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汇聚发展动能
字号: +-
563
“节能环保产业需要高技术支撑,依托20余件发明专利,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机遇,我们的专利产品已经销售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走出去’。”近日,青岛裕盛源橡胶有限公司(下称裕盛源公司)总经理郑祖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对“一带一路”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如同裕盛源公司一样,青岛市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依托专利加快“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汇聚了新的力量。
“无论是相关的企业还是地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都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拥有知识产权优势,才能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收到更好的成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新明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知识产权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知识产权作用凸显
所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两年来,“一带一路”在国内外得到了积极响应,国内相关地区和企业更是利用大好机遇,踊跃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是个考验。”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头人”,为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他率先在企业内部推行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迅速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如今,这家公司不仅专利申请连年递增,质量逐年向好,而且专利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产品由原来的50多个品种增加到电动搬运车、堆垛车、电动叉车等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专利产品出口到152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使企业生产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充分发挥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机遇,推动企业‘走出去’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倒逼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快速提升,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96万件和1万件,同比增长28%和67.8%。同期,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3%,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总体经济呈高开稳走向好态势。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知识产权工作既是机遇,也是动力,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与知识产权良好的互动作用带来的是创新活力和合作的动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技术创新合作为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包含技术合作的直接投资,直接投资额合计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同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外自贸伙伴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高新技术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实质是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刘海波表示,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也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商务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强调,要以科技创新、科技合作、知识产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要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以知识产权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当今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中,‘一带一路’建设越来越多地要依托知识产权。因此,相关地区和企业应不断壮大自身知识产权实力,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更多贡献,体现更好的效益。”曹新明认为。
“无论是相关的企业还是地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都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拥有知识产权优势,才能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收到更好的成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新明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知识产权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知识产权作用凸显
所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两年来,“一带一路”在国内外得到了积极响应,国内相关地区和企业更是利用大好机遇,踊跃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是个考验。”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头人”,为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他率先在企业内部推行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迅速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如今,这家公司不仅专利申请连年递增,质量逐年向好,而且专利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产品由原来的50多个品种增加到电动搬运车、堆垛车、电动叉车等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专利产品出口到152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使企业生产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充分发挥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机遇,推动企业‘走出去’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倒逼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快速提升,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96万件和1万件,同比增长28%和67.8%。同期,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3%,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总体经济呈高开稳走向好态势。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知识产权工作既是机遇,也是动力,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与知识产权良好的互动作用带来的是创新活力和合作的动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技术创新合作为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包含技术合作的直接投资,直接投资额合计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同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外自贸伙伴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高新技术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实质是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刘海波表示,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也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商务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强调,要以科技创新、科技合作、知识产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要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以知识产权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当今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中,‘一带一路’建设越来越多地要依托知识产权。因此,相关地区和企业应不断壮大自身知识产权实力,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更多贡献,体现更好的效益。”曹新明认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