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跨国研发中心涌入中国有利也有弊

发布时间:2007-08-1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字号: +-
563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数量已接近1000家。而在5年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独立和合作研发机构总共不超过200家。除了机构数量的显著增加外,研发投入也在加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信息显示,在中国近年来持续增加的研发经费中,外商投资企业作出了较大贡献,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比5年前提高了7.5个百分点,占到全部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的18.5%。

  前不久,WTO知识产权司司长奥滕在2007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和最具吸引力的研发投资地。毫无疑问,潜在的巨大市场规模,一致看好的科技创新市场前景,是这些跨国巨头涌向中国的根本原因。

  一切看上去都非常美妙: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研发中心迁入中国,会使中外资本、人才和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将使国内研发机构的国际视野更为广阔,在研发模式、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等方面有了直观的借鉴,并促进中国技术研发环境的变革。有人兴奋地预言:快速壮大的经济实力,加上科技创新展示的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使得中国进入了研发投资的起飞“前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越来越多的跨国研发中心凭借其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的优势进入中国,意味着中国企业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需要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实际上,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其重点工作并不在于“研发”,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品市场化、中国化,是为了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在这些外资研发中心里,基本上都不涉及核心技术,其基础性研究机构往往设在本国,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开发,验证这些技术成果的可行性。例如IBM中国研究中心有上千人的研发队伍,但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本地化项目开发。从每年IBM的技术专利中可以看到,几乎90%以上的技术专利都出自IBM在美国的研发中心,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不到1%。有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华研究机构投资中,有52%投入到了应用研究方面,只有33%投入到开发活动中。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恰恰相反。

  除了争夺市场以外,跨国研发中心进入中国在于技术控制。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有46%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建立独资的研发中心,首要目的就是要牢牢控制住研发活动,避免技术外溢,确立自己的技术垄断优势。即便是合资的形式,外方也注重控股权,或把中方的相关机构置于附属地位。我们注意到,很多跨国公司纷纷成立知识产权部,设立知识产权专员,对其在华知识产权活动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些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多属跨国公司总部,在中国的研发成果也要返回母公司申请专利,在华签署的技术合同大多也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越来越多,还加剧了人才“境内流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涉及高科技专业的人才大量流出海外,一度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大量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设立,海外科技人才开始出现回流,但其中多数流向了跨国研发机构。有关统计表明,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本地研发人员超过95%,国内人才“最优秀”中的40%、“优秀”中的45.7%都流向了三资企业。

  中国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导致利润低下,制约着研发领域特别是影响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而跨国公司在市场、人才和知识产权争夺中的强势地位,无疑削弱了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这将会进一步导致国内企业技术后劲不足,从而在研发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并修改或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加以规制和引导。比如,针对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研究成果不在中国申请专利问题,就有有识之士提出修改专利法,要求必须把中国作为原始申请地,不失为一种防止“技术资源流失”的良策。

  总之,任何事情都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害的一面,关键是管理者、参与者如何兴利避害。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