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袁博
-
去除商标当心侵权
(作者:袁博 上海市二中院) 近日,有媒体报道,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m上一个名为“热量商标”的用户分享了很多图片,把常见食物和饮料的商标替换成食物的热量值,比如,该用户将麦当劳薯条纸盒上的“M”换成了“515”,意味着一盒薯条所含热量为515卡路里;在达美乐比萨盒正面标上“1680”;在一罐红牛饮料包装盒上标注“110”等。这种在食物上标注热量的方式简单明了,受到了粉丝的热捧,不到一周
发布时间:2016.06.23 -
商标中通用名称的认定规则
(作者:袁博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通用名称是指某类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包括行业内的规范名称和商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别称、简称、俗称等。通用名称属于“共用名称”(common term),仅能标示商品或服务的种类,无法发挥类似商标那样指示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功能,如“福尔马林”是甲醛的通用名称、“PDA”是掌上电脑的通用名称。正是通用名称这种“共有财产”的性质,使得消费者仅凭通用名称无法确定商品
发布时间:2017.05.27 -
论“适当引用”条款的适用
(作者:袁博 上海市二中院) 在影视作品中,出于情节摄制和拍摄需要,会不可避免大量出现他人的作品。例如,为了展现主人公的文化修养而在其卧室墙壁闪现名家字画、艺术雕塑等。对这些作品的使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视为侵权,就会对影视创作带来极大的阻碍。基于这一考虑,国外出现了“附带使用(incidental inclusion)”制度(属于作品合理使用的一种形式),具体而言,为拍摄影视作品而不可避免地
发布时间:2016.08.09 -
关于适用“不良影响”条款的几个问题
(作者:袁博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不良影响”规定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中,即“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具体而言,“不良影响”是指“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他构成要素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1]从字面上看,“不良影响”条款含义明确、容易理解,然而在具体适用中却存在大量的分歧和争议
发布时间:2016.12.21 -
去除商标当心侵权
(作者:袁博 上海市二中院) 近日,有媒体报道,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m上一个名为“热量商标”的用户分享了很多图片,把常见食物和饮料的商标替换成食物的热量值,比如,该用户将麦当劳薯条纸盒上的“M”换成了“515”,意味着一盒薯条所含热量为515卡路里;在达美乐比萨盒正面标上“1680”;在一罐红牛饮料包装盒上标注“110”等。这种在食物上标注热量的方式简单明了,受到了粉丝的热捧,不到一周
发布时间:2016.06.23 -
简论反向混淆案件中的计偿策略优劣
作者:袁博,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所谓反向混淆(reverse confusion),是与正向混淆相对的概念,即商标在后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使得消费者误以为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源自商标在后使用人。反向混淆的理论源自美国,但近年来已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可,并在“冰点”商标案、“浓浓”商标案、“慧眼”商标案、“蓝色风暴”商标案等诸多知名案件中得以应用。 一、反向混淆在商标案件中存在的正当性
发布时间:2016.10.08 -
商标中通用名称的认定规则
(作者:袁博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通用名称是指某类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包括行业内的规范名称和商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别称、简称、俗称等。通用名称属于“共用名称”(common term),仅能标示商品或服务的种类,无法发挥类似商标那样指示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功能,如“福尔马林”是甲醛的通用名称、“PDA”是掌上电脑的通用名称。正是通用名称这种“共有财产”的性质,使得消费者仅凭通用名称无法确定商品
发布时间:2017.05.27 -
《星际迷航》中的“克林贡语”构成作品吗?
(作者:袁博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人类的语言,除了祖先创造传承至今的各大语种(如中文、英语、法语)之外,还有在各种领域具有特定功能的语言。 例如,在音乐领域,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录、创作乐谱的语言之一,即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旋律的一种方法。 又如,在通信领域,有人于1837年发明了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属于早期的数字化通信语言
发布时间:2016.07.15 -
“偶得”作诗,版权归谁?
(作者:袁博 上海市二中院) 近期,一款名为“偶得”的能作诗的小程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点开这款程序,按要求输入几个字或者一个标题,它就可以据此作出很多首五言诗或者七言诗。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作诗”程序能兼顾平仄、韵脚等规则,具备了很高的专业度和仿真度。然而,由此也引发一个问题:这个“作诗”程序产生的作品,版权归谁? 版权归用户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用户只输入了几个字或一个标题,这些文字
发布时间:2016.05.31 -
论“适当引用”条款的适用
(作者:袁博 上海市二中院) 在影视作品中,出于情节摄制和拍摄需要,会不可避免大量出现他人的作品。例如,为了展现主人公的文化修养而在其卧室墙壁闪现名家字画、艺术雕塑等。对这些作品的使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视为侵权,就会对影视创作带来极大的阻碍。基于这一考虑,国外出现了“附带使用(incidental inclusion)”制度(属于作品合理使用的一种形式),具体而言,为拍摄影视作品而不可避免地
发布时间: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