面临的“三难”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行业领域内,侵权假冒现象时有发生,专利权人在维权方面依然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障碍和问题。
针对我国创新主体存在专利维权取证难、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近日,一场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以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对专利执法的必要性、专业性、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人士呼吁,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符合国情的必然选择,应加大专利行政执法的力度,增加专利行政执法权限和手段。只有专利执法到位了,专利权的创新活力才能充分激发,才能形成保护、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取证难、耗时长、成本高
对于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在遭遇专利侵权纠纷时,因取证困难而制约企业维权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教育装备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龙公司)的遭遇具有代表性。“近年来,亚龙公司的产品受到市场好评,因此出现了大量涉嫌侵权的产品。在福建、山东、四川、重庆、江西等地,一些企业以亚龙公司的教育装备参数进行投标,严重侵犯了亚龙公司的合法权利,但我们在维权时却要面对取证难的困扰。”亚龙公司董事长陈继权深感知识产权维权的艰难,他说,“在维权过程中,异地取证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困难,虽然我们向涉嫌侵权的企业、学校、招标单位发了公函、律师警告函等,但对方依然置之不理,让我们的维权陷入了困境。”
面对群体性反复性非正常专利的侵权,企业的维权成本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华篷防爆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贺英介绍说,上海华篷研发的HAN9防爆技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推向市场后一些企业看到了利润空间,一哄而上,侵权该公司的事件很多,给该公司的项目维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目前监控和检索的情况看,有近20家企业和个人在防爆领域涉嫌侵犯了该公司的知识产权,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个人,从上海华篷维权开始到现在这些企业申请了上百件专利,大多是剽窃该公司的专利技术,改头换面进行了非正常申请,该公司向知识产权局递交的意见书达近百件,这些专利被宣告无效的20多件,目前还有一些在走程序。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确实深感无奈。面对现实,我们只有用这种方式打持久战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李贺英说。
会上,多家企业代表结合自身维权经历,印证了企业专利维权取证难、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他们也对专利行政执法主动、简便、快捷的特点予以了肯定,认为为解决企业维权之忧找到了捷径。为此,企业呼吁,应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加大对专利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罚力度。
加强专利执法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研究所所长杨建顺、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何炼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瑞、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等十几位专家学者结合案例,一致认为,强化专利行政执法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我国专利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强有力的专利行政执法;随着制度不断健全、内容不断深入,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已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工作路径;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其中有些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专利行政执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杨建顺强调,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力度,有利于扩充专利权人可供选择的救济途径;有利于主动及时保护权利人的权利,使权利人的维权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实施行政处罚;有利于建立一种对侵权行为的有效威慑,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起到预防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专利权公共利益价值目标,适应我国专利法律制度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何炼红建议,针对现状,必须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应通过修改专利法,在法律中增加专利行政执法的比重,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提供稳定、坚实、可靠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提高我国专利行政执法的效率。同时,着力解决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建设的问题,改变执法成本极高、执法效率极低、执法难度极大、执法开展极为不便的现状;解决地方行政执法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受机构编制制约、执法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物质保障的现状;解决专利行政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改变地方无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的现状,从而切实发挥专利行政执法的作用,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未来任重道远
据介绍,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积极开展集中检查、集中整治、集中办案活动,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深入开展“护航”专项行动,大力打击涉及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的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快速调处专利纠纷,积极维护权利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全国专利管理系统执法办案总量达1.6227万件,同比增长79.8%,其中包括专利纠纷案5056件,同比增长101.4%。与此同时,2013年,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增幅由上年的45.99%下降至1.33%;新收知识产权行政和刑事一审案件分别由上年的上升20.35%和129.61%下降至1.43%和28%。
“实践证明,专利行政执法途径符合我国国情,是满足我国当前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客观需要,是保障专利制度健康有序运行的客观需要,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孙国瑞说。
“是否能够有效保护专利权,对确保专利制度的有效运行、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海波表示,专利制度的设计与完善要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和专利保护的实际状况,有必要加快修改相关法律,为增加专利行政执法权限和手段、强化专利侵权救济、遏制侵权提供充分依据,保障其立法本意的实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