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假冒商标罪
-
河北省滦南县GLD农具公司被控假冒“飞鹰”商标辩护撤诉案
河北省滦南县GLD农具公司为菲律宾某公司提供定牌产品加工服务。菲律宾公司在菲律宾持有“飞鹰”商标(下称“涉案商标”),双方也在合作中就涉案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约定。 2014年,乐亭县YN农具厂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声称GLD农具公司生产“飞鹰”产品侵犯了其名下的第5241386号注册商标权,侦查机关受理立案,对此事进行侦查,对GLD农具公司的库存商品予以查封。 GLD农具公司深感到困惑与不解
发布时间:2023.07.12 -
翁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案
与否,是区分假冒注册商标罪与非罪的关键,而行为人通过假冒注册商标获得的营业金额,也即“非法经营数额”的计算,对“情节严重”的认定起重要的作用。商标权人的销售代理商违反供货合同约定,擅自外购无标签商品并加贴假冒的注册商标,情节严重的,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同时,应以销售代理商交付的商品数量和供货合同约定的该商品价格,计算其非法经营数额。 【基本案情】 2012年10月,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
发布时间:2017.03.28 -
制售假冒名牌产品 既遭刑罚又担民责
股东杨某林、张某良、钟某万为非法牟利,以首沣公司名义,通过其架设的网站销售假冒LV、Gucci、Tiffany&Co等注册商标商品,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元,相关人员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案刑事判决现已生效。 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案涉及刑事、民事交叉衔接,该案二审判决认为公司以其名义实施侵权行为,构成直接侵权,个人具体组织实施亦构成直接侵权,阐述了在刑事案件未认定单位犯罪
发布时间:2019.04.19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诉李某标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 案例评析 司法实践中,须重视司法裁判的价值指引作用,尤其是在医疗食品等领域,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利益的行为应采取严厉的态度,通过加大损害赔偿力度的方式来展示裁判对社会公众正确行为模式的指引作用。本案中,侵权人采取直接假冒同仁堂公司的本案商标的行为制造销售假药,其行为不仅构成制造销售假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还侵害同仁堂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危害用药安全以及同仁堂公司作为知名企业的社会
发布时间:2020.02.03 -
贵州警方破获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调味品系列案
近期,贵州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牵头侦破“12·13”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调味品系列案,打掉制售假冒调味品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查获涉案各类假冒注册商标的“品牌”调味成品5000余袋、各类涉案原料3吨、涉案金额达700万余元。 据悉,2023年12月8日,接某知名调味品品牌代理公司报案称,其发现贵州省贵阳、毕节地区有销售假冒其委托代理方品牌味精、鸡精调味品,请公安机关进行核查。 为保障品牌
发布时间:2024.02.20 -
最高检:2016年共逮捕涉知识产权犯罪2251件、3797人
。其中,批捕假冒注册商标罪1037件1911人,起诉1684件3259人;批捕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873件1330人,起诉1486件2470人;批捕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167件264人,起诉294件556人;批捕侵犯著作权罪66件97人,起诉182件307人;批捕侵犯商业秘密罪22件36人,起诉25件57人。 “检察机关虽依法查办了一批涉知识产权犯罪大要案,有效维护了市场经济
发布时间:2017.01.25 -
假冒注册商标罪中非法经营额的认定
其网络销售记录存在刷信誉行为,从而部分否认其非法经营额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认定被告人的非法经营数额。 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对非法经营额、非法获利数额提出异议,抗辩其网络销售记录存在刷信誉的不真实交易的,可以结合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网络销售电子数据、被告人银行账户往来记录、送货单、记账、快递公司电脑系统记录等证据综合认定被告人的非法经营额及非法获利。 本案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中非
发布时间:2017.03.23 -
假冒注册商标罪中非法经营额的认定
其网络销售记录存在刷信誉行为,从而部分否认其非法经营额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认定被告人的非法经营数额。 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对非法经营额、非法获利数额提出异议,抗辩其网络销售记录存在刷信誉的不真实交易的,可以结合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网络销售电子数据、被告人银行账户往来记录、送货单、记账、快递公司电脑系统记录等证据综合认定被告人的非法经营额及非法获利。 本案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中非
发布时间:2017.03.23 -
2017年青岛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共计人民币331 953元。法院认为,孙某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非法经营数额30万余元,情节特别严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七万元。 【典型意义】 知识产权审判与民生息息相关,食品类商品的假冒侵权行为历来是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对象。本案是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被告人判处实刑的典型案件,不仅从经济层面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被告人施以重罚,更在
发布时间:2018.04.28 -
销售巨额假冒星巴克咖啡,五人获刑
2019年12月18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对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余元的特大假冒星巴克VIA咖啡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判处邓某城等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5年到1年9个月缓刑2年不等,并处罚金300万元到10万元不等,禁止2名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在考验期内从事生产、销售咖啡的经营活动,判处被告单位双善公司罚金320万元,上述被告人及单位违法所得120余万元上缴国库,假冒注册商标
发布时间:2020.01.20