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目前在代表行业专利技术最高水准的发明专利领域,日本缝企无论是在申请数量还是授权数量方面都独占鳌头。据已有资料初步估算,目前日企在这两个专利领域的占有率约为80%-90%,其中,重机公司约占40%,兄弟公司约占30%,紧随其是大和、飞马等公司,而在2005年前,东海公司及爱信慧国、森本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相对较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全球缝制机械行业产品技术现状。
在多功能家用机、刺绣、平、包、绷等常规工业机种方面,日本企业已成为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排头兵,而在锁、钉、套等特种及特殊功能缝纫机方面,日本企业已全面突破欧美企业技术藩篱,自成体系。反观作为缝制机械“开山鼻祖”的欧美企业,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后,由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幻,已逐渐边缘化。虽然其在无油润滑、低噪声、针杆行程可调等方面的专利技术依然属于世界领先,但在近几年的专利申报企业里,除了被上工并购的杜克普公司偶有作为,其他企业已难觅踪影。
我国缝机企业的专利则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个领域。其中,在实用新型专利领域,国内企业占有率超过了90%,外观设计专利国内企业占有率为80%左右。从近几年专利申报状况来看,这两个比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08年行业申报的49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全为国内企业,445项外观设计专利中属国内企业申报的为420项,占有率为94.4%。
在发明专利方面,国内企业与日本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在2000年–2008年所有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国内企业获得不足30项,这其中还包含了一些非行业企业或人士发明的特种缝纫或刺绣方法专利,行业骨干企业发明专利的拥有量平均不足3项。笔者认为,导致行业专利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与日本缝机业相比,国内缝机业底子薄弱,发展时间较短,科技研发能力不足;二是目前授权的发明专利里,充斥着大量日企无创新性专利。日本企业利用前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成熟技术,这些技术大都在日本国内已申请了专利,或者已经失效。由于中国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比日本要晚,日企利用时间差和专利的地域特性,又将这些成熟技术申报为中国专利,这实际上也为国内缝机业的发展设置了大量的技术障碍;三是国内企业在对专利申请上自信心不足,急功近利。
众所周知,发明专利需要在设计原理上有所创新,但大量已获授权的日企发明专利文本显示,这种原理创新并非遥不可及。以某日本公司一个关于缝纫机飞轮的发明专利举例:该发明只是略微更改了缝纫机手动轮的结构,最大特点是是手动轮和轮毂间形成了一个槽,可避免线轴的缝线与手动轮或皮带粘结。对于国内缝机企业而言,类似这样的发明创新不少,但很遗憾的是企业往往由于对自身创新信心不足,或是图申报周期短、见效快等原因将发明专利申报成实用新型专利,人为地使产品在创新等级上及技术保护范围上打了折扣。
但可喜的是,最近几年,国内缝机企业在发明专利申报方面已有明显起色。2008年,国内缝制机械类的288项发明专利公告中,国内企业申报的专利已达101项,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23.3%,占当年发明专利总数的35%。可见,国内缝企已正视这些问题,加大了创新投入,转变了专利申报思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