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数据竞争
-
微博大战脉脉:大数据不正当竞争第一案的烧脑庭审
这是我国首例大数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不仅再次警醒第三方开发者必须遵守道德、商业秩序,也提醒互联网平台、消费者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微梦公司诉脉脉软件不正当竞争案一审庭审现场 “脉脉”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被诉 2016年12月,“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终审宣判。法院认定脉脉的经营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驳回其上诉,维持一审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新浪微博
发布时间:2017.04.11 -
第三方开发者须遵守商业秩序,大数据引发不正当竞争第一案
的0pen API合作模式,还容易引发“技术霸权”的恶性竞争,即只要技术上能够获取的信息就可以任意取得,从而破坏了互联网的竞争秩序。 同时,案件也暴露出微博平台对于用户信息保护有所欠缺。例如,虽然要求开发者必须申请接口权限才能调用信息,但脉脉未经许可同样也能调用教育和职业接口。 因此,法院也要求微博平台提高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力度,“数据提供方不仅应将用户数据信息作为竞争优势来加以保护,还应将保护用户数据
发布时间:2017.02.07 -
大数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
转化成为数据产品的商标权以及含有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中的商业秘密等。因此,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数据信息和大数据产业提供相关的法律保护。在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从而真正地做到协调与平衡技术创新激励与个人权利的保护之间的关系。 3、知识产权制度对大数据信息和产业的司法保护概况 鉴于大数据集合的复制成本低廉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17 -
大数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
转化成为数据产品的商标权以及含有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中的商业秘密等。因此,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数据信息和大数据产业提供相关的法律保护。在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从而真正地做到协调与平衡技术创新激励与个人权利的保护之间的关系。 3、知识产权制度对大数据信息和产业的司法保护概况 鉴于大数据集合的复制成本低廉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17 -
公开数据爬取行为的正当性判断
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的规定,属于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本案中,A公司经营的“搬家助手”应用,未经授权非法爬取第三方平台数据达一千八百万余条,并将上述数据上传至某平台后台,供其会员开设与第三方平台内经营者同样的店铺,属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反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二条规定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
发布时间:2023.05.30 -
裁判文书网数据竟被标价售卖,专家:爬虫获取涉侵权
8月1日,记者从某网购商城看到,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网的数据被标价0.1元到1元不等出售。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判决书都是公开的,为什么会被售卖?获取裁判文书网数据的手段对于网站是否有危害呢? 网售数据,价格需“私聊”获取 记者在某网络商城中看到,有标注来自湖南、广东、山东等多地的商家均声称出售裁判文书网的数据,其中不少商家声称其数据量超6000万条。而据裁判文书网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裁判文书
发布时间:2019.08.06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中“商业数据条款”的契合与平衡
摘要:自《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其第十八条“商业数据条款”即成为各界热议之主题。《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此次修订,结合数字经济领域竞争行为的特点,对数据获取和使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定。可以预见,“商业数据条款”的增设对于数据权益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将为数据类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带来明确的规则指引,为当前司法实践中散见于个案的数据权益保护规则奠定体系化的基础。 自
发布时间:2023.11.13 -
以新浪微博诉脉脉案为例看反法第二条的适用
作者:张玲玲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新浪微博诉“脉脉”不正当竞争案被称为大数据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第一案,该案确立的互联网技术不正当性判断方法、法律适用条件等,持续在行业保持热议。围绕这一经典案例,2017网络法青年工作坊邀请该案主审法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张玲玲,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在网络不正当竞争中的适用问题与学员交流探讨。 以下为张玲玲法官演讲全文: 新浪微博与脉脉的案件说首例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7.08.24 -
以新浪微博诉脉脉案为例看反法第二条的适用
作者:张玲玲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新浪微博诉“脉脉”不正当竞争案被称为大数据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第一案,该案确立的互联网技术不正当性判断方法、法律适用条件等,持续在行业保持热议。围绕这一经典案例,2017网络法青年工作坊邀请该案主审法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张玲玲,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在网络不正当竞争中的适用问题与学员交流探讨。 以下为张玲玲法官演讲全文: 新浪微博与脉脉的案件说首例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7.08.24 -
数据抓取的边界在哪里?
过度威慑,从而阻碍数据流通和产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以公开的用户生成内容为例,来探讨数据抓取的边界。 现有司法实践的特征 此前有关数据抓取引发权属争议的司法实践,呈现以下特征:第一,无论涉及到抓取个人信息,如微博诉脉脉案,还是用户生成内容,如大众点评诉百度案,数据抓取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者,典型的场景是没有获取用户的授权,因此,法官不需要考虑支持甚至授权抓取行为的用户意志在行为正当性评价中的角色
发布时间: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