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智能
-
高盛:人工智能报告中文版
[NextPage][/NextPage] [NextPage][/NextPage] [NextPage][/NextPage] [NextPage][/NextPage] [NextPage][/NextPage]
发布时间:2017.11.30 -
人工智能可以诊断结肠直肠癌
AI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预测心脏病、侦测老年痴呆症。新研究告诉我们,AI可以用来诊断癌症。日本研究人员找到一套方法,可以用AI诊断结肠直肠癌肿瘤,在肿瘤变成恶性肿瘤之前就能发现。 怎么做到的?研...
发布时间:2017.11.01 -
三星 Gear S 智能手表新专利曝光:表带电池+屏下指纹
日前,三星公司的一份专利文件遭到泄露,文件显示,三星公司申请了两个在智能手表方面的新专利。这两个新专利是:表带内置电池、屏下感应器。 具体来说,第一个专利是一个智能手表的表带设计,该设计与以往柔软舒适的表带不同,该专利将电池内置在了表带之中,通过针式插头连接手表主体。 这个专利设计需要把电池做到足够小,而且必须柔软到一定程度才行。 当然,电池内置在表带之中,就能极大的给手表主体节省下空间,加入
发布时间:2018.01.08 -
试管中竟诞生了AI神经网络!加州理工钱璐璐团队最新突破,AI 编入合成生物分子电路将可行
微小精确、逻辑紧密、储存容量大……从计算机初始发明以来,科学家们就在不断用复杂的发光二极管和微电路,挑战着人们对于智能的认知。但除了冰冷的机械部件,生物体内活跃着的分子,也能满足人们在计算机时代对智能的疯狂幻想。人工智能的触角,开始延伸到这片新大陆上。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钱璐璐教授就是这些“冒险家”之一。曾经用核苷酸制造出 DNA 机器人的她,如今把目光转向了大热的机器学习领域。在7月4日的
发布时间:2018.07.09 -
美国公布长达35页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设备也将把目前许多工作,比如监视,管理,以及维修等需要人力的工作自动化。物联网、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这三大技术之间的合作将会在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网络,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实现巨量的商业交易。 但是,虽然物联网会提高经济效率、公共安全,以及个人生活,它也会加重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恐怖分子,犯罪集团以及敌对势力将会利用物联网作为新的攻击手段。而物联网中所包含的大量数据也会诱惑
发布时间:2018.08.31 -
日本专利审查制度下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撰写留意点
日本专利局在近期发布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专利审查案例中【1】,通过6个案例对说明书记载要件中的可实施要件(日本专利法第36条第4款第1项)和权利要求记载要件中的支持要件(日本专利法第36条第6款第1项)的审查判定方法进行了阐释,通过4个案例对权利要求的创造性(日本专利法第29条第2款)的审查认定标准进行了说明,并且简单地提及了与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紧密联系的发明符合性要件(日本专利法第2条第1款
发布时间:2019.04.16 -
安倍新内阁面临巨大经济挑战
工资和物价一直都跟不上。 为取得这些方面的进展,日本需要提高潜在增长率(目前低于1%)。鉴于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因此必须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率。 日本政府6月发布的战略性增长计划呼吁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技术以把日常物品纳入互联网从而实现增值。 新内阁需要放松管制以加强对这些先进工具的使用,包括制定有关“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e)”的立法并由此通过暂停某些规定来促进
发布时间:2017.08.10 -
战疫!创新成果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原标题:深耕创新久 疫时显作为 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与防控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社会各界均响应国家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疫区缓解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众多科技企业不仅捐款捐物,还利用自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体温检测、疫情防控等方面为抗击疫情助力,他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本文对
发布时间:2020.02.18 -
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www.moj.gov.cn
发布时间:2023.04.12 -
王迁:再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摘要:著作权法以鼓励创作为目的,只有人才能理解和利用著作权法的激励机制,因此只有人的创作成果才能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认为作品不必来自于人的“独创性客观说”不能成立。著作权法将作者之外的其他民事主体拟制为作者,前提是存在自然人创作的作品。以可将人工智能或其研发者、使用者拟制为作者为由,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为作品的观点不合逻辑。人工智能的研发者和使用者均不能基于自由意志直接决定人工智能生成
发布时间: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