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废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法释〔一九九九〕十九号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一千零九十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为了正确审理
发布时间:2016.07.19 -
专家解读最高法涉商业秘密司法解释
闫文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长期以来,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难办,当事人、律师和法官都觉得难。其中一个原因是关于商业秘密案件的规则太少,规定太笼统。虽然最高法院2007年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解释细化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但仍不够全面。近日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商业秘密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内容包括新增“算法、数据”等
发布时间:2020.09.17 -
最高法发布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部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自然人人格权益,保护人民群众“人脸”安全的重要规范性文件;是人民法院切实实施民法典,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司法举措。这部司法解释的颁布实施,对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相关案件、统一裁判标准、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实现
发布时间:2021.07.29 -
《关于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目次 一、《解释》的制定背景和起草思路 二、合同的成立与合同内容的确定 三、合同的效力与合同效力瑕疵的后果 四、合同的履行与履行障碍问题 五、关于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 六、关于合同的变更和合同的转让 七、关于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八、关于违约责任的法律适用 民法典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废止了根据合同法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一
发布时间:2023.12.29 -
帮助型专利权间接侵权行为的法律构成
作者:李扬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解释二》明确专利权间接侵权法律构成的意义 专利侵权判断一般情况下采取全面覆盖原则例外情况下采取等同原则,仅仅制造或销售用于专利产品生产的材料、设备、零部件、中间物等(以下简称专用品)的行为,或者引诱他人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并不直接侵害专利权。司法实务中,法官虽无法援引专利法条文认定此等行为构成直接或者间接侵害专利权,但仍然可以援引《侵权
发布时间:2016.07.18 -
专利权利要求的“最宽合理解释”:美国法的经验及借鉴意义
作者:刘庆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专利权利要求是一组语言符号,表达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专利权利要求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下简称CAFC)前首席法官Rich所言,专利是一场名为“权利要求的游戏”。[1]由于权利要求由语言符号组成,而语言符号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因此权利要求的解释对于理解权利要求的内容、划定专利权的边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专利法仅在
发布时间:2017.03.27 -
专利权利要求的“最宽合理解释”:美国法的经验及借鉴意义
作者:刘庆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专利权利要求是一组语言符号,表达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专利权利要求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下简称CAFC)前首席法官Rich所言,专利是一场名为“权利要求的游戏”。[1]由于权利要求由语言符号组成,而语言符号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因此权利要求的解释对于理解权利要求的内容、划定专利权的边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专利法仅在
发布时间:2017.03.27 -
功能主义解释论视野下的“电影作品”
”。该判决在法学理论界、实务界引起了高度关注。 事实上,有关体育赛事画面的法律性质、保护方式等法律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已有一些文献进行过论述。不过,这些文献主要是从立法论的角度展开,本文则是从解释论的视角,重点考察“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以下简称“电影作品”)的含义,并结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涉及的几个争议焦点展开讨论。 就技术发展引起的法律问题进行的解释论而言,大致
发布时间:2018.11.20 -
浅析商标法意义上的“恶意”
行为人不诚实心理状态的一个术语,即其明知缺乏权力,或者相反,不相信他的行为具有合法正当的理由,而故意为之。[2] 但就知识产权法而言,任何人均有权取得商标权、专利权及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无论是基于申请还是事实行为。 个人认为,之所以目前对于“恶意”无法直截了当的给出明确而无误的定义,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民法上定义“恶意”都是以“善意”为对照,谢在全先生、王利民教授等在论述无权占有等制度时,均是以解释善意占有
发布时间:2019.11.22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16〕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16年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3月21日 为正确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
发布时间: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