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量子
-
中国“量子鹊桥”技术可将量子通信速率提升四倍
当两个量子产生“纠缠”,一个变了,另一个也会瞬变,无论之间相隔多远——借助神奇的量子纠缠现象,人类可实现量子通信,但还面临很多挑战。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如同“鹊桥”,可将量子世界里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间的通信速率提升四倍。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梦想着构建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但一大技术难题是量子极易衰减,在光纤中的
发布时间:2021.06.03 -
中国学者首次在城市光纤网络中实现量子隐形传态
继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近期在合肥量子城域通信试验网上首次实现了预先纠缠分发的独立量子源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为我国未来构建可扩展的大规模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9月19日发表了该成果。 量子隐形传态是基于量子纠缠特性出现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根据量子力学研究,一旦两个量子之间产生了“纠缠”关系,那么无论相隔多远,一个量子
发布时间:2016.09.21 -
史上首次,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反事实量子通信
相比传统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以超高的安全性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一大方向,此前经常被报道的量子通信均是基于纠缠原理,今天要介绍的是一种更古怪的形式——反事实通信:两个接收者之间没有任何粒子传输的量子通信,这种不发送粒子传输量子态的效应也被称作量子芝诺效应。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期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实现直接反事实量子通信,在不发送任何物理粒子的情况下将一幅黑白位图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
发布时间:2017.05.18 -
量子密钥真的安全吗?
对传统密码安全的忧虑。根据已经发现的量子计算方法分析,目前的密码算法体系很难应对量子并行计算的攻击。一旦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广泛使用的密码算法将面临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 然而,新一代密码算法体系是否是传统密码算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物理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否具有更低的安全风险?目前,还很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列一个时间
发布时间:2016.09.22 -
隐形战机的“克星” 中国成功研制出量子雷达
被喻为未来将成为隐形战机“克星”的量子雷达,近日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4所研制成功。记者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获悉,这是中国首部基于单光子检测的量子雷达系统。 量子雷达探测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雷达探测与成像识别领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该量子雷达系统由中国电科14所研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电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学等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量子探测机理、目标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
发布时间:2016.09.13 -
我国量子计算云平台 上线两大国产量子编程软件
2月28日从合肥高新区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量子计算云平台(以下简称量子计算云平台)日前成功部署两大全新国产量子编程软件——isQ-Core、青果(Quingo)。这意味着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国内顶尖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国产量子计算软硬件结合迈出重要一步。 我国“九章”“祖冲之号”“祖冲之二号”等量子计算原型机相继问世,量子计算机高效运行和广泛使用离不开强大
发布时间:2022.03.02 -
备战量子科技:中国将迈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第一步
8月中旬,如果气象条件合适,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迈出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第一步。 此后,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卫星,建成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今年下半年,京沪量子通信干道也将建成,届时国内将初步形成广域量子通信体 系。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届时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也将建成。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全球 化的广域
发布时间:2016.08.10 -
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
发布时间:2016.08.16 -
中国科大首次研制成功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腔光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董春华研究小组与博士后邹长铃首次在 回音壁模式微腔内观测到基于腔光力体系的非互易光学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该成果于8月2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光在一般介质中具有双向传输的互易性,然而在光子集成电路中,对光的单向控制是经典和量子信息处理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因此
发布时间:2016.08.30 -
中国量子技术爆发:又一装备问世
8月16日,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升空,一时间,量子技术成为了热点话题。而在量子传感领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3所自主研制的基于量子技术的核磁共振陀螺原理样机也于不久前横空出世,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 “质疑+”激发创新潜能 “这就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给中央领导同志看的原理样机。”33所量子技术团队负责人秦杰指着展柜里的样机向前来参观的领导、专家介绍
发布时间:20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