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空前 力克海外痛点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中华液晶网 作者:
字号: +-
563
  2014年底,“专利”与“知识产权”成为科技领域内外的高频词,从老牌厂商华为、中兴、联想,到新晋者小米等,不仅长期向高通“进贡”,在海外扩张之路上还不时遭遇国际巨头的专利大棒而被诉讼、被禁售,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转发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计划》)的通知。《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力求将专利发明数量在2020年前增加三倍,并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信用标准。

  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题中之义。可以看出,政府正全面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中国“制”造大规模向中国“智”造迈进,使其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

  专利第一大国的专利痛点

  2011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此后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汤森路透集团此前的发布的《创新在中国—中国专利活动发展趋势与创新的全球化》报告显示,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从2003年的4万件增至2013年的62.96万件,远远超过美国的20多万件,成为全球专利产出总量最多的国家。

  但在专利第一大国光环下,一方面,核心专利、版权精品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全球话语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称,中国的专利商标连续多年生成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食物新品种,包括版权等等处在前列,但是我们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还不是知识产权的强国。

  正因如此,我国企业长期深受专利之苦。专利更是悬在中国IT厂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老牌厂商华为、中兴、联想,到新晋者小米等,不仅长期向高通“进贡”,在海外扩张之路上还不时遭遇国际巨头的专利大棒而被诉讼、被禁售,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在不合理的科研激励体制和专利审查体制下,大量“华而不实”的沉睡专利催生了专利泡沫。这也使得中国专利产业化率较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经济转型倒逼科技创新

  当前,支撑我国经济数十年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不断发生的全球贸易战也使中国“走出去”步伐大受影响。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中国“制”造须摆脱“三来一补式”(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低端代工模式,加快向中国“智”造蜕变,走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

  去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升级“中国制造”。而新近公布的《计划》则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路线图。申长雨表示,《计划》有三大亮点:一是首次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其中,在体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通用指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方面,要求从2013年的4件提高到2020年的14件,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强调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三是要求发挥知识产权的保障服务功能,通过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同时,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助力企业“走出去”。

  有机构认为,在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动计划》的发布以及发改委对高通专利垄断案的调查,标志着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已由过去的被动转变为主动。

  中国创新抢全球话语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将被置于全球竞争中经受考验。对于企业而言,全球化不仅是拓展市场的手段,也是检验竞争力的指标。汤森路透报告显示,中国一些企业在全球专利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华星光电、阿里巴巴、京东方、联想、腾讯、比亚迪、中芯国际和三一重工。

  小米的“专利门”表明,海外扩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捷径。互联网模式喧嚣过后,最终仍需靠构建坚实的专利组合去赢得市场。

  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汤森路透近日公布的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显示,华为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排名第41位。据新华社消息,李克强总理4日在考察华为公司最新技术实验室、“专利墙”及终端产品展示时表示,没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就无从依附。研究机构普遍认为,股权激励是华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密码”。

  另一方面,从中国华信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企业网业务、中移动收购泰国运营商True公司18%的股份,到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并购正成为中企强壮自身的杀手锏。普华永道报告称,2014年前三季度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量为176宗,较去年同期上升31%,交易总金额为40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不同于以往以资源并购为重点的海外并购,中企开始专注于高科技、电信等行业,并积极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寻找优质并购目标,将海外的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引入中国。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