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互联网+
-
“流量劫持类”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探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互联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作为支撑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流量”无疑已成为互联网竞争中的关键争夺点,可以说,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竞争都围绕着“流量”而展开。因此,“流量劫持类”纠纷成为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高发类型。由于流量争夺是互联网领域竞争的核心,如何判定流量劫持行为的边界,找出能准确适用的判定路径,从而将流量劫持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甄别出来,促进互联网行业
发布时间:2021.01.18 -
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专条”的类型化分析
涉网不正当竞争纠纷的主要特点,系因法律尚未对新兴商业模式或新技术发展给予充分关注,从而导致现行成文法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并引发法律适用方面的困境。而针对目前专条规定的类型化区分不够全面,相关论证分析还欠科学等不足,仍有必要在现行“互联网专条”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论证及谨慎界分。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即“互联网专条”)的规定,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
发布时间:2022.04.07 -
北京互联网法院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十大典型案例
、某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许可,在某品牌汽车上的某视频车载应用提供涉案作品侵犯了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被告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某公司”)辩称相关视频系由用户上传,其行为不构成侵权;被告肇庆某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辩称其系某品牌汽车的生产制造商,与案件无关;被告广州某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辩称其仅向某品牌汽车车主提供车载移动互联网和某视频应用的下载服务,无法控制作品提供行为且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不应
发布时间:2024.08.27 -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严打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该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强化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规划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 规划强调,“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领域知识
发布时间:2017.02.08 -
大可乐手机:专利“武器”少 “沙场”终折戟?
3月8日晚,互联网手机品牌“大可乐”的创始人丁秀洪对外宣布,由于行业竞争和资本洗牌等原因,大可乐手机将暂停业务。在此之前,已有多家耳熟能详的国内手机品牌如熊猫、波导、夏新等退出人们的视线。与夏新等传统手机品牌不同的是,大可乐手机退出市场,被很多人视为一批手机小品牌倚靠互联网创业失败的缩影。 业内人士认为,表面看来,资本问题也许是压倒大可乐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深层次原因是大可乐手机创新能力不强
发布时间:2016.03.24 -
互联网环境下的侵害商标权行为认定
使用生产者的商标,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销售这个产品。一般的情形下,这种行为根本不会发生纠纷。因为生产者对于合法销售他产品的销售商,一般不会起诉。但是发生纠纷的话,主张自己是合法销售正品的销售者,有义务证明自己销售的产品是正品。若销售者不能举证自己卖的是正品,这时会构成未经许可的非法销售。另外,销售者还可以证明自己具有合法来源,从而免于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环境下,网店不能证明自己销售
发布时间:2017.07.19 -
“互联网+”背景下商标司法新问题(二)
作者:张玲玲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商标保护是商标注册的直接价值追求亦是商标权的根本目标。但商标权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得其保护范围和程度具有很强的弹性。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紧密关联,商标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双重指代以及各种APP、公号名称与商标的重叠,使得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和程度出现新的弹性空间,“互联网+”环境中,企业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经营模式不断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时
发布时间:2016.09.13 -
“互联网+”背景下商标司法新问题(二)
作者:张玲玲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商标保护是商标注册的直接价值追求亦是商标权的根本目标。但商标权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得其保护范围和程度具有很强的弹性。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紧密关联,商标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双重指代以及各种APP、公号名称与商标的重叠,使得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和程度出现新的弹性空间,“互联网+”环境中,企业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经营模式不断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时
发布时间:2016.09.13 -
互联网环境下的侵害商标权行为认定
使用生产者的商标,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销售这个产品。一般的情形下,这种行为根本不会发生纠纷。因为生产者对于合法销售他产品的销售商,一般不会起诉。但是发生纠纷的话,主张自己是合法销售正品的销售者,有义务证明自己销售的产品是正品。若销售者不能举证自己卖的是正品,这时会构成未经许可的非法销售。另外,销售者还可以证明自己具有合法来源,从而免于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环境下,网店不能证明自己销售
发布时间:2017.07.19 -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式
主持人 浙江省副省长 高兴夫: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大家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即将成功落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大会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对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高度重视。在两天半时间里,来自80多个
发布时间: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